《黄帝内经 素问·痹论》中说:“饮食自倍, 肠胃乃伤。”食物吃多了,肠胃自然就会受到伤害。
道家对饮食的量的基本规定是“少胜于多”。这一原则并非宗教禁欲式的节制饮食,而是指人们应根据自身的能量需求,合理摄入适量的饮食。
一般来说,“少”的标准是避免过度饱食和过度饮水。为此,道人们提出了几种饮食方法。首先是少食多餐,即“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销”。其次是有规律的饮食,应在饥饿或口渴之前进食或饮水,以避免过度进食或饮水对身体造成伤害。最后,总体来说,人们应通过调养身心保持低热量的饮食平衡。根据这一原则,所食越少,心态越开阔,寿命越长;反之,所食越多,心态越狭窄,寿命越短。这些饮食方法符合现代养生学原理和常识。
尽管道家倡导减少食物摄入量,并有所谓的“辟谷”方法,但这并非戒律,实际上,这是道士们为了探索长生之道而得出的结果。
司马承祯画像
据司马承祯的《天隐子》指出:
“夫人禀五行之气,而食五行之物,而实自胞胎有形也。呼吸精血,岂可去食而求其长生!但世人不知休粮服气,道家权宜,非永绝粒食之谓也。食之有斋戒者,斋乃洁净之务,戒乃节身之称。有饥即食,食勿令饱,此所谓调中也。”
翻译成白话:
人们吸收五行的气,食用五行的食物,从胚胎形成开始就如此。呼吸和精血,怎么可能离开食物而寻求长生不老呢!但是世人不知道断粮练气只是道家的权宜之计,并不是永远不吃米饭的意思。对于食物,有人持斋戒的态度,斋戒就是保持洁净的习惯,戒律就是约束自己的行为。有饥饿感就吃,但不要吃得太饱,这就是所说的调节饮食。
在道家思想中,饮食被视为维持身心健康的重中之重。对饮食的控制,被赋予了至关重要的地位。道教认为,过量食物的摄入会对身体的消化系统和代谢造成负担,如同过度负重会使人步履维艰,从而可能导致肥胖、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因此,道教提倡适量饮食,如同保持天平的平衡,以维持身体的和谐与健康。
道家之智慧,深谙饮食之道,提倡少食多餐,旨在稳定血糖,避免饥饿与暴饮暴食。此法如细水长流,维持生命之轮持续转动。每日分食多次,量少而质精,既滋养身体,又涵养心灵。
饮食之道贵在规律。固定时间间隔的饮食,如同四季轮回,使身体顺应自然,消化吸收更佳。规律饮食,调节体内荷尔蒙,维护生理平衡,与天地和谐共生。
道家强调身心并养,倡导低热量、营养均衡的饮食。食物不仅是果腹之需,更是生命与健康的源泉。故而,道家崇尚天然、有机、低脂、高纤维之食,滋养身心,颐养天年。
道家之饮食观,旨在健康与长寿。少食多餐、有规律之饮食、身心调养,皆为对生命质量的追求。此智慧与现代养生学相得益彰,为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提供指引。道家饮食观念,于今日社会仍具指导意义,启人心智,引领风潮。
人类体内蕴含着五行之气,通过汲取大自然的五行之物,我们滋养了自身,塑造了肉体。然而,呼吸精气并不等同于断绝食物,长生不老的秘密并非如此简单。世人往往对这一道理知之甚少,误以为禁食便是通往永生的捷径。
道家所言的斋戒,并非意味着完全禁绝食物,而是巧妙的权宜之计。斋戒的真正意义在于保持身心的洁净,而戒律则是为了抑制过度的欲望。饮食之道,贵在有节。饥饿时可以进食,但切忌过量,过饱伤身。道家所倡导的少食、辟谷乃至断食,皆是追求健康与长寿的临时策略。
道家的饮食法则,实则是一种“调节饮食”的艺术。在适量与适度之间找到平衡,吸取外部的能量,为身体注入活力,才能维系健康。适时调整饮食,既不过量也不过少,是对自我身心的爱护与养护。
相关知识
揭秘手纹线:生命线、智慧线、感情线,你的掌纹藏着什么秘密?
揭秘茶渣隐藏的深层含义:你所不知的生活智慧
智能医疗革命:智慧医疗行动方案揭秘
从古至今,中药养生智慧大揭秘
医学典籍揭秘:古代智慧的健康秘诀
揭秘手相学:手掌纹路与命运的奥秘关联
清汤新智慧,养生之道:低卡轻食,汤品的滋养密码揭秘
肠道健康的奇妙密码:益生菌与益生元,饮食智慧的双重护盾
中医养生必备!新版健康素养66条揭秘中医智慧
碳水奥秘大揭秘:从生物化学到餐桌的智慧
网址: 揭秘道家饮食观(一):少胜于多的生命智慧 https://m.trfsz.com/newsview890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