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是在古老的东方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医学心理学思想和实践经验。在浩瀚悠久的典籍中,有着丰富的论证,众多的医案,内容广博,构思奇巧。认真挖掘,取东方之精长,补西学之短缺,融会创新,当有可为。
中医心理学有其独特的认识人的心理现象的方法,它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医疗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并将这些规律运用于临床防治疾病。随着中医事业的振兴和发展,以及中医多学科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许多中医研究人员对中医心理学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整理和实践总结,初步形成了以形神合一论、心主神明论、心神感知论、五脏情志论、阴阳睡梦论、人格体质论等为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心理病机、心理诊断、心理治疗和心理卫生等系列内容的中医心理学体系。
中医心理治疗,在中医学中又称之为意疗。
中医学历来重视意疗在治疗中的意义,如《素问·宝命全形论》就有“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的论述,把“治神”摆到了防治疾病的首位。我国古代许多著名的医学家,如华佗、张子和、朱丹溪、徐迪、汪石山、张景岳、程杏轩等,都是善于运用意疗方法以治病,并取得显著疗效的医学大师。在大量保存完好的古代医案中,记载了许多设计巧妙而行之有效的意疗方法,运用了“心病还须心药医”的道理,古代医家对此论述颇多。这些方法不仅至今仍在民间流传,而且也为中医心理治疗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我们接着上一篇来介绍
常用中医心理疗法
5、悲哀疗法
悲哀一般属于阴性的消极心理,然而在一定条件下,悲哀可以平息激动、控制喜悦、忘却思虑。因而有可能转化为积极的治疗作用。如《云楼杂记》所载李某因其子高中,过喜而恒笑不休,某太医以称其子殁的方法,令其悲哀几殒,因而笑症得止,便是以悲胜喜的病例。
实际上,以情胜情疗法,与情志之间阴阳属性的对立互制密切相关。就是说,情绪变化有阴阳属性可分,有对立可言,情志活动出现了阴阳的偏胜偏衰,只要采用具有与之针锋相对的情志之偏即可矫正之,而不必拘泥于五行制胜的理论。如怒与恐、悲与喜、惊与思、乐与忧、怒与思、喜与怒、爱与恶等,都是彼此相反的情感活动,双方对人体阴阳气血的影响不同,因而相反的情绪之间可互为调节控制,使阴阳趋于协调平衡。怒可胜恐,恐也可胜怒;喜可治悲病,悲也可治喜病……因而一种情志之偏而致病,可以用多种情志去制胜。
相关知识
浅谈中医心理治疗学
中医心理学——特点(下)
中医心理(融合中医与心理学,探索心身之道——中医心理)
中医心理学——中医心理病机(上)
中医心理学就是上医治神
有2000多年历史的中医心理学,中医心理学治疗心理疾病有神奇效果
中医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治疗方法
中医心理治疗角色训练小组设置与中医心理治疗相关制度汇总
中医心理学与诊疗艺术
康复医学中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健康管理策略研究
网址: 中医心理学——中医心理治疗(下) https://m.trfsz.com/newsview964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