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健康
健康是生命的象征,是生命的基石。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没了健康就是失去了一切”。日常工作和学习都离不开健康的身体,然而没有健康的心态也谈不上健康的身体。所以,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缺一不可!
心与身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也是现代健康教育必须明确的一个基本的观念问题。早在公元前三百年前后,我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就在《天论》中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唯物主义观点,成为我国中医理论“形神合一”学说的指导思想之一。我国中医理论认为:“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其中神是形体的主宰者。对此,我国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也早有论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说明人的心身活动都是在心神的统摄和协调之下进行的。
这表明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和医学家即已明确地认识到,心与身是统一体,两者互相影响,而心又是主导方面。事实表明,对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人的心与身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反应的,因而在研究健康和健康教育时,就要充分注意心与身两个方面,不能只注意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因为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交互影响着的。
尘世中人,吃五谷杂粮,生老病死对于每个人都是必须历经而无法逾越的。健康是生命之本,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们常说的“身心”健康,是指人的健康可以划分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部分,生理健康指人的躯体以及各个器官的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心理健康指人的思想、情绪、情感等内心活动的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健康的规律是可以被探寻和发觉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对立而统一地构成人的总体健康,其中,生理健康往往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形式,而心理健康则对生理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理疾病,作为一个人健康状况的表象,往往总是首先被人们所发觉,可追根溯源,生理疾病的背后却又是心理的因素在起作用。
一是良好的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惯,属于心理健康的范畴,却直接影响到人的生理健康。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倘若一个人饮食不定、衣不保体、居无定时、又无安全意识,长之以往,则必然会影响到人的生理的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性等,却是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认知等心理的因素。
二是心理的负荷和运转状况,对人们的生理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人长期郁闷压抑、心理负荷超重,必然会引发生理上的疾病。当今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人长期处于疲惫的心理亚健康状况之中,最终都导致了生理上的疾病。
三是心理的“营养”状况,对生理健康同样发挥着积极作用。这里的“心理营养”,是指一个人对生活、人生以及自然万物的感悟参悟,如果感受深入,参悟能够达到一定的境界,就会体察到生命的现象,只是历史“时空”中的一轮时光,生命的本质,来于自然、最终又回归自然,生命与自然原本就是和谐而统一的。
只有“营养”了心理,才会拥有一颗豁达的心,葆持一颗轻盈快乐的心,我想,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达到了人生的至高境界。生活中,我常常发现一些无欲无求的僧人,尽管生活清平,却是
浅谈健康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知识
浅谈生态健康观
中医养生与保健浅谈
[精品]浅谈环境与健康
浅谈儿童健康生活方式
浅谈海洋与人类健康
浅谈影响健康的心理因素
[医学]浅谈康复护理
浅谈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浅谈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健康的个人主页
网址: 浅谈健康 https://m.trfsz.com/newsview940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