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慧”吃享“瘦”才健康

假日期间,亲朋团聚,心情愉悦,在轻松的氛围里享受美食是度假“标配”。但是,享用大鱼大肉、暴饮暴食,如此度假方式会对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甚至还会出现增肥等情况。
如何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能吃出健康?请大家收好这份假日饮食指南,可以帮助您做到合理膳食,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1.规律进餐要保持
尽量维持和日常一样的进食节律和时间,不宜过于随性地进餐,尽量遵循每日三餐或少量多餐的原则。
2.主食搭配要合理
米饭搭配粗粮是健康的主食。粗粮里富含的纤维素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减少高血脂,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粗粮里所含的大量B族维生素对人有益。而各种点心和面包采用的精制面粉升糖指数比较高,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食用这类食物的总量。
建议大家要合理搭配主食:粗杂粮占每天全部主食的1/3—1/2,每天摄入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
应遵循“食不过饱”的原则,避免暴饮暴食,最好每餐七分饱。肥胖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儿童等群体更应注意。
3.健康烹饪很重要
在烹饪肉类的时候,建议采用蒸、煮、炖的方式,少用炸、烤、煎的方式。尽量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进食过多的油腻、高盐、刺激性食物。
4.果蔬搭配更营养
假日的佳肴里,有大量的肉类、海鲜、生冷类食物,以及酒精、饮料,这些食物容易刺激胃黏膜,加重肠胃负担。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建议人们多吃含维C较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尽量保证种类多样和色彩丰富,比如可将根茎类与叶菜等进行搭配,食用不同颜色的蔬果,有助于摄取多种微量元素,实现均衡营养。
同时还要注意的是,部分水果糖分较高,特别是糖尿病患者不能过量食用。
5.饮酒切勿贪杯
节假日里,虽然酒能助兴,但要知道酒精是致癌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酒精列为1类致癌物,且风险会叠加。
尽量做到少饮酒、不饮酒,尤其不能饮用高度烈性酒。应特别注意,孕产妇、儿童不能饮酒。老年人及患有肥胖症,血糖、血脂、血压、血尿酸等控制不理想的慢性疾病患者尽量不饮酒。
如果避免不了要饮酒,到底可以喝多少才好?建议:男性每日酒精食用量不超过25g,大致相当于750ml啤酒,或250ml红酒,或75ml38%白酒,或50ml高度白酒;女性每日酒精食用量不超过15g,大致相当于450ml啤酒,或150ml红酒,或50ml38%白酒,或30ml高度白酒。
6.健康知识知多点
●少吃主食多吃菜可以吗?
过节期间,菜品是非常丰富的,且以肉菜居多。肉菜是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能量密度较高。在肉菜吃得比较多的情况下,饱腹感是比较强的,并且能量也是足够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少吃或不吃主食,偶尔一两餐是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影响的,但是如果7天或者更长时间每餐如此,就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和负担。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容易走入“不吃主食”的误区。长期不吃或者少吃主食,体内的碳水化合物长期摄入不足,胰腺β细胞功能下降,胰岛素的分泌就会减少,同时胰岛素的敏感性也会下降,对葡萄糖的降解功能就会减弱,反而会引起血糖过高。
●每逢佳节胖三斤怎么破?
体重控制有三个妙招——
第一招:每日测体重并记录,且积极做出改变。
第二招:参照常见节日食物的热量相当于进行多长时间的运动。比如,10个饺子约有350千卡热量,需跑步半小时或做家务2小时才能消耗掉,根据如此换算方法,再进行相应的运动,就能保持不胖。
第三招:尽量吃低脂食物;建议每日走1万步;可食用健康的零食,每天吃5种以上的蔬菜和水果;学会阅读营养标签;注意食物分量,一次不要吃太多;注意饮料中的热量;吃饭的时候专注于食物,不要一心二用;一般情况下,能站着就不要坐着,但要视身体状况而定。
节假日是团聚的好时候,建议年轻人经常回家陪父母一起吃饭,加深感情,享受家庭的温暖,营造和睦愉悦的进餐气氛,有利于营养改善和健康提升。
(作者系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三区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