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中医门诊病历精选集

中医门诊病历精选集

中医门诊病历精选集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衰退,然而,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将那些珍贵的人生经历和深刻感悟记录下来,从而弥补记忆的不足,并珍藏一份美好的回忆。在撰写病历范文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又有哪些格式需要遵循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优质范文,或许能为你提供一些灵感和参考。

中医门诊病历篇一

一、基本信息
姓名:XXX 性别:男
职业:办公文秘 年龄:39 住址:重庆永川红河 民族:汉 婚姻:已婚 籍贯:重庆永川
入院日期:2013/12/22 记录日期:2013/12/22 病史叙述者:XXX

二、主诉
颈椎疼痛困扰患者已达8年之久,期间伴有左上肢的麻木感。患者在2006年末首次感受到颈肩的疼痛,贴膏药后稍有缓解。然而,到了2007年9月,颈肩与右臂的疼痛愈发剧烈,某骨科医院诊断为椎间盘突出,尝试冷敷、封闭治疗均无效。同年10月,患者转至某医院中西医结合正骨科,接受甘露醇、川穹等药物静滴,口服颈舒颗粒并配合手法治疗。虽然11月初疼痛得到缓解,但颈肩的不适感依然存在。

2008年11月初,患者再次前往该医院接受巩固治疗,方法与前一年相同。到了2009年,颈肩的不适感持续存在,且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逐渐出现麻木感,尝试牵引、按摩等方法连续三个月后仍无效。随后,采用拔罐、刮痧、贴膏药等方式维持,直至11月专治手指麻木。经过一年的治疗,至2012年初,麻木症状有所减轻。

然而,到了2012年10月中旬,两手手指的麻木症状再次加剧,右臂也开始出现麻木感。患者再次来到医院接受治疗。在专科检查中,挤压试验和分离试验均呈阳性,MRI检查显示2~3、3~4、4~5、5~6、6~7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受压明显,椎管明显狭窄。最终,患者被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在治疗方面,患者接受了推拿按摩放松手法、电针疗法以及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目前,患者仍在接受治疗中,期待能早日摆脱颈椎病的困扰。

中医门诊病历

病例一

患者主诉:咳嗽已持续3天。

病史详述:患者在3天前遭受雨淋后,逐渐出现咳嗽症状,伴有恶寒、头重、口淡无食欲,以及大便不畅、小便正常。其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象浮紧。

诊断结果:中医诊断为咳嗽,病因属于风寒夹湿。

治疗原则:以疏风散寒、化湿止咳为主。

处方用药:采用杏苏散加减方,包含苏叶、防风、杏仁、桔梗、藿香、苍术、厚朴、甘草等中药,用大火煎煮3碗水至15分钟,分3次温服。

病例二

患者主诉:上腹部胀痛持续10天,伴有头昏和一次黑便。

病史概述:患者自去年初开始出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无其他消化系统症状。半年后,腹痛逐渐加重并转为有规律性,常出现在饭后1-2小时,不伴随放射痛,偶有暧气和泛酸。腹部喜暖喜按,得食则症状缓解,每次持续约30分钟,服用制酸剂后能缓解。近日晨起突然感到神疲乏力、头晕,并解出黑色糊状大便约150克,遂来院就诊。

病例三

患者主诉:发热、恶寒、呕吐、头痛已持续数日。

病史详述:患者在放牧时突然出现发热、恶寒、呕吐及剧烈头痛,伴有项背强急和身体疼痛。经过小儿科治疗后,症状并未缓解,反而加重,后转入内科。在两日内,患者昏厥数次,出现大渴引饮、谳言妄语等症状,最终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

体查结果:患者意识模糊,双手捧额呻吟,两目紧闭,体温持续在40度以上。脉象浮紧,无汗出,身体疼痛,项背强直,腹痛拒按但未至坚满,头痛剧烈,呕吐不止,口苦大渴,大便秘结,尿量减少且呈血色。

辨证分析:患者因结核性脑膜炎导致高热、呕吐、头痛等症状。中医辨证为热盛阳明,胃热炽盛,津液受伤。

处理方案:采用葛根加半夏汤合白虎汤进行治疗。该方剂具有解表清热、止呕生津的功效。

治疗结果:治疗后夜间呕吐停止,口渴症状稍有缓解,体温降至38.5度。次日清晨轻度呕吐一次,继续原方治疗。午后体温降至36.8度,呕吐、口渴症状完全消失,仅大便仍不通畅,双目紧闭,呻吟不止。

病例四

患者郑××,7岁,平日体健,无病。某日突发高热至40度左右,伴随剧烈头痛、项背强硬、呕吐不止,并有时发痉挛。急请西医诊治,诊断为真性脑炎。经抽脊髓、注射服药治疗后,病情加剧,五天后陷入昏睡状态,医师宣告无法救治。

此时,患儿脉象微弱,全身厥冷无知觉,颜面苍白微肿,双目紧闭,呼吸微弱。腹部凹陷,自汗不止。虽经多次推动尝试唤醒,但患儿仅稍舒倦眼便又紧闭,无法问诊。

中医采用真武汤进行治疗。夜间频频饮服两剂后,患儿在睡梦中自行下床解大便。次日仍感头痛微渴、肢节疼痛,但精神稍佳。继续服用前方两剂后,头痛、口渴及肢节疼痛症状完全消失,与常人无异。后续又服用前方三日六剂,之后转用小柴胡汤三帖,诸病痊愈。

真武汤是中医少阴病常用的处方,能振奋极度沉衰的新陈代谢,被誉为中医的强心剂。其中包含茯苓、白术、白芍、附子和生姜等药材,共同发挥解表散寒、强心利尿的作用。而小柴胡汤则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和大枣组成,具有和解少阳、扶正祛邪的功效。

病例四

患者郑××,7岁,平日体健,无病。某日突发高热至40度左右,伴随剧烈头痛、项背强硬、呕吐不止,并有时发痉挛。急请西医诊治,诊断为真性脑炎。经抽脊髓、注射服药治疗后,病情加剧,五天后陷入昏睡状态,医师宣告无法救治。

此时,患儿脉象微弱,全身厥冷无知觉,颜面苍白微肿,双目紧闭,呼吸微弱。腹部凹陷,自汗不止。虽经多次推动尝试唤醒,但患儿仅稍舒倦眼便又紧闭,无法问诊。

中医采用真武汤进行治疗。夜间频频饮服两剂后,患儿在睡梦中自行下床解大便。次日仍感头痛微渴、肢节疼痛,但精神稍佳。继续服用前方两剂后,头痛、口渴及肢节疼痛症状完全消失,与常人无异。后续又服用前方三日六剂,之后转用小柴胡汤三帖,诸病痊愈。

真武汤是中医少阴病常用的处方,能振奋极度沉衰的新陈代谢,被誉为中医的强心剂。其中包含茯苓、白术、白芍、附子和生姜等药材,共同发挥解表散寒、强心利尿的作用。而小柴胡汤则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和大枣组成,具有和解少阳、扶正祛邪的功效。
杨××,一位22岁的女性,平时体质良好,但容易下痢并排出不消化便。她曾出现绕脐周围疼痛、下痢、头痛、腰酸、疲劳倦怠、腹胀、腹中雷鸣等症状。经过中医诊断,她被给予生姜泻心汤进行治疗。仅服用两帖后,她的病情便得到完全缓解,一年多来未再出现下痢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生姜泻心汤在中医经典《金匮要略》中是治疗狐惑病的方剂,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衰弱相似。同时,在《伤寒论》中,它也被用作治疗下痢或呕吐的方剂。

此外,还有一位48岁的男性患者,因流感并发支气管肺炎而就诊。他脉象细微,颜面苍白,全身疲倦,曾以肺病咯血。在接受少阴病真武汤治疗后,他的精神明显振作,食量也有所增加,各种少阴病症状逐渐减轻。

然而,该患者在接受另一位医师治疗时,因注射盘尼西林引发心脏悸动和呼吸窒息。经劝说后,患者在不安中接受了注射,但药物还未完全注入,便出现两眼翻白、手足逆冷、面色发绀等症状,陷入昏迷。医师因此停止了剩余的注射。

随后,该患者被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真武汤进行治疗。服用后,他的发热和恶寒症状得到缓解,喘息也有所改善。在后续的治疗中,患者先后服用了小柴胡汤和苏子降气汤,最终得以康复。
苏子降气汤:包含半夏、苏子、甘草、肉桂、前胡、厚朴、陈皮、当归和生姜。这种汤剂常用于治疗喘息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
在小海镇卫生院中医门诊,一位50岁的女性患者王美英因周期性咳嗽而就诊。她自幼便有咳嗽的困扰,尤其是在月经之前,症状更为明显。婚后,由于生活贫困和过度劳累,她的身体逐渐虚弱,咳嗽也日益严重。经过多年的治疗,病情却未见好转,反而愈发严重。

在详细询问病史和检查后,医生发现王美英的症状包括喘息上气、咳嗽无痰、口苦咽干等。经过一番讨论,医生决定采用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干姜细辛进行治疗。经过连续五天的治疗,病情有所改善,但在第六天转用小青龙汤半夏厚朴汤合方后,效果更为显著,经过两个月的持续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完全的缓解。

此外,还有一位12岁的男孩张××因感冒发热和鼻出血而就诊。尽管西医治疗了一段时间,但病情并未得到控制。中医诊断后发现,患者有表邪未解的症状,如高热、无汗等。医生根据伤寒论太阳篇第20条的指导,决定采用麻黄汤进行治疗。仅服用一剂后,患者的体温就降下来了,鼻血也止住了。随后,医生又转用了小柴胡汤进行进一步的调理。

另一位1.5岁的男孩李××也因高烧、自汗和皮肤发红等症状而就诊。经过西医治疗四天,病情并未得到改善。中医诊断后发现,患者可能是感染了某种病毒或细菌。医生决定采用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并促进康复。

门(急)诊初诊病历书写模板

主诉: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规范

在中医门诊病历中,我们遵循一套标准的书写规范,以确保病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病历应包含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等基本信息,以及关键的主诉内容。主诉部分应详细记录患者最痛苦的主要症状及其持续时间,为医生提供初步的诊断依据。

此外,病史的记录也至关重要,它涵盖了主症发生的时间、病情的发展变化以及之前的诊治经过。同时,必要的既往史,如特殊的既往病史或药物食物过敏史等,也应在病历中明确标注。

在体格检查部分,我们遵循中医的望、闻、切诊方法,详细记录与诊断相关的阳性所见。这包括舌象的描述,如舌体、舌质、舌苔以及舌底脉络的情况,以便医生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做出准确的诊断。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规范

在中医门诊病历中,我们遵循一套标准的书写规范,以确保病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病历应包含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等基本信息,以及详细的主诉内容。主诉部分应详尽地记录患者最痛苦的主要症状及其持续时间,为医生提供初步的诊断依据。

此外,病史的记录也显得尤为重要,它详细描述了主症发生的时间、病情的发展变化以及之前的诊治经过。同时,病历中还需明确标注必要的既往史,如特殊的既往病史或药物食物过敏史等。

在体格检查环节,我们运用中医的望、闻、切诊方法,详细记录与诊断相关的阳性所见。这包括舌象的细致描述,如舌体、舌质、舌苔以及舌底脉络的情况,从而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做出准确的诊断。

接下来是辨证分析和诊断环节。

我们根据四诊所得的主症、阳性体征、舌象、脉象等信息,进行扼要的分析,以确定病位、病因、证候属性及病机转化。在此基础上,我们给出包含中医病(症)名、证名及西医病名诊断的全面诊断。

在治法环节,我们根据辨证结果,明确指导用药的理法。

接下来是中医治疗部分,包括运用成方或自拟方进行药物治疗,以及使用中成药和非药物疗法等。

最后,在医嘱环节,我们给出进一步的诊治建议、护理要点、饮食宜忌、不适随诊及复诊建议等详细指导。医师签名(盖章)处则标志着初诊记录的完成。

对于复诊病历,我们同样遵循规范进行书写。复诊日期、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的变化情况、必要的检查结果、病情变化的简要病机分析、诊断或更正诊断、治法以及中医治疗等方面的内容,都需要我们认真细致地记录。
望、闻、切诊:患者神志清晰,但精神稍显不振,面色微红。语言流畅,呼吸节奏均匀。舌体大小适中,活动自如,舌质偏红,舌苔薄黄且稍腻,舌底脉络无迂曲现象,脉象滑数。
既往史:患者自述体健,否认有药物或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体温36.5°C,血压16/10kPa,心肺听诊无异常。双肾区出现叩击痛和压痛,双下肢未见水肿。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113g/L,白细胞计数10.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0,淋巴细胞比例0.20。
尿常规检查结果为葡萄糖阳性、蛋白质阳性,白细胞计数0~5个/高倍视野,红细胞计数0~4个/高倍视野。

辨证分析:患者外出旅游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及腰痛症状,持续4天。双肾区叩击痛和压痛明显,双下肢无水肿。结合舌象、脉象及其他症状,可诊断为湿热下注之淋证。病位在肾与膀胱,病性属实。湿热邪毒侵入膀胱,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是本病的主要病因。

诊断:中医诊断为淋证(湿热下注),西医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处方:采用八正散加减方治疗,具体药物包括木通、车前仁、扁蓄、滑石等,以清热利湿为主。

医嘱:患者需注意避风寒、慎起居,饮食宜清淡。按时服药,避免房事。四天后复诊,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相关知识

门诊电子病历系统
中医入门公开课,名师带你从零开始精通中医诊疗
【专病门诊】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肥胖专病门诊
儿科特色门诊——中医儿科门诊
互联网医院系统集成:电子病历、远程诊疗与智能化管理
中医诊所名字集锦大全
热门选评:彭山京津医院门诊时间?
智慧医院中的电子病历系统.pptx
未来医疗的新里程,基于CRM集成的电子病历系统
上海“五门诊”变身“海派针灸推拿中心”,汇集四大流派

网址: 中医门诊病历精选集 https://m.trfsz.com/newsview907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