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产褥感染是产妇在分娩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生殖道、泌尿道或乳腺等部位发生感染的一种病症。这种病症的发生会给产妇带来很大的痛苦,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了解产后产褥感染的真相,掌握预防的方法,对于每一个准妈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产后产褥感染的原因
分娩过程中的感染:分娩过程中,产妇的生殖道、泌尿道或乳腺等部位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这为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入提供了条件。
术后感染:剖宫产、宫颈环扎等手术操作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
个人卫生习惯不良:产妇在分娩前后,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不勤换卫生巾、不勤洗澡等,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
免疫力下降:分娩后,产妇的免疫力会有所下降,这使得她们更容易感染病原体。
其他原因:如产妇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或者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等,都可能增加产后产褥感染的风险。
二、产后产褥感染的症状
发热:产后产褥感染的最常见症状就是发热,体温通常在38℃以上。
腹痛:产妇可能会出现持续性或阵发性的腹痛,疼痛部位多在子宫区域。
恶露异常:产后产褥感染会导致恶露量增多、颜色变深、气味恶臭等症状。
乳房红肿疼痛:产后产褥感染还可能导致乳房红肿疼痛,乳头溢脓等症状。
尿路感染:产后产褥感染还可能引发尿路感染,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其他症状:部分产妇还可能出现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产后产褥感染的预防
1.保持个人卫生
定期洗澡:产妇在分娩后应该定期洗澡,以保持身体的清洁和卫生。产后42天禁止盆浴。洗澡时要注意水温适宜,不要过热或过冷,以免刺激皮肤。
更换内衣裤:产妇在分娩后应该每天更换干净的内衣裤,以保持私处的清洁和干燥。内衣裤应该选择透气性好的材质,避免使用合成纤维等不透气的材质。
注意口腔卫生:产妇在分娩后应该注意口腔卫生,每天刷牙漱口,以预防口腔感染。
2.保持室内环境清洁
通风换气:产妇在分娩后应该保持室内环境的通风换气,避免空气不流通,滋生细菌。
清洁卫生:产妇在分娩后应该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卫生,经常打扫卫生,清洗床上用品和衣物等。
避免异味:产妇在分娩后应该避免室内有异味,如烟味、汗味等,这些异味会刺激产妇的呼吸道,增加感染的风险。
3.注意饮食营养
均衡饮食:产妇在分娩后应该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多喝水:产妇在分娩后应该多喝水,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促进排泄和排毒。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产妇在分娩后应该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这些食物会刺激产妇的胃肠道,增加感染的风险。
4.避免过度劳累
适当休息:产妇在分娩后应该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减少身体的负担和压力。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产妇在分娩后应该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这些姿势会增加子宫的压力,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
避免性生活:产后禁止同房42天,以免引起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
5.定期检查身体
定期复查:产妇在分娩后应该定期复查身体,以确保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注意异常症状:产妇在分娩后应该注意异常症状,如发热、腹痛、恶露异常等,及时就医治疗。
遵医嘱用药:产妇在分娩后应该遵医嘱用药,不要随意使用药物,以免影响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总之,产后产褥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了解其原因、症状和预防,对于每一个准妈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才能远离感染风险,确保母婴健康。同时,产妇在分娩后要定期进行产后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生殖道、泌尿道或乳腺等部位的异常情况,以降低产后产褥感染的风险。
(夏安娜 洛阳市妇幼保健院 成人重症医学科 主管护师)
近期关于《科普之光》已经停止刊发的信息在网络和微信群中传播,在此特别声明,目前《科普之光》栏目一切运营正常,请大家勿信谣、勿传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