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过得是越来越好了,但有些时候物质上的满足并不能充盈我们的内心,这也就导致了很多人即使吃得好穿得好,但内心里仍然空虚的很,久而久之,有些人内心就会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因此,保持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怎么保持心理健康呢?今天贤集网小编就来和大家说说保持心理将康的方法有哪些?心理健康的八个标准是是什么?下面赶紧来听听看吧!
在介绍心理健康的标准之前,我们先来简单地了解一下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
心理健康的八个标准是什么?分别如下
1.智力正常
智力是以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2.心境良好
情绪是反映人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志之一。健康的情绪是指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等。
3.意志健全
表现为自觉性高、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具有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4.完整统一的人格
完整统一的人格是指在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需要、理想、信念等方面完整统一,平衡发展。
5.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和谐的人际关系表现为:在人际交住中,互相接纳、等重,而不相互排斥、贬低;对人情感真诚、善良,而不冷漠无情;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等。
6.适应能力强
包括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以及处理、应对家庭和社会生活的能力。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一个人心理行为的发展,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一般情况下f乙理特点与所属年龄段的共同心理特征大致相符。如果一个人经常严重地偏离其年龄特征,有可能是心理异常的表现。
8.自我评价正确
能清醒地认识目前所处状态和环境、自我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能正确地认识和客观地评价自己,有自信心、自尊心,能够自觉地发展自己。
除了以上这些标准之外,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标准是有所不同的,具体如下。
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充分的安全感。
②充分地了解自己。
③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④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⑤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⑥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⑦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⑨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⑩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中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感觉、知觉良好。判定事物不发生错觉。
②记忆良好。能够轻松地记住一读而过的七位数字电话号码。
③逻辑思维健全。考虑问题和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楚明确。
④想象力丰富。善于联想和类比,但不是胡思乱想。
⑤情感反应适度。碰到突发事件时处理恰当,情绪稳定。
⑥意志坚强。办事有始有终,不轻举妄动,不压抑伤悲,并能经得起悲痛和欢乐。
⑦态度和蔼,情绪乐观,能自得其乐,能自我消除怒气,注重自我修养。
⑧人际关系良好。乐意助人,也受他人欢迎。
⑨学习爱好和能力基本保持不衰。关心各方面的信息,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⑩保持某种业余爱好,保持有所追求、有所向往的生活方式。
⑪与大多数人的心理基本一致。遵守公德和伦理观念。
⑫保持正常的行为。生活自理能力强,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智力正常。
②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③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④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⑤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⑥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⑦有心理自控能力。
⑧有健全的个性特征。
⑨有自信心。
⑩有心理耐受力。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智力发育正常。
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稳定的情绪。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
三、能正确认识自己。
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感到满意,并且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对自己的优点能发扬光大,对自己的缺点也能充分认识,并能自觉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学习、工作等各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儿童少年,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他们在别人面前能做到真诚坦率,从而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并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在集体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实。
五、稳定、协调的个性。
人格亦称个性,人格表现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对自己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
六、热爱生活。
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有哪些?以下这些秘诀都能帮助你保持心理健康哦
1.接受自己
每个人一定要爱自己。对自己的排斥常常会导致极度的愧疚、羞耻和忧郁。相信自己的能力,珍惜自己的独特性,千万不要低估自己。自我接纳是动机和积极情绪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接纳自己甚至可以更容易让别人接纳你。
2.学会放手
我们对亲近的人的死亡这样的事几乎没有什么控制能力,最终我们不得不接受现实。当我们不能改变现实的时候就接受它,这是一个很好的被动应对的方法。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对于有办法控制的情境积极应对,对于没有办法控制的情境就被动应对,这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3.保持和家人、朋友的联系
现代的生活会让我们处境有些孤独。保持和家人、朋友的联系是消除这种孤独的非常好的方式。
保持和家人、朋友的联系,在艰难的时候能够帮助你获得亲密的人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你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4.争取自由、学会自立
把自己当成一条船,当我们觉得自己就是这条船的船长的时候,我们对生活就更加有兴趣、更加有激情、更自信。我们的动机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包括了自己很久一直想要的东西和我们从重要的人物那里吸取到的东西。
我们能够控制情境并且自主做出决定,这种感觉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5.设定目标、努力向前
感觉生活毫无意义是抑郁的一个标准。
生活有目标非常重要。许多研究得出同样的结果:朝向目标努力的过程与目标本身一样重要。
6.寻找希望、保持信心
大量研究已经表明,信仰能够帮助预防个体可能遭受的迷茫和心理障碍。当世界一片黑暗的时候,强烈的信仰会让人们始终保持希望,能够乐观看待未来,同时相信最后目标终究会实现。
7.帮助别人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在别人得到帮助的同时,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能量。
8.投入的生活
过着幸福的生活就是要学习控制内心的体验,使我们从事某种活动时心情愉快。圆满就是一种完全投入的感觉,全神贯注地专注于一件活动或者一种体验。
9.热爱美好的生活
对美的体验是纯粹个人的感受,没有人能够给美下一个定义。在生活中发现美就会让你的心理一直保持健康。
10.不害怕改变、学会适应
当我们呆板不够灵活的时候,我们就更可能体会到阻力,更可能为了保持立场而把自己弄得很紧张。当我们很灵活、愿意改变那些对我们没有益处的行为的时候,我们就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改变我们自己的行为方式需要勇气,但是这种改变非常有益于健康和幸福。
好了,以上关于“心理健康的八个标准是什么?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有哪些”的相关介绍,小编我差不多就说到这里了,相信大家看完后应该都对“心理将康”一词有所了解了吧!如果你还不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的话,不妨可以参考一下文中小编所介绍的心理健康八大标准,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相关知识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免费心理健康咨询: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标准吗?
【心理健康】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是什么呢 3大方法可保持心理健康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八个标准
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婴儿期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心理健康的 标准是什么?
网址: 心理健康的八个标准是什么?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有哪些 https://m.trfsz.com/newsview929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