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眼中,医院临床营养科或许还是个陌生的存在。面对疾病,人们往往首先想到药物治疗。事实上,身体的营养状况会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甚至愈后。那么,临床营养科究竟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哪些健康问题适合前往临床营养科咨询?又有哪些健康误区需要警惕?近日,广医附属番禺中心医院临床营养科的副主任医师崔丽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为我们一一解答。
营养干预助力健康恢复
近期,五十多岁的尤先生(化名)因血糖超标到临床营养科寻求饮食建议。崔丽萍医生并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食谱,而是耐心询问了他的饮食和运动习惯,通过膳食调查确定了存在不合理的饮食因素。随后,她安排了身体成分检测和肝超声剪切波测定,发现尤先生不仅患有2型糖尿病,还伴有重度脂肪肝和腹型肥胖。
经过充分沟通,崔医生为尤先生制定了为期3个月、半年和1年的体重管理方案。经过70天的生活方式干预,目前尤先生的体重减轻了11.2公斤,血糖在未服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得到了有效控制,脂肪肝也恢复正常。尤先生通过临床营养科科学规范的饮食及运动管理,不仅将超标的体重成功减了下去,还实现了早期脂肪肝与糖尿病的逆转。
崔丽萍医生给患者提供营养指导
除了糖尿病患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痛风、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同样能从临床营养科受益。一位31岁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叶先生(化名)在出院后,因重度脂肪肝问题来到临床营养科就诊。当时,他已确诊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和高尿酸血症,正在服用多种药物。经过49天的脂肪肝管理,叶先生的体重下降了10.6公斤,并在崔丽萍团队的监测下成功停用了降压药和降糖药。目前,他仅通过饮食和运动管理,血压和血糖均保持在正常范围。“只要患者愿意持续配合我们的饮食及运动干预,我们有信心将患者的用药方案简化到最少。”崔丽萍主任说。
除了门诊服务,临床营养科还为住院患者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崔丽萍指出,肿瘤患者及术后康复患者因接受放疗、化疗、手术等治疗,身体易受损伤,可能出现营养不良,进而影响治疗效果与生存期。为此,临床营养科制定了科学的营养干预方案与监测体系,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膳食指导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助力患者加速康复进程。
特色门诊满足多元需求
“崔医生,您还记得我吗?”近日,居住在石楼镇0海鸥岛的41岁患者冯先生(化名)以焕然一新的形象来到脂肪肝联合门诊复诊。两个月前,他因重度脂肪肝而弯腰困难,经过60天的生活方式管理,不仅体重下降了15斤,转氨酶也完全恢复正常,各项代谢指标均有所好转。这次,他特地前来向崔丽萍医生展示自己的新面貌。
类似的故事在脂肪肝联合门诊并不罕见。另一位37岁的重度脂肪肝患者唐先生(化名),在经过90天的生活方式管理后,体重下降了40斤,脂肪肝完全消失,转氨酶和各项代谢指标均恢复正常。更重要的是患者在减重的过程中不仅重获了健康,也学习到了系统的营养学知识,减少了很多潜在的慢性病发生风险。
该院临床营养科不仅是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的非药物干预体重管理示范基地,还是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生活方式医学联盟达标中心”及医学营养减重教学单位。科室拥有一支年轻有活力的专业团队,包括1名在职博士,3名硕士,医生团队中除了有国家注册营养师、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和国家营养指导员的营养专业认定和称号外,在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精神心理学、全科、公共卫生等专业都有专业人才,为患者的全人全生命周期管理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团队基础。
为了满足患者的多元化需求,临床营养科开设了多个特色专科门诊,包括体重管理门诊、脂肪肝联合门诊、儿童营养联合门诊和肿瘤营养联合门诊等。这些门诊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崔丽萍至今清晰记得自闭症患者小X(化名)来院就诊时的情景。小X曾患重度脂肪性肝炎及多项血脂异常,情绪波动大,饮食挑剔。崔医生并未放弃,积极与其父母沟通并实施生活方式干预。一个月后,小X体重减轻15斤,情绪稳定,转氨酶和血脂指标恢复正常,肝脏脂肪沉积消失。这一变化让小X父母深刻感受了饮食和运动生活方式管理的力量。
“网红减肥法”瘦不下来还伤身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网红”减肥法如生酮、液断、16+8等在网络上风靡一时。然而,这些方法究竟是减肥的福音还是健康的杀手呢?崔丽萍给出了明确答案:“不同的减重方法有不同的适用人群和时限。我们不能千篇一律地对所有人都实行同样的减重方案。医学减重的重点在于结合患者的饮食喜好、工作性质、运动习惯以及身体的各项代谢指标,制定个性化的减重方案。除了关注体重的绝对数字变化外,我们更加关注减重过程中患者的心理感受、肌肉与脂肪比例的变化以及代谢异常的改善。”
崔丽萍强调,减肥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认知行为纠正过程,需要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由于身体具有代谢记忆效应,减得快可能反弹也快,因此科学减重才是关键。
在特色诊疗中心的临床营养科诊室内,最新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食物交换份模型等有序摆放,测量室内也配备了肝功能剪切波量化超声诊断仪、人体成分分析仪等先进设备。这些工具为医生提供了便捷的检测手段,也为患者提供了直观的健康饮食知识。
临床营养科诊室内摆放着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食物交换份模型
用人体成分分析仪进行检查
“肥胖的成因很复杂,有些病因也相对隐蔽,所以减重前的评估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崔丽萍说。在门诊中,他们发现了很多无症状的皮质醇过多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这些患者如果仅通过单纯的饮食与运动控制,可能效果有限。而通过临床营养科早期的专业筛查与评估,接受手术切除肿瘤或激素替代治疗等手段后,这些患者不仅获得了理想的健康体重,还减少了由于漏诊和误诊而带来的一系列潜在疾病的发生。
崔丽萍指出,肥胖其实是一种疾病,是众多慢性疾病发生的温床。因此,减重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健康。她建议,平衡膳食配合生活方式的调整是科学减重的基础。同时,患者的积极配合与坚持也是实现科学减重目标的关键因素。
文、图:番禺融媒记者麦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