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夏季四肢无力怎么办

夏季四肢无力怎么办

  炎热的夏季,我们时常会觉得身体非常的乏力,尤其是四肢感觉都没有力气,常常会出现疲劳,其实,俗话说得好夏打盹样的一个道理,因为夏季排汗比较多,加上汗中还有大量的元素,这些元素又不能及时地补充人就会出现精神不振身体疲劳的问题,那么面对夏季四肢无力该如何调整呢?

1夏季四肢无力怎么办

  缺钾容易致夏天打盹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虽然这都属于疲劳,但原因却各有不同。“夏打盹”医学上也称为“夏季倦怠症”,它是由于夏季炎热,温度过高,使人体大量排汗,而随汗液可排出大量的钾元素,又因钾元素得不到及时补充,从而导致人们夏季倦怠疲乏、精神不振。

  钾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元素,其作用主要是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因此,人体一旦缺钾,正常的运动就会受到影响。

  夏季缺钾不仅精力和体力下降,而且耐热能力也会降低,使人感到倦怠无力。严重缺钾时,可导致人体内酸碱平衡失调、代谢紊乱、心律失常、全身肌肉无力。此时,有些人为了使自己少出汗而过量地饮用盐开水。却不知,这样做又容易加重心脏负担,使体内钾、钠失调。

  一些含钾元素较高的食物,平时可要注意。粮食作物中,以荞麦、玉米、红薯、大豆等含钾元素较高;水果中,以香蕉含钾元素最丰富;蔬菜中,菠菜、苋菜、香菜、油菜、甘蓝、芹菜、大葱、莴笋、鲜豌豆、毛豆等含钾元素较高及海藻类。

  夏季养生:心静自然凉

  夏季炎热潮湿,人难免心生烦躁,各种夏季疾病也开始衍生。心静自然凉,夏季最要防止心情烦躁。另外,在饮食上,应格外清淡,多喝汤水;不要图一时痛快吃过多冰食,早起时多喝几杯温开水,适当做有氧运动。

  有人爱喝凉茶,但,是药三分毒,饮茶要根据个人体质,适当为准,不宜过多。铁观音、绿茶、普洱等茶清热解毒,适宜夏季饮用。

  夏天的季节四肢无力是很常见的问题,一般都跟我们的身体体质有很大的关系,有的人身体好,即便是出再多的汗都不会受到影响,有的人身体不太好,就容易出现疲劳,夏季需要静心养多喝水,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

2如何消除夏季全身无力和疲劳

  1、夏天需静养

  夏天由于天气的燥热,很容易导致人们情绪变的暴躁。所以这时候需要静养。要让自己时刻保持平静的心态,这样才能够让身体内的血液得到正常的循环,并且肌肉也处于放松的状态下,就能够加速代谢产物排出。

  2、按摩

  按摩也是消除全身无力和疲劳的一种方法,按摩可以出镜血液的循环从而加强了脑部血液的供应,以此缓解了因为疲劳、乏力而引起的神经絮乱。而且按摩也是在人体最放松的状态下,精神不会过于紧张,那么人体就不会感到过度疲劳

  3、充足的睡眠

  夏天身体最容易处于疲劳的状况,那么这时候就更加不能够熬夜,要让自己有一个良好和充足的睡眠,要保证八小时的睡眠时间,才会让自己第二天更加的有精神和神采奕奕。熬夜只会扰乱自己的身体机能,让新陈代谢变的缓慢。

  4、多吃醋

  人体始于不正有出汗过多的话就会导致自身的免疫功能明显的下降,那么就会常有疲劳乏力的感觉。这时候可以在饮食上加入适量的醋,醋的酸味醇厚、鲜美可是能够增进人的食欲,有助于防暑、消暑,以及有利于解除疲劳。

  5、补充水分

  水可是人体不能够缺少的,人一旦处于缺水的状态下,就会导致身体出现疲劳,新陈代谢也会变得缓慢。因为人的代谢就是需要水,保证人体所需要的水分才能够完成基础代谢。在白开水中加入少量的盐,可以避免夏季脱水和中暑的现象的发生,人体充足的水分也是能够消除身体的疲劳感。

3夏天全身乏力可能是湿气重

  夏天来了,吃饭没食欲、全身乏力、容易疲倦、晚上失眠,种种症状让你痛苦不堪,这些也许都是身体湿气重导致的,你需要祛湿。

  感到疲倦多因湿气重

  假如在感到疲倦的同时,还有食欲不好、大便比较稀、舌苔比较白厚等症状,我们可以认为其身体湿气重。

  “湿重”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体内水分比较多,比如比较胖、浮肿的人,就有可能是湿重。湿为“有形之邪”,具有沉重、秽浊、黏滞的特性,湿是下坠的表现,往往会表现为脚部水肿,去到哪都想找地方坐下来、躺下来,很容易睡着,做体检没有发现问题。这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为什么会湿气重

  有两种可能:一是外湿,进入雨季,雨季的雨水多,空气比较潮湿,因此这就是外湿;二是内湿,这是因为体内脾虚造成的,可通过调理来健脾祛湿,把体内的湿去掉,就不会感到疲倦。

  夏季祛湿有技巧

  第1招: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第2招: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第3招:避环境的湿气

  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日常生活中应留心下列事项: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4.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第4招::妙用葱、姜、蒜

  葱、姜、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夏天全身乏力、舌苔白、大便稀的朋友要注意祛湿,饮食要清淡,油腻的食物一定要少吃,养成运动锻炼的好习惯。

4夏季的气候

  北半球的夏季气温高是最显著的气候特征,因地域、干湿环境的不同,会产生炎热干燥或者湿热多雨的

  夏季风光 气候。在中国,沿岸地方在5月份因为内陆受热,西南地区形成低气压引起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在约5月到达中国沿海等地,此时东北季风会受到西南季风的阻挡,夏天很少被影响到。直到8月末到9月中旬,才会受到其影响。中国以第一批西南季风到达为标志,进入夏季。

  5月夏天的北方天气依旧十分冷,北方的冷空气与南方的西南季风相遇,在南海地区形成低压槽,也就是广州一带雨季的开始,6月,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华南地区,长江流域进入梅雨季,而到7月,副热带高气压随着时间而推移而到达中国长江流域附近,长江流域一带出现伏旱天气。

  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大多地区会受到低气压影响,气候相对稳定。但是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会形成台风,容易对周围地区造成破坏影响。

5夏季该吃什么

  最佳调味品——醋

  醋在烹调中必不可少,夏季菜中放醋更是有益。其一,醋能杀菌。夏天细菌繁殖活跃、肠道传染病增加,此时,醋能对各种病菌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其二,醋能调节胃肠功能。醋味酸、微甜,带有香味,当你闻到醋香、尝到醋味时,消化液会自然分泌出来,让你保证有旺盛的食欲。

  最佳蔬菜——苦味菜

  俗话说:天热食“苦”,胜似进补。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苦味素、生物碱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热祛暑、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多种功效。

  中医学认为,夏季暑盛湿重,既伤肾气又困脾胃,而苦味食物可通过其补气固肾、健脾燥湿的作用,达到机体功能平衡。常见的“苦”味食物有苦瓜、苦菜、芥蓝等。需注意的是,苦味食品一次别吃太多,否则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

  苦瓜 最佳肉食——鸭肉

  鸭肉味甘、咸、性凉,从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看,特别适合体内有热的人食用,如低烧、虚弱、食少、大便干燥等病症。此外,鸭肉与火腿、海参共炖,善补五脏之阴;鸭肉同糯米煮粥,有养胃、补血、生津之功;鸭同海带炖食,能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可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

  最佳饮料——热茶

  夏日离不开饮料,首选不是各种冷饮制品,也不是啤酒或咖啡,而是极普通的热茶。茶叶中富含钾元素(每100克茶水中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绿茶10.7毫克,红茶24.1毫克),既解渴又解乏。美国的一项研究指出,喝绿茶还可以减少1/3因日晒导致的皮肤晒伤、松弛和粗糙。据英国专家的试验表明,热茶的降温能力大大超过冷饮制品,乃是消暑饮品中的佼佼者。

  最佳水果——西瓜

  西瓜味甘甜、性寒,民间又叫“寒瓜”,是瓜类中清暑解渴的首选。西瓜营养十分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因其含有96.6%的水分,能补充夏天人体散失的大量水分。因此民间有“每天半个瓜,酷暑能算啥”的说法。夏天出现中暑、发热、心烦、口渴或其他急性热病时,均宜用西瓜进行辅助治疗。西瓜皮也可用来凉拌、炒菜吃。

相关知识

夏季全身乏力 湿气重怎么办?
狗呼吸急促腹部起伏四肢无力应该怎么办
四肢乏力容易疲劳怎么办
夏季总犯困怎么办 四种提神方法走出“困”境
药品有副作用引起下肢无力乍办
夏季容易水肿怎么办 8种食物能消肿
体质虚弱无力该怎么办?
夏季头晕怎么办 这样做避免头晕
夏季小儿中暑了怎么办?
四肢冰凉要怎么保暖 试下敲大腿

网址: 夏季四肢无力怎么办 https://m.trfsz.com/newsview978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