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针对青少年成长特点,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坚韧意志、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团结协作的意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这是小学阶段体育和健康教育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为了系统地开展健康教育,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常识,依据国家发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以及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发布的《体育卫生工作条例》为指导,秉持育人为本的原则,结合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切实加强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1.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健康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卫生健康的重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与教学条件,强化对传染病与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2.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卫生保健常识,提升自我保健能力。
3. 提供学生卫生健康咨询服务。
4.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持续提升健康水平。
5.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充沛精力和愉快心情投入学习。
6. 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卫生问题。
7. 动员学生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健康教育
1. 认真开展健康教育课,确保课程有计划、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有教案。
2. 提供心理与生理卫生知识教育服务。各年级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帮助青少年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意志,提升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发展*人际关系与良好的合作精神。
3. 注重青春期心理与生理健康教育,举办专题讲座,结合视频、挂图等形式,使内容生动、易懂。
4. 提高学生的预防疾病意识,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活动,普及艾滋病、流感、病毒*肝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同时,加强*病与艾滋病的防治教育,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推广口腔卫生与近视预防知识。
5. 坚持每周“大扫除”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要求学生定期洗澡、换衣、修剪指甲、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确保健康行为的形成率达到90%以上。
(二)加强健康知识宣传
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健康知识的认识,持续推动健康教育工作。
在新形势下,如何针对少年儿童的成长特点,加强学生的体育与卫生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强健的体魄、较强的活动能力、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勇敢坚韧的毅力,以及艰苦奋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是小学阶段体育和健康教育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因此,制定本计划时应本着科学、全面、可比、可行的原则。
一、指导思想 学校健康教育是学校系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卫生科学知识水平,从而预防和减少儿童青少年常见病和多发病,尽可能避免意外伤亡事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育,为终身健康奠定基础。
二、学校健康教育的目的
健康教育以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卫生行为和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方针、贯彻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使受教育者具备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健康教育,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 培养在饮食、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卫生习惯。 (2) 了解均衡营养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帮助。 (3) 初步了解感冒、眼结膜炎、肠道寄生虫病等的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
三、学校健康教育的任务
提高学生的卫生知识水平;
降低学校常见病的发病率;
提升生长发育水平;
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卫生问题;
改善学生对个人及公共卫生的态度;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了解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并明白运动前、中、后的安全注意事项及保健常识。
四、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
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传授卫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个人清洁习惯,使其从小养成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培养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养成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食的习惯,避免偏食、挑食,了解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自觉保护环境,并理解预防接种的好处,自觉接受预防接种。
五、教学措施
指导学生培养讲究卫生、避免偏食、不过量吃零食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健康问题和隐患,并加以解决。
启发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联想积极探索未知领域,特别是探索微生物世界的奥秘。
六、单元划分 第一单元 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了解眼睛,保护视力、小小鼻子要保护、个人卫生要坚持、少吃零食、不挑食、营养食品有益健康、多吃水果常喝水(课时6) 第二单元 卫生健康与疾病预防:开窗通风很重要、自房间要整洁、自觉维护厕所卫生、积极灭蚊灭蝇、认真做好广播体*(课时5) 第三单元 心理健康与生理卫生:不说脏话、不骂人、同学之间不打闹、生命孕育知识(课时3) 第四单元 安全应急与自救自护:家有宠物不玩闹、使用电器注意安全、外出注意安全、紧急情况不慌张(课时4)
七、教学建议措施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重视游戏教学,运用“对句、接龙、找宝藏、小教师”等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注重面向全体与个别差异,采用团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形式,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一、健康教育的意义
青少年正处于生命的关键准备阶段。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预防常见病和*病,为终身健康奠定基础。青少年时期是学习和塑造行为模式的关键期,这些模式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
二、学校健康教育的原则
1、整体*原则
学校健康服务涵盖多方面,包括生长发育监测、健康检查、免疫接种、疾病预防等,是学校卫生规划的核心部分。
2、延伸*原则
3、科学*原则
以科学为依据,不夸大事实,避免引起学生的恐惧。
4、实践*原则
通过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和伙伴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育过程更具吸引力和实用*。
三、健康教育的目标
1、提高学生的卫生科学知识,通过课堂和课外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2、改善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关注膳食、体育活动及环境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3、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提高免疫能力。
4、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个*品质,通过系统的教育推动全面成长。
5、利用早期教育塑造良好的卫生行为和习惯,预防日后的行为改变困难。
6、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并抑制不健康行为。
四、健康教育的措施
1、有计划地传播健康知识,系统化地进行健康教育。
(1) 定期邀请健康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和咨询。
(3) 发放健康知识材料,组织问答环节。
2、设立健康教育专栏,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
(1) 制作健康教育橱窗,定期更换内容,吸引学生关注。
(2) 利用小报宣传卫生知识,进行定期教育。
(3) 根据季节和流行病情况,医务室适时进行宣传。
(4) 在特定日期发放预防材料,如爱牙日、无烟日等。
(5)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健康知识,每周安排固定时间。
3、理论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 教育学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纳入班级考核。
(2) 提醒学生注意读写姿势和眼部卫生,预防近视。
(3) 促进科学作息,提高学习效率。
相关知识
跳绳教学计划(通用17篇)
幼儿园健康教育教学计划(精选7篇)
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计划(通用8篇)
妇幼健康教育工作计划(通用10篇)
青春健康教育教学计划(精选16篇)
健康教育计划设计书(八篇)
一年级上册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通用14篇)
小学体育跑教学计划精选8篇
幼儿园健康教研组计划(通用11篇)
少年宫花样跳绳教学计划(通用10篇)
网址: 健康教育教学计划(通用3篇) https://m.trfsz.com/newsview930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