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关于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 培育我市经济新增长点的建议

关于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 培育我市经济新增长点的建议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实体经济产生极大冲击,而“危”中又激发了一些产业寻“机”的动力。后疫情时期人们更加关注健康、投资健康,大健康产业被视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将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潍坊大健康产业发展起步早,已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初步形成了“药、医、养、食、健”一体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了五个基本产业群体:医药产业、医械产业、食品健康产业、功能性健康产品、体育产业,与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智慧医疗已在潍坊萌芽。我市发展大健康产业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但还存在体量小、规模小、领军企业少、产业集聚度不高等问题:

一是缺乏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目前,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主要是各细分产业各自发展,没有形成融合发展态势,产业发展主要依赖企业自发发展行为,缺乏统一规划。各县市区没有明确的大健康产业方向,发展盲区和同质竞争并存。

二是对大健康产业扶持、促进和激励的政策不足。对大健康产业的扶持与激励力度上,尚缺乏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有效政策与措施,政策竞争性不强。我们了解到上海市为扶持健康产业发展制定了从支持制度创新、成果应用、科技创新突破、土地使用保障等多个方面的优惠政策。

三是产业链薄弱,产业集聚度不高。一是相关企业规模偏小、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像淄博新华制药业、济宁辰欣药业等规模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二是健康产业分布在我市的各县市区,集聚度不高,虽初步形成了一些细分领域的产业园区,但园区的集聚功能还未显现。

四是产业技术储备、创新基础、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大健康产业领域科研机构力量偏弱,技术储备、创新基础、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研发机构数量较少,顶级研发机构缺乏。

大健康产业是后疫情时期,供给侧结构变化和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推进产业发展: 

一、明确大健康产业作为潍坊的主导产业。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武汉等已经开始在健康产业上积极布局。潍坊作为山东省首批试点健康城市,中国十大宜居城市,大健康产业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建议抢抓机遇,明确将大健康产业作为潍坊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

二、结合“十四五”规划,制定潍坊大健康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结合“十四五”规划,明确潍坊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制定潍坊大健康产业发展专项规划,配套制定促进大健康产业政策措施,以专业规划引导行业发展。重点围绕医药产业、医疗器械、医疗创新、健康食品、功能性健康产品、医养结合等领域,突出财税、金融、用地、人才等要素保障,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

三、突出大健康产业项目招商,培育龙头企业。重点抓好大健康产业重大项目策划、招商和推进工作。建立大健康产业重大项目库,引进投资强度高、产出效益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大健康产业项目。强化项目衔接和项目督查,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建议选择一些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大健康企业,有针对性的定向培育,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四、创新驱动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注重科技创新投入,以园区牵头,企业参与的形式共同建设大健康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知名科研机构等开展校企合作、科技联姻,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加强大健康产业与潍坊医学院、潍坊市人民医院、潍坊市中医院等院校合作。

五、突出互联网、大数据等与健康产业的融合。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抢抓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与医疗健康融合发展的新机遇,积极支持互联网医疗新业态在潍坊的发展。重视“智能化+健身器材”等新型体育产业发展,积极开发娱乐化、场景化体验的数字化健身产品。

六、加强人才支撑与保障。加强政策激励,创新引人用人机制,将大健康产业类人才纳入全市人才工作规划,引进一批大健康产业高端人才、年轻人才到潍坊创新创业。引导和支持潍坊医学院、潍坊学院、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等院校开设大健康产业相关学科专业,规划建设大健康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关知识

关于推进我市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建议
林业局:加快油茶市场培育 推进产业健康发展
关于推动我市绿色建筑发展的意见建议
关于农业健康发展问题与建议
安康市卫生健康事业加快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睡眠产业或成健康消费领域新经济增长点
新华社:加快创新驱动 培育增长动能——医药健康产业成为长春新质生产力发展“主引擎”
智能家居,承载消费升级新动能(经济聚焦·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体育新空间助“赛事经济”健康发展
新华社:加快创新驱动,培育增长动能——医药健康产业成为长春新质生产力发展“主引擎”

网址: 关于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 培育我市经济新增长点的建议 https://m.trfsz.com/newsview930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