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我们如何面对父母老了

我们如何面对父母老了

我们如何面对父母老了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已是不变的事实,而在“老有所养”的问题上却出现不少尴尬。传统而言,养老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日益增大,工作、婚姻、孩子……让大部分人职业人疲于奔命。在这一路狂奔的过程中,父母衰老的事实,突然呈现在了子女面前。这样的转变,让不少子女措手不及。面对父母老去,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目录重阳节关爱父母警惕父母衰老信号我们如何面对父母老了注意父母身体健康6个变化检查父母身体健康的5大标准怎么帮助父母健康瘦身

1重阳节关爱父母警惕父母衰老信号

  从“1+1=2”开始,我们一生都在做着无数的算术题。上学时,算术题是必须完成的作业和考试;工作后,开始算计收入,算计开销;结婚生子后,算计存多少钱可以买一套房,或是养一个孩子。

  可你有没有算过,自己还能陪父母多久?这个重阳节,生命君请你做一道“亲情计算题”——假设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除掉应酬朋友、睡觉,你有多少时间真正和爸妈在一起?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就算爸妈能活到85岁,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爸妈相处多久?

  儿女是父母的全部,而父母在儿女心目中又占几分?很多算过亲情计算题的人,都忍不住掉了眼泪,忏悔于自己对父母的这份情感疏忽。现代生活让他们忙坏了,占走了大量尽孝的时间,父母反倒成了被忽视的一角;有人甚至在父母去世时都不在身边,只能一生追悔没有见成最后一面。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许就在抬头或挥手的某一瞬间,你惊讶的发现父母正在面对着衰老。

  也许你的父母还不到五六十岁,他们可能也正在面临早衰。下面,教给大家一套权威的检测方法。

  被测者双手自然下垂,紧贴大腿两侧,闭上眼睛,用一只脚站立,根据其单脚独立稳定不移动的时间来判断老化程度。

  测定标准为:30—39岁男性为9.9秒;40—49岁男性为8.4秒;50—59岁男性为7.4秒;60—69岁男性为5.8秒。

  女性比男性推迟10岁计算。站立时间越长,老化程度越慢。未达标准者,说明生理年龄已经高于实际年龄了。

  父母要警惕3个衰老信号

  衰老有一个渐变的过程,不是等到七八十岁突然就老了。赶紧看看父母有没有出现这三个衰老信号?

  1、体能下降

  和以前相比,人们的肺活量下降了,耐力也大不如前。还不到30岁的李小姐就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现在走5分钟就满头大汗,爬三四层楼就气喘吁吁。想想小时候,楼上楼下的跑根本不觉得累,现在腿脚就像老太太一样。”

  2、慢性病早发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青年身上,甚至连孩子都不能幸免。”洪昭光惋惜地说。其中高血压发病的主要目标人群已由35岁以上前移至20岁以上,儿童的2型糖尿病已占儿童糖尿病的50%—80%。

  3、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明显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优柔寡断、缺少朝气、做事磨磨蹭蹭、常感到空虚乏味,都是大脑开始衰老的标志,尤其是脑力劳动者,常感到力不从心。

  男女衰老信号差别不小

  以上几点主要针对所有人群而言,其实,衰老对男女来说,也各有不同。在观察父母衰老症状的时候,需要区别对待。

  1、女性衰老信号

  女性的衰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卵巢早衰。 “通常人们认为,更年期的到来是衰老的一个重要象征。”郁琦教授说,这些年,因卵巢早衰来门诊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虽然没有确凿数据显示女性卵巢到底提前衰老了多少,但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失眠疲惫。 失眠主要盯上的是女性。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的调查指出,30—60岁的女人,有3/4每天睡不到八小时。很多中年女性睡眠不足几乎成了一种常态,许多人在清晨四五点醒来之后,就再也睡不着了。

  2、男性衰老信号

  “早衰”这个词在男人身上,则表现得更为明显。

  头发稀疏, 脱发是男性早衰最明显的信号。头发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随着年龄的增长,头皮上毛囊数目减少,余下的头发生长速度也会变慢。但是,现在许多男性20多岁就开始脱发,30多岁就面临秃顶,其罪魁祸首往往是压力过大和精神过度紧张。

  男科疾病低龄化。 中国性学会一项调查结果表明,与上世纪80年代末相比,男性的更年期症状提前了20年,在40岁左右的男性身上就已经出现。主要表现在,男科疾病逐渐向低龄化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也显示:40岁以上的男性,50%患有性功能障碍和前列腺增生。而前列腺增生原是多发于六七十岁老年人的疾病。

  9个方法拖住衰老的节奏

  衰老虽然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但控制衰老的节奏却是“事在人为”。为此,专家提出以下9种预防措施。

  1、心情开朗

  洪昭光强调,乐观、客观、达观这“三观”,可以帮人们保持最平和的心态。调查资料表明,精神愉快、性格开朗的人,到60岁仍能照常工作,患老年病的仅占3%;精神受严重创伤、性格忧郁的人到50岁便自觉工作精力已减退一半,患老年病的高达40%。

  2、学会忘却

  人生活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与社会环境中,难免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将这些不顺心的事统统记在心上,频频激发“应激反应”,既加快衰老,又是疾病的祸根。故应及时忘掉该忘的事,轻轻松松地生活,以减少对大脑保卫系统的恶性刺激。

  3、加强锻炼

  加强锻炼。英国研究人员表示,与那些空闲时间进行锻炼的人相比,闲时懒散不动的人在生物学意义上可能平均要老10岁。

  4、饮食有节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偏食、长期饮酒、吸烟、贪食、摄入过多的高胆固醇食物等,都会破坏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致使机体生理指标下降。保证每顿饭只吃八分饱,细嚼慢咽,每天给自己定个吃蔬菜、水果的任务量,完不成第二天就少吃肉。

  5、要吃早餐

  不吃早餐,人体平衡膳食的需要就得不到满足,而早上需要的能量便以消耗体内的糖原和蛋白质的方式来补充,久而久之会导致皮肤干燥、起皱和贫血等,并加速衰老。

  6、劳逸结合

  长期过度疲劳会使损耗的体力得不到恢复,能量储备减少,致使重要器官提前老化。终日悠闲懒散,或缺少体育活动,则会使肺活量下降,大脑发生废用性萎缩。

  7、注意仪表

  医学家们曾调查过3000余名老年人,发现注重衣着、喜欢老来俏的老年人患高血压、溃疡病、癌症等与精神因素有关的疾病,比不注意仪表的老年人少30%以上。

  8、性生活适度

  房事不节容易引起肾亏,肾亏日久,势必导致五脏精气亏损和脏腑功能减弱,从而容易发生早衰。

  9、有病早治

  人到中年,或多或少,或轻或重会患这样那样的疾病。临床发现,中年人患慢性病常伴有衰老征象。因此,有病要尽早诊断、治疗,以免加速机体早衰。

2我们如何面对父母老了

  十年分离,再见父母已成耄耋老人

  古语说:父母在,不远游。但如今,为了学业、发展、生活,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远离父母,去异国寻求生活的新轨迹。尽管这样的远游在很多人看来是幸运和令人羡慕的,但对于父母和子女来说,这样的分离却带有心酸、无奈的味道。

  白领孙女士告诉记者,十年前,她抛下父母家人,独自一人踏上了美国,开始了一个人的打拼生活。苦熬了十年,终于取得了梦寐以求的身份,可以安心经营未来的生活和事业,同时也可以把分离多年的父母接来团聚。机场的相见,是她至今都无法忘记的一幕:年迈的父母相互搀扶着,缓慢地走了出来,两老谨慎而小心地搜寻者她的身影。远远看去,那份苍老和无助,让她止不住地泪流满面,抱住父母足足哭了十来分钟。她无法想象,十年之后的再见,父母已是耄耋老者。她还清晰地记得,十年前离家的时候,虽然父母已经年迈,但依然精神矍铄,身健体康。十年的光阴,多少相思多少牵挂,内心的苍老恐怕远胜容颜。

  相处一段时间后,她发现父母的身体情况更糟。尤其是母亲,中度小脑萎缩,几乎接近老年痴呆,还伴有轻微的忧郁症,每天出门散步都成为她担心的事情。毕竟这里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通,走远了能不能回家都成问题。

  孙女士说,虽然以前也经常与父母通电话,偶尔也会有视频,但当亲眼看到和接触后,父母的现状还是让她很难接受。在她的记忆里,父亲一直是表情严肃、不苟言笑的严父,三个哥哥再调皮,在父亲面前却不得不乖巧听话。或许因为最小,又是女孩子,父亲对她的训斥远少于三个哥哥,这也让她跟父亲之间多了一份难得的亲近。母亲是家里的管家,凡事都要过问,里里外外都会安排得妥帖周到。母亲的好脾气,让四个孩子对她少了几分畏惧,却有更多的亲切。只是,看着如今的父母,父亲的威严被衰老后的沉默替代,而事事都喜欢拿主意的母亲,如今却总是等着被别人安排。分开十年的突然相见,再次生活在一起,却已经物是人非。在异国他乡打拼了十年,她有太多的事需要父母的指点和帮助,也有太多的委屈希望得到他们的安慰。但面对眼前连生活自理都有问题的年迈父母,她除了难过,还有对今后生活的担忧。

  看到父亲头发白了大半,感到焦灼

  在我们忙着学习工作、结婚成家、生儿育女的时候,父母们总是用他们已不再硬朗的身躯默默地、有力地支撑着我们。当我们终于想要停歇,想要享受家人温暖的时候,蓦然回首,看到的却是已经苍老的他们。网友“薰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这样的文字:没有人愿意父母老去,但是这一天,迟早都会来临。是在半年前的一天突然发现父亲已经开始老了的。那天开车送他去超市,父亲隔着车窗向我挥手,阳光照在他的头发上——竟然已经白了一大半了!

  “薰儿”表示,其实从上大学开始,和父母就渐渐离得远了,工作后一两年聚一次也是正常。在她心目中,父母永远都是委屈了可以找他们哭诉、累了可以让他们照顾、永远安心的大后方。 “只是,我们都忽略了一点,当孩子一天天长大、成熟,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和事业时,父母也在一天天地老去。直到那个早晨,我才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我要开始习惯于一个全新的角色——父母的照料者。老实说,这并不是一个多么愉快的觉醒,看着父亲花白的头发,注意到母亲有些颤抖的双手,我感到的是一种陌生的忧虑和对岁月的无能为力。想到父母如果有一天突然病倒,更让人一阵阵的焦灼。 ”后来“薰儿”和身边的朋友沟通了一下,才发现,忧虑焦灼的原来并不只有她一个人,“我们都是30多岁,生活中有大把问题等待解决的女人。在父母怀里撒泼打滚似乎还只是昨天的事情,怎么一眨眼,他们的身体就不再硬朗了、脾气就变得奇怪了呢?我们要怎么样做,才能让他们过得快乐?曾有朋友告诉我,她常常会因为这些担忧而失眠。这些问题从发现的那一刻起,都会时刻困扰着她的生活。但也有朋友告诉我,能有这种忧虑是幸福的,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是何等的无力和无奈……趁着还有机会,一定不要让自己有什么遗憾。 ”

  确实,生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老去也是自然规律的呈现。当我们幼小的时候,是父母牵着我们的手走过一个个沟沟坎坎;总有一天,会轮到父母伸出衰老的双手,等待我们的扶持。而我们所能做的全部,就是趁着还有时间,还有机会,做好一切准备。

  面对父母老去,网友众说纷纭

  面对父母的突然老去,我们很难接受,更感到措手不及。在我们依然需要依靠的时候,才发现一直以来依靠的肩膀已经开始无力,那些温暖的呵护也变成永远的回忆。微博上曾盛行过这样一个帖子:父母操劳了一辈子,当他们嗦时,当他们开始忘记,当他们手不停颤抖时,请不要怪罪,催促他们,因为你在慢慢长大,而他们却在慢慢变老……只要你在他们眼前的时候,他们的心就很温暖,如果有一天当他们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的时候,请你紧紧握住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走,就像,就像当年他们牵着你一样。这段文字曾被无数人转发,更多的人表示看的时候忍不住泪流满面。

  网友“每天一读女人心精”说:爸爸妈妈的年纪不会停滞不前!而我们,却一直都在忙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把父母放在最后一位!有的时候想想,自己做的有几分是为父母的?不要再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不要让爸爸妈妈孤独,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样的悲剧是无法弥补的!

  网友“Fashionmag”称:父母在等我们长大、成熟的过程里,付出了太多包容和耐心。而等他们老了,忙于应对生活的我们,却从未付出同样的包容和耐心让他们老而安然。在这个深深思念父母的夜里,我才猛然发现,有一种爱不可轮回、无以为报,父母却给得那样坦然和无怨无悔。

  网友“心憾”表示:今天的我们为了工作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梦想,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离开父亲母亲,来到异乡为生活打拼。我们雄心壮志地告诉父母,将来一定要在这里买大房子,把你们接过来一起生活,一起享受城市的美好。但是随着房价的日益攀升,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加,年复一年,我们依然孤独,依然压力重重。当初的美好愿望也只能在心里被反复默念,却无力实现。我们总是自欺欺人地想着,快了,就快了,再给我一点时间,爸爸妈妈,我会努力的,我一定会把你们接过来的。但是我们却忘了岁月不饶人,在没有尽头的等待中,我们的父母,已经开始衰老了。

  衰老,父母和孩子必须共同面对

  面对突然老去的父母,大部分孩子都表示难以接受,同样的,作为父母本身,对这样的衰老也缺乏心理准备。如何坦然地面对衰老,成为孩子和父母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生活中,父母帮助孩子人生起步以及担当顾问的角色随着他们的衰老进程而改变。他们日益需要已成年孩子的帮助,同时也需要学习接受孩子的帮助。这种角色互易对双方来说都不容易。

  心理学家安德里茨基认为,已经成年的孩子看着父母老去常感不适,因为这迫使他们面对自己也在老的事实;而父母也有适应衰老过程以及生活中相应变化的问题。

  有关专家表示,面对这种关系转变的困惑,最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都接受角色改变并共同应对新情况。已经成年的孩子对年老的父母继续保持尊敬也很重要,孩子需要“以平等的身份,而不是资助、施惠的态度提供帮助”。

  德国专家施特龙克·里希尔还建议父母尽早正视衰老及生活相应改变的问题。他们需要确定可以托付谁处理自己的事务,还应该把有关安排写下来,并保持与亲友的联络,告诉他们自己的期望。

  子女对老人施惠般的言行,有时是出于善意或无心,但也会带来冲突。专家指出,日常事务往往成为父母和子女吵架的导火索,但如果妥善处理,这样的矛盾可以避免。当然,这需要子女们对父母的更加贴心的了解和照顾。随着岁月的流逝,父母老去是个不争的事实。作为子女,在感慨和感怀的同时,应该更多的拿出行动。

3注意父母身体健康6个变化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很多在外地工作的子女,也会回到父母身边,共度佳节。此时子女一定要留心一些细节,可仔细观察父母身体有无异常变化,以便及早进行矫治。

  1、做菜很咸或很淡

  陈小姐家是四川的,80多岁的奶奶每年都给她寄自家做的香肠,但今年陈小姐发现,奶奶寄来的香肠味道很咸,难以下口。她立刻给奶奶寄去一个限盐勺,因为这很可能是奶奶味觉退化的表现。随着年纪的增长,味蕾会变得较小,甚至萎缩,再加上味觉神经退化,会影响对味道的敏锐度。给老人买个限盐勺,能帮助他们掌握咸淡。

  2、眯眼看东西

  很多老人都有花眼的现象,但不少人都不太在意,也想不起来该去配眼镜,这对视力损伤很大。儿女回家后,如果看见爸妈看东西时老眯着眼睛,或者表现出费劲的样子,说明老人已出现视物模糊等现象,应及时到医院验光查看。

  3、说话声音变大

  不少老人会出现听力水平下降,但自己却浑然不知。儿女如果发现老人说话声音比原来大了很多,有些话可能用吼的,或者老人经常发脾气,误会对方的意思,就可能是听力下降了。此时可到医院检查纯音测听,必要时应戴助听器。

  4、碗小了吃少了

  老人由于牙齿不健全、味蕾萎缩、唾液分泌减少以及咀嚼力减弱等原因,食欲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如果严重影响进食,应检查一下有无牙齿或消化道疾病,还可适当吃些开胃健脾的食物。

  5、失忆、反应迟钝

  如果老人出现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不认识人,幻听幻觉等现象,就有可能是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此时应尽快到神经内科进行检查治疗。

  6、不爱说话

  如原本乐观开朗的老人变得不爱说话、呆滞、失眠,不愿吃饭,无缘无故发脾气等,应及时检查是否出现抑郁症。出现此类情况,应与老人加强情感交流,多给他们关爱。如确定有中度以上的抑郁症,应服药治疗。

  节日老人热量和胆固醇摄入过多,血脂会升高,容易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节日菜谱一定要清淡为宜,辅以新鲜水果。

4检查父母身体健康的5大标准

  标准一:没有大病,小病稳定

  1. 没有大病:例如没有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心脑血管疾病、脑中风后遗症,瘫痪,肾功能衰竭等。

  我们的人体器官就像机器,运转时间长了,零部件会有磨损、生锈,老化。随着年龄增长,心脏、肾脏、心脑血管等器官都会衰退,但如果没有出现明显的功能异常,也就算是健康。

  2. 小病稳定;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

  上面提到的疾病简称为「三高」,是十分常见的慢性病,只要注意控制是不会造成生命危险的。

  血压; 非高血压患者,低于 140 / 90 mmHg;而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血压不应太低,应不低于 120 / 60 mmHg。

  高血压患者,低于 150 / 90 mmHg;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血压应不低于 130 / 60 mmHg。

  糖化血红蛋白: 非糖尿病患者,5.0%~6.0%。无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6.0%~7.0%。

  血脂: 胆固醇 3.1~6.2 mmol/L。

  标准二:生活能自理

  靠自己而不需别人协助,能完成日常基本的生活行为,比如吃饭、穿衣、步行、上楼梯、梳妆打扮、洗澡、上厕所等。

  标准三:智力正常

  能清楚知道目前年月日、季节、居住地;能进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等。

  标准四:心态健康

  能认识并接受生理、社会关系的变化。能从容应付日常生活的压力,不感到过分紧张。即使是高龄老年人,也能主动做些简单家务,有积极处事的态度。

  标准五:生活方式良好

  这是持续健康的基石,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以下几点:

  1. 不吸烟: 吸烟的朋友尽早戒烟,同时还要远离二手烟。

  2. 不饮酒: 不要酗酒,最好戒酒。

  3. 合理饮食: 每天的饮食应遵循「十个拳头原则」:不超过一个拳头大小的肉类,包括鱼、禽、蛋、肉;两个拳头大小的谷类,包括粗粮、杂豆、薯类等主食;两个拳头大小的奶、豆制品;不少于五个拳头大小的蔬菜水果。

  4. 不肥胖: 衡量肥胖与否的指标是体重指数(BMI),BMI = 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老年人的体重指数应在 20~25 之间。

  5.多锻炼: 每周至少 5 次中、低强度的运动,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五禽戏、做家务等。

5怎么帮助父母健康瘦身

  1、减少脂肪的摄入

  脂肪的摄入会加重中老年人的肥胖症状,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所以,中老年人减肥期间应该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最好能用植物性脂肪代替动物性脂肪。

  2、保证纤维素的摄入量要充足

  中老年人的消化道运动能力降低,很容易出现便秘的症状,要想从根本上治疗便秘的症状,就一定要保证纤维素的摄入充足,纤维素不仅可以通便,还能防止高血压、动脉硬化和糖尿病。在粗粮、藻类、蔬菜等食物中,纤维素的含量就比较丰富,所以,中老年朋友平时的时候可以多吃些。

  3、钙质的摄入要充足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加,体内的钙质会慢慢减少,一旦过了四十岁,人体一旦缺钙的话,骨头就会变得又软又脆,一点小的碰撞都有可能会造成危险,所以补钙是许多中老年者都面临的问题,要多吃一些钙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如骨头汤等,必要时可口服钙片或活性钙。

  4、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要足量

  人到了中年后,体内的分解代谢能力会加强,对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率却下降,所以,中老年人平时一定要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充足,才能满足日常身体所需,平时的时候应该多吃瘦肉、豆制品、牛奶和蛋类等蛋白质含量多的食物。但是由于中老年人的吸收功能降低,所以,食物中的维生素往往会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很容易导致体内的维生素缺乏,但是,维生素对延缓衰老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中老年人平时应该多吃水果、蔬菜,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吃些维生素片。

  5、碘的摄入要足量

  碘是人体不能缺少的矿物质,碘缺乏时,人会出现甲状功能减退的症状,新陈代谢会降低,脂肪的分解速度因此会减慢,甚至会因此不再分解,这样一来,不仅不能减肥,反而还会不断增肥。所以,中老年减肥期间,一定要保证碘的足量摄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正常的代谢速度,并预防粘液性水肿的发生。中老年人平时可以多吃些含碘的食物,比如海带、海鲜等。

  6、减少食盐的摄入

  食盐中的钠含量比较高,很多中老年人之所以容易患上高血压,往往就是平时饮食中摄入了太多盐,一般来说,中老年人每日摄入的食盐量应按制在5克以内;而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要控制在3克以下,所以,为了健康考虑,中老年人的饮食要尽量清淡。

  7、减少热量的摄入

  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身体各组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人体的代谢速度也会跟着降低,因为中老年消耗的热量要远远低于年轻人,所以,这时期的进食量要远远少于青年时的进食量,否则必定会导致热量过剩,不但不能减肥还会继续发胖,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少吃脂肪、糖类等热量高的食物。

  8、减少胆固醇的摄入

  胆固醇摄入量过多,很容易导致血管硬化和阻塞,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在蛋黄、动物内脏和动物性脂肪等食物中,胆固醇的含量比较高,所以,中老年人在饮食中应该多加注意,避免摄食太多这类食物。

相关知识

父母如何应对宝宝撒谎
父母90多岁无任何心血管病 顶尖医生如何给父母保健
新手父母该如何健康育儿
父母遗传给我们的究竟是什么
二胎父母应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自我评价=内在的父母的评价
如何建立和谐亲子关系?聪明的父母这样做!
父母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搞对象父母如何应对?北京哪家青少年心理咨询师正规

网址: 我们如何面对父母老了 https://m.trfsz.com/newsview1006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