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怀胎的过程中,盆底肌像一张被持续拉伸的“吊网”,支撑着子宫、膀胱、直肠等盆腔器官。分娩时的过度牵拉,往往导致这张 “吊网”弹性下降,出现松弛问题。据统计,约50%的产妇在产后会面临盆底肌功能障碍,表现为漏尿、盆腔器官脱垂、性生活质量下降等。无需过度焦虑,通过科学的居家训练,多数产妇能在产后6-12个月内恢复盆底肌功能。以下为你详解可在家开展的护理训练方法。
一、认识盆底肌松弛的信号与训练前提
1. 警惕这些松弛信号
产后盆底肌松弛的表现往往在日常细节中显现:咳嗽、打喷嚏或大笑时,尿液不受控制地漏出;提重物、抱孩子时感觉阴道有下坠感;性生活时出现阴道松弛、敏感度下降;甚至伴随腰部酸痛、尿频等症状。这些信号在产后42天复查时需重点告知医生,通过专业评估(如盆底肌力检测)确定松弛程度,再制定训练计划。
2. 训练前的3项准备
时间选择:自然分娩产妇可在产后2周开始轻度训练,剖宫产产妇建议产后4周经医生评估后再启动,避免过早训练增加腹压。
环境准备:选择安静、舒适的空间,训练时穿着宽松的衣物,避免腹部受压。可在瑜伽垫或床上进行,保持身体放松,不要憋气或过度用力。
排空身体:训练前先排空膀胱和肠道,避免膀胱充盈时训练导致尿液漏出,同时减少腹部压力对盆底肌的额外负担。
二、核心训练:凯格尔运动的正确做法
凯格尔运动被称为“盆底肌的健身操”,通过主动收缩和放松盆底肌群增强肌肉力量。多数人易发力错误,需掌握以下要点:
1. 找到盆底肌的位置
定位方法:排尿时中断尿液流动;或将手指轻放阴道1-2厘米感受收缩。训练时专注盆底肌,避免带动腹、臀、大腿肌肉。
2. 分阶段进行训练
初级(产后2-4周):快收快放,收缩、放松各5秒,10次/组,3组/天,建立肌肉控制。
进阶(产后1-3个月):持续收缩10秒再放松,8次/组,3组/天;加入交替训练,提升灵活性。
强化(产后3个月后):收缩时想象提拉,保持15秒后放松,10次/组,2-3组/天。
3. 避开训练误区
收缩时正常呼吸,避免憋气;肌肉适度收缩,不过度用力;每周训练≥5天,每次15-20分钟,循序渐进。
三、辅助训练:增强盆底肌力量的进阶方法
搭配以下训练,居家也能提升盆底肌功能:
1. 阴道哑铃训练(需医生评估)
哑铃通过抗阻训练提升肌力。使用前确保阴道无损伤,从轻重量开始,仰卧放入后站立活动,10-15分钟/天,适应后增重。
2. 盆底肌与核心肌群协同训练
腹式呼吸:仰卧屈膝,吸气收腹,呼气带动盆底肌收缩,5-10分钟/次,2次/天。
猫式伸展:跪撑位,呼吸时配合弓背塌腰并收缩盆底肌,10次/组,2组/天。
3. 生活习惯中的“隐形训练”
上下楼梯、久坐起身、抱孩子时,都可收缩盆底肌,减轻盆底压力。
四、配合训练的生活习惯调整
1. 控制腹压
避免提重物、弯腰家务、剧烈咳嗽;及时调理慢性咳嗽和便秘。
2. 合理饮食
产后饮食对盆底肌恢复至关重要。可多摄入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鸡蛋、鱼肉、瘦肉,它们能为受损组织修复提供营养;搭配富含维生素的食材,像菠菜、橙子,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同时每日保证1500-2000ml水分摄入,软化粪便,预防因便秘导致的腹压增加,避免加重盆底肌负担。
产后盆底肌的恢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期间,身体会经历从松弛到逐渐收紧的蜕变,就像破茧成蝶需要时间。多数产妇在坚持3-6个月的科学训练后,症状会明显改善。若训练3个月后仍存在严重漏尿、器官脱垂等问题,需及时就医,通过专业康复治疗(如电刺激、生物反馈等)辅助恢复。记住,耐心与坚持是盆底肌“回春”的关键,每个微小的进步都在为身体的康复积蓄力量,终会迎来身体状态的理想改善。
(廊坊市广阳区妇幼保健院 妇产一科 田蒙)
相关知识
盆底肌肉松弛怎么办 盆底松弛的原因有哪些
【产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
产后盆底肌松弛、尿失禁 试试WAFF运动
产后盆底肌怎么康复训练 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方法是什么
盆底肌训练
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是什么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 产后盆底修复的时间
产妇盆底功能康复训练 产后盆底康复操
产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
盆底肌张力高怎么做康复训练
网址: 产后盆底肌松弛,居家可以做哪些护理训练? https://m.trfsz.com/zhidaoview10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