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营养价值上优于单不饱和脂肪酸,更胜一筹的是n-3多不饱和脂肪酸。相较于动物性食用油,如猪油,植物性食用油显然更为健康。然而,摄入动物性食用油时需注意控制量。此外,调和油因其营养成分的合理分配而备受推崇。
在选购食用油时,应选择符合国标的产品,并避免购买小作坊土法压榨的油。建议购买小包装油,并确保在三个月内食用完毕。烹饪时,需注意每日摄入量控制在25~30克以内,避免油温过高,并减少煎炸等烹饪方式的使用。同时,使用过的油不宜重复使用。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不同食用油的特点。
大豆油富含维生素E、D和卵磷脂,价格亲民,但需注意其保质期较短,适合炖煮和炒菜,而不宜高温爆炒或煎炸。玉米油同样富含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对防治“三高”有一定辅助作用,但耐热性较差。花生油具有独特香味,且富含多种有益健康的营养成分,但需注意防范黄曲霉毒素的污染。菜籽油带有清香,并富含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等,但可能含有一定量的芥酸,购买时需留意其含量。葵花籽油则以富含维生素E和绿原酸而闻名。
缺点:橄榄油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氧化,产生有害物质。因此,不适合高温爆炒或煎炸。
适合:精炼橄榄油适合用于炒菜和炖煮,而初榨橄榄油则适合凉拌。
芝麻油
优点:芝麻油香气浓郁,且含有芝麻酚、芝麻素等天然抗氧化剂,有助于提升食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缺点:由于芝麻油的香气较为敏感,无法经受高温加热。因此,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高温烹饪。
适合:芝麻油最适合用于凉拌、蘸料,或者在做汤时添加几滴以提升风味。
不适合:由于芝麻油不耐高温,因此不适合炖煮、炒菜或高温爆炒等烹饪方式。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食用油的特点及其在烹饪中的应用。食用油作为美食制作的关键成分,既能为食物增添风味,也存在一定的营养价值。然而,不同的食用油在营养成分、耐热性以及烹饪方式上都有所差异,因此选择哪种油以及如何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饱和脂肪酸是人体自身可以合成的一种物质,然而,当从外部过量摄取时,就可能导致肥胖问题。过多的饱和脂肪酸摄入会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上升,使血液变得更为黏稠,从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脑血管健康构成威胁。鉴于现代饮食中饱和脂肪酸过量摄入的普遍性,我们必须严格控制其摄入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成人和儿童每日摄入的热量中,饱和脂肪酸的占比应不超过10%。
2. 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被视为更健康的脂肪酸,它能有效降低人体内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同时提升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进而达到降低血脂、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目的。不饱和脂肪酸可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以n-9系列脂肪酸为代表,这种脂肪酸人体自身就能合成,且在人体细胞中含量丰富,因此无需通过食物额外摄取,不属于人体必需的脂肪酸。
3. 多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类重要的脂肪酸,其中包含两种人体无法自行合成、必须通过食物摄取的脂肪酸,即亚油酸(属于n-6多不饱和脂肪酸)和α-亚麻酸(属于n-3多不饱和脂肪酸)。值得注意的是,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较为有限,主要存在于海鲜、坚果以及少数几种植物油中,如亚麻籽油和胡麻油。因此,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对其的补充。相比之下,n-6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食物中的分布广泛,但过量摄入可能并不利于健康。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我们应当确保n-6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均衡。
在油类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通常介于1:1到4:1之间。其中,亚油酸作为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一种,其分布广泛,但过量摄入可能对健康不利。而α-亚麻酸,作为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代表,其来源相对有限,主要存在于海鲜、坚果以及亚麻籽油和胡麻油等少数植物油中。因此,为了维持健康的饮食比例,我们需要特别关注这些关键营养素的均衡摄入。
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营养价值上优于单不饱和脂肪酸,更优于饱和脂肪酸。而在多不饱和脂肪酸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又胜过n-6多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在选择食用油时,我们应充分考虑这些脂肪酸的优先顺序。
食物油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脂肪酸的组成。市面上常见的食用油大致可分为动物性食用油和植物性食用油两类。动物性食用油,如猪油、牛油和黄油,主要来源于天然动物油脂,常温下通常呈固态。而植物性食用油,如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橄榄油和芝麻油,则源自天然植物的果实、种子或胚芽。
数据来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动物性食用油,如猪油、牛油和黄油,通常富含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含量也相对较高,因此不建议过量食用。然而,它们并非全无益处。例如,奶油和黄油是维生素A的重要来源,而猪油则含有多种维生素,如D、K、B6和B12。此外,猪油还有助于肠道通畅,对便秘者而言,它能发挥缓解作用。
国外营养学家还发现,动物性食用油中的脂蛋白成分可能有助于延长寿命。但需注意的是,摄入动物性食用油的热量应控制在日常总摄入热量的10%以内。
相比之下,植物性食用油如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因此作为日常烹饪用油更为适宜。特别是花生油,它不仅具有独特香味,还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E、胆碱等,有助于预防皮肤老化、改善血液胆固醇代谢等。
在选择时,我们还应考虑各种食用油的优缺点及适用烹饪方式。例如,大豆油价格亲民且富含维生素E和D,但易氧化酸败,适合炖煮和炒菜而不宜高温爆炒或煎炸。玉米油则对防治“三高”有辅助作用,但耐热性较差。菜籽油则以其独特清香和软化血管的功效受到推崇。
综上所述,在日常烹饪中优先选择植物性食用油是更为健康的选择。当然,对于不同的烹饪需求和个体差异,我们也需要灵活调整食用油的选择。
缺点:可能含有一定量的芥酸,这是一种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物质。因此,在购买菜籽油时,应优先考虑选择无芥酸或芥酸含量低于3.0%的产品。
适用范围:日常炒菜和炖煮。
不适宜:高温爆炒和长时间煎炸。
葵花籽油
优点:富含维生素E,还含有绿原酸这种抗氧化成分。
缺点:不耐热,在煎炸或反复加热时容易产生有害物质。
适用范围:适合炖煮和炒菜。
不适宜:高温爆炒和长时间煎炸。
橄榄油
优点: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缺点: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且价格偏高。
使用建议:精炼橄榄油适用于炒菜和炖煮,而初榨橄榄油则适合凉拌。
芝麻油
优点:香气浓郁,含有芝麻酚和芝麻素等天然抗氧化剂。
缺点:香气不耐高温,不适合高温烹饪。
适用范围:适合凉拌、蘸料或做汤时添加几滴。
不适宜:炖煮、炒菜和高温烹饪。
不要长期只吃一种食用油。由于每种植物性食用油都有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因此建议定期更换食用油的种类,以确保多样化的营养摄入。同时,调和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将不同植物油进行科学配比,提供更加均衡的营养价值。然而,即使是调和油,也建议尝试不同品种的搭配,以实现更加多样化的饮食效果。此外,在选择调和油时,还需注意其成分,确保选择到质量上乘、配比合理的产品。
若调和油中三种脂肪酸的比例失衡,例如单不饱和脂肪酸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却缺乏n-3多不饱和脂肪酸,或某一品种占比过高,其他品种比例过低,长期食用此类调和油将无法实现脂肪酸的均衡摄入。为确保选购到质量上乘、配比合理的调和油,新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GB2716-2018)》明确规定,食用植物调和油的标签必须注明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因此,在选购时,我们应仔细查看标签,了解各单一品种植物油的占比情况,如有标注各种脂肪酸的比例,则可进一步判断其配比是否科学合理。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我们日常摄入的油脂中,应遵循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这一比例建议为小于1:1:1。这一建议无疑是科学的用油原则,值得我们每个人都牢记在心。
然而,市场上有些调和油的脂肪酸比例并未达到这一标准。因此,在购买时,我们务必仔细查看产品标签,了解各种脂肪酸的详细比例。毕竟,没有哪种食用油是完美的,单一品种的食用油需要轮换着吃,同时,即使购买了调和油,也建议尝试不同品牌和配比的产品,以实现营养的均衡摄入。
此外,在选购和烹饪食用油时,还有许多其他注意事项值得我们关注。
看质量等级
食用油通常被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但需注意,橄榄油是个例外,它被细分为初榨橄榄油,包括特级、中级、精炼和混合等级。然而,等级高低并不总是直接反映油的品质。
一、二级食用油以其高纯度和少杂质的特点,呈现出清澈透明的色泽,同时香味和口感相对清淡。在烹饪过程中,这类食用油产生的油烟较少,非常适合高温爆炒和油炸。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精炼程度较高,部分油脂中的营养成分可能有所流失。
相反,三、四级食用油的纯度较低,杂质稍多,颜色可能较深或带有一定浑浊度,香味和口感更为浓郁。烹饪时,这类食用油产生的油烟相对较大,更适合低温烹饪方式。然而,它们也具有一个显著优点,即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油脂中的营养成分。
在选择食用油时,无论您选择哪一级别的油,只要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就可以安心食用。您可以根据自己的营养需求、口味偏好以及烹饪习惯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一、观察加工工艺
压榨油采用物理方法从原料中提取油脂,这一过程保留了更多的营养。由于压榨工艺的成本较高,因此价格也相对较贵。而浸出油则通过一系列化学工艺进行提纯,其出油率高且生产成本较低,所以价格更为亲民。
在选购时,许多人偏好压榨油,认为其更为健康;同时,也有人担忧浸出油可能残留化学物质。然而,只要我们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食用油,并在正规商超购买大品牌产品,那么无论是压榨油还是浸出油,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应避免选购无明确来源的散装油,以及小作坊土法压榨的油。
三、关注生产日期与保质期
在选购食用油时,应留意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通常,生产日期越近的食用油,其品质相对更佳。同时,要确保食用油在阴凉、干燥、避光且密封的环境下保存,这样有利于延长其保质期。
此外,建议大家购买小包装的食用油。因为食用油开封后,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导致油质变差。购买小包装的食用油,每次使用后能及时盖好盖子,减少与空气的接触,从而延长开封后的保质期。一般建议开封后的食用油在3个月内使用完毕,以确保油质的新鲜与安全。
烹饪时控制食用油的摄入量至关重要。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的建议,每日食用油摄入量应控制在25~30克之间,以确保健康。
同时,要注意控制烹饪过程中的油温。避免在油冒烟时才放入食材,因为许多食用油,如大豆油、玉米油等,都不适宜长时间高温烹饪。此外,尽量采用蒸、煮、焖、炖、炒等烹饪方式,减少油煎、油炸等高油脂烹饪方式的使用。
每次烹饪都应使用新油,避免重复使用已经炸过食物的油。因为这样的油容易产生有害物质,如反式脂肪酸和苯并芘等,长期食用可能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您更健康地挑选和使用食用油,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关注身体健康。
相关知识
如何挑选适合的食用油
公认最健康的三种食用油:如何选择适合的食用油?
食用盐挑选指南:如何根据健康需求选择合适的盐?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用油?详细指南与建议
食用油哪种最好最健康?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用油
健康教育丨如何挑选食用油?
健康零食指南:挑选适合你的美味选择
教你如何挑选食用油(优质3篇)
食用油哪种好?如何挑选食用油
合理选择食用油
网址: 食用油选择指南:如何挑选健康、适合的食用油? https://m.trfsz.com/newsview1092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