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我分析
(一) *格及对我的影响
我*格偏向内向和沉静,不善表达情感,有时候甚至显得有些孤僻。我是抑郁质和粘液质的混合体,喜欢独处并且不易受外界干扰。这种*格使我在静心思考和专注于某件事情时表现出*,但在人际交往和新环境适应上可能会有些困难。尽管如此,这种特点也使我能够保持情绪稳定,不轻易被冲动和外界干扰影响。
(二) 兴趣及对我的影响
我对各种兴趣爱好都很感兴趣,比如阅读、绘画、唱歌等等。尽管我不是艺术天赋异禀的人,但这些爱好给了我很多快乐和放松的时刻。我喜欢在室内从事各种活动,因此选择了文秘这个职业。刚开始我对这个职业的认识很浅,直到进入学校后才逐渐发现其复杂*和挑战*。我决心努力学习,克服自己的不足,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宗教信仰及对我的影响
由于父母的影响,我也信仰佛教。尽管在学校接受了无神论的教育,我对信仰并不盲从,但在压力大或情绪低落时,我会通过祈祷来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这种信仰给了我一种安定感和信心,帮助我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四) 能力与品质
虽然我的能力不算出众,但我有强烈的上进心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我善于*思考,处理具体和明确的问题,并且反应敏锐。然而,我也清楚自己的不足,如胆小容易紧张,对复杂情况有时考虑过多等。
二、自我奋斗目标
我的自我奋斗目标包括:完成学业中所有的学习任务,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和专业技能;寻找兼职工作,减轻家庭负担;努力学习,保持优异成绩,顺利毕业。
三、评价
同学们对我的评价是:文静、内向、认真负责、观察细致、敏感,但缺乏创造*和领导才能。
四、结束语
这就是我,一个正在成长、逐步走向成熟的人。通过这次自我分析,我更清楚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也确定了未来的奋斗目标。我会在学习和生活中持续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争取更好的未来。感谢老师们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指导。
本次活动以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历史学生为样本,通过抽样调查形式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共发放了96份问卷,成功回收90份,回收率达到93.75%;有效问卷为81份,有效率为90%。本报告选取了20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以下是调查结果的详细公布:
一、学习问题 在调查中,学习问题是同学们最关心、反应最强烈的问题之一。例如,在第33题中,“将下列几项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有44%的同学认为学业压力最大。这表明有近一半的同学对大学学习方式感到不适应,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可能无法从高中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或者在面对开放式的大学学习环境时感到不知所措。此外,在第29题中,“上大学后,你觉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么?”有33%的同学选择了“学习成绩不理想”,显示出大一学生对于学习成绩的关注和压力。
二、业余生活 调查显示,有45%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活自由开放,但56%的同学在第3题“你业余时间主要做什么?”中选择了自习或听课,只有少数(10%)选择上网游戏或谈恋爱。这表明大多数同学在业余时间内还是以学习为主,显示出较高的学习自觉*。然而,这也间接反映了同学们在学业压力下的生活状态。
三、经济生活 在经济生活方面,大多数大学生基本上没有太大的经济困难。在第6题中,“你每个月的生活费够用吗?”有67%的同学认为基本够用,另有11%的同学有剩余。同时,在第7题中,“你认为每个月生活费对自己是否是一种负担,造成心理压力?”有60%的同学认为没有压力。这反映出随着社会发展和个人经济状况的改善,大学生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经济因素对心理压力的影响逐渐减少。
四、心理平衡 在第1题“你觉得现在学校与你理想的大学有多大差距?”中,有56%的同学选择了“很大”,显示出同学们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感到较为明显。在第13题“你觉得自信吗?”中,有69%的同学选择了“不自信”或“有时不太自信”,而在第5题“现在自己在大学生活中,你认为自己哪些方面最差?”中,有57%的同学认为自己缺乏自信心。这些结果反映出大部分同学在心理上尚未达到平衡,特别是在自我认知和自信心方面存在较大的挑战。此外,在第23题和第26题中,分别涉及到同学们对自身烦恼的表达以及对未来生活目标的清晰度,结果显示出许多同学在这些方面缺乏明确的认知和目标。
五、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问题在调查中表现突出。在第33题中,“请将以下几项所带给你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有33%的同学认为“人际关系”造成的压力最大。在第8题“与一群朋友在一起,你常感到孤独或失落吗?”中,有79%的同学选择了“是”或“有时是”,反映出现代大学生在社交能力上存在不足。同时,与第29题“上大学后,你觉得最大的挫折是什么?”中选择“不适应宿舍生活”的同学比例相当,显示出学习方法和人际交往是同学们最为关注和面临的两大问题。
结论: 本次调查全面反映了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历史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些数据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具体案例,达到了本次活动的预期目标,可以说是一次较为成功的调查活动。特此对参与此次调查和支持此次活动的各方表示衷心感谢,包括海星调查研究社和07历史班的同学们。
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每位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只有拥有对学习的热爱,才能自觉地投入广阔的知识海洋,不断吸收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提升个人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心态上,大学生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和开朗的心境。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学会自我调节,适度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不因胜而骄,不因败而馁,不因喜而狂,不因忧而绝。保持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以及*的人际关系,这些是适应社会并充分发挥个人才智的重要条件。
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激发潜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在于自我观念的塑造。在团体环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分享,可以减轻心理压力,改变不良的自我评价,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团体活动不仅仅促进个人成长,还增强了解决问题的信心,激发个体的潜能。
纠正心理偏差,促进健康发展: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集体活动,改善成员的不成熟行为和心理偏差,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安全地展示自我,分享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互动中不断成长。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效的人际交往是成功社会生活的基础。通过团体训练,成员可以学习如何有效沟通、解决问题、做出决策以及表达个人意见。这些经验不仅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还掌握了处理人际关系的关键技能。
增强团体凝聚力,促进成员认同:团体凝聚力是团体对个体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通过分享经验和共同目标的实现,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增强成员之间的理解和认同感,使个体更紧密地融入团体,从而提高整体团队的效能和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总的来说,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这些团体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改善个人心理问题,还能够全面提升自我潜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未来的个人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知识
健康调查报告优秀【3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认知心得体会【优秀5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表初中(优秀5篇)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发言稿【优秀9篇】
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优秀6篇)
幼儿园优秀健康教育课教案7篇
医药健康行业调研报告(优秀4篇)
心理健康讲座的心得体会(优秀5篇)
心理健康教育自查报告(通用9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认知报告(精选5篇)
网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报告(优秀3篇) https://m.trfsz.com/newsview932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