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微信公众号孙雪华心理师!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孙雪华心理师”关注我们
房树人测验(Tree-House-Person),又称屋树人测验,它开始于John Buck的“画树测验”。John Buck于1948年发明此方法,受测者只需在三张白纸上分别画屋、树及人就完成测试。而动态房、树、人分析学则由RobertC.Burn在1970年发明,受测者会在同一张纸上画房、树及人。这三者有互动作用,例如从房及人的位置与距离都可看出受测者与家庭的关系,所以这两种分析学多数会结合使用。
适 用 范 围
1.该测验既可以用于群体测试,又可以用于个体测验。
2.它亦可以作为人群中,有关精神健康的普查筛选工具,以此筛选出群体中不良者。
3.它还可以用于门诊临床以及住院患者的心理诊断,为心理咨询提供有关人格方面的信息。
4.此外还可用于调解夫妇关系,亲子关系,治疗和矫正不良青少年的手段之一。
5.利用其艺术疗法的作用,促进精神病人的康复。
优 点
1.具有主动性、构成性、非言语性的特点,避免反应内容在言语化过程中变形,从而更具体地了解被测者的人格特征,捕捉到难以言表的心理冲突。
2.能初步了解被测者的智力水平,而不象WAIS测验那样有诸多局限性,并且不易造成心理创伤体验。
3.再度测验不会导致练习效果,有得利于反复施测,追踪观察。
测试流程:
1.测试前的准备:准备测验纸、A4纸,没有橡皮胶的铅笔一枝(2B)。
2.要求:
(1)画好的线条不可用橡皮胶擦掉,但可以重画;
(2)画完一部份或整幅图画后,不得重画;
(3)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但必须有房子、树、人;
(4)画人的时侯,不可以画火柴人;
(5)画图时不可用尺子;
(6)构思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五分钟
“请用铅笔在这张白纸上任意画一幅包括房子、树木、人物在内的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但要求你认真地画;不要采取写生或临摹的方式、也不要用尺子,在时间方面没有限制,也允许涂改;画完后请你写上自己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
在测验的过程中,要求测验者进行以下记录:首先要记下描画时间,指导语结束后到被测者开始描画的时间,一幅画画完所需时间等。其次,对于被测者在描绘房、树木、人时要正确的记录画面部分的顺序,如先画房顶、然后画墙壁、再画门、窗等。
Part 1 被试分析
对被试的直感,表面观察测验态度,要直率地、生动地描写被试者的表现,如惊喜忙乱、软弱无力、冷漠、幼稚、认真、一丝不苟、无精打采、懒洋洋、慢吞吞、粗枝大叶、不细致、生硬不合作、敷衍了事、有安定感、友好、不安、散漫等。
Part 2 形式分析
1、测验时间:一般所需平均时间 房子(H)为11分钟,树(T)为9分钟,人(P)为11分钟
2、顺序:正常为 H:屋顶、墙、门、窗。T:树干、冠、根。P:头面部、躯体、手足。
顺序混乱往往说明被试者
1>精神发育迟滞;
2>情绪障碍、兴奋、无计划;
3>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精神分裂症;
4>图形综合不能,脑器质性障碍;
5>轻率任性;
6>无决断力、不安,有关反复抹消的部分,提示多存在心理冲突问题。
3、远近感:
1>画面远近适当的存在:提示具有适切的调动感、现实感、冷静性、计划性。
2>画面过分远离:提示回避现实,或过度批判的,焦虑不安,自卑感。
3>画面无远近感:缺乏调整力,只看到问题表面,心理水平未成熟。
4、使用画面之大小:
1>过大:画面>2/3纸——显示强调自我存在、活动过度、对环境感知无压力、但内心充满紧张、躁狂、妄想、攻击、好幻想、敌意。
2>过小:画面<1/9纸——不适应环境、自我抑制、内向、自尊心弱、自我无力感、自卑、焦虑不安、害羞、活动少、精神动力不足、退行。
5、位置:失去比例,失去比重时有意义。(空白部分>2/3)
1>中心画——成人提示内在的不安感,努力维持内心的平衡,控制自我,儿童具有自我中心,可塑性差,不能客观地认识环境。
2>左侧画——感情世界,过去的生活,内在生活,自我意识,女性化。
3>右侧画——理智世界,将来的生活,外在生活,客观意识,男性化。
4>上部——目标远大,努力追求,在空想中寻求满足,自我存在的不确定感,自我与他人保持距离,难以接近,乐观。
5>下部——感到自我现实的确定的目标,失败感,不安感,非协调感,抑郁,具体的事物存在于身边才能安定的想法。
6>与画纸的一边相连接——对自己独立的行动感到不安,渴求得到依赖,支持的人。
7>转换画纸的方向——对外界的反抗态度,攻击的倾向。
6、切断
下切:内心有强烈的冲动性,压抑冲动,努力维持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对自己的冲动、敌意加以抑压时的表达,或独立自主行动时,感到受外来压力的阻碍。
上切:多见于树,追求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满足,从而沉迷于空想。思考强于行动,求知欲强。左切:对未来恐惧,或固着于过去,即想要直率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又要依赖别人,反复犹豫不决,具有强迫倾向。
右切:显示逃避过去,进入未来的欲求,能直率地表达自我情感,对过去某些经历的事感到恐怖,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理智的控制。
** △除树木外,切断的画指逃脱生活空间,不能良好适应社会。
7、笔划压力与线的浓淡:
笔划压力重:精神动力高,自我主张、过于自信、对行动积极。
过重笔迹:心理紧张,病态人格,急性精神障碍。
轮廓线特别浓,尤其内部线浅淡:提示明哲保身,努力统合自我人格,体验到自我内心的紧张。
人物正面时:自我意识强,癔病,参加社交欲求;侧面时:内向,自恋。
笔压力轻:精神动力低,自卑、无助感,无自信,焦虑不安、抑郁,恐怖,心理缺陷。
8、线条
长线条:自我控制性强,对行动控制得体。
短线条:易冲动、兴奋。
直线条:自我主张,攻击性,待人处事可塑性差。
不连贯线:敌意感。
园滑线:有关女性化,依赖性,不受束缚,健康,适应性比较好。
变向线:无自我见解,焦虑不安。
定向线:按既定目标奋斗,安定,有忍耐性。
不连接线:“—”自我崩溃,不安定,无忍耐性,失去与现实的接触,焦虑不安,无自信心。
9、影子与阴影:
影子:象征着意识水平中的不安,内在冲突。
阴影:人际交往中过敏倾向,不安、强迫,抑郁,退行,追求空想,对外界敌意与不安。
10、擦消:
反复擦消:缺乏决断力,自信不足,不安,要求过高,追求完美。
部分反复擦消:对这部分强烈冲突、潜意识中的不安。越画越差——心理病态。
11、对称性:
不对称:人格统合障碍,失平衡,易行动化,冲动,过分活动。
过分对称:强迫观念,情感冷淡,与人保持距离,压抑,冲动,理智。
12、透明性:情绪障碍,脑器质性损害,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与外界关系,心理混乱。
13、立体性:
自上往下观(鸟瞰图):积极参加的态度,优越感,无束缚,不适应。
自下往上观(仰视图):与环境难接近,被家庭排斥,自卑,内向,不好交际。
14、方向:
房子.树.人全正面:显示人格生硬,不妥协。
侧面人:逃避倾向,内倾,隐敝性地与外界接触,自我防卫,过度警惕。
背面人:对人和事的拒绝和否定,某些人表现为有特殊的关心。
正身侧面:不能良好地与社会接触,不正直,露出欲。
全侧人:单手单足,内向,少交际,自我隐敝,只按自我方式与外界接触。
15、详细性:
描绘详细:对日常生活中实际的、具体的意识、关心自我的处理能力。
过分详细:重点关注,对环境过度关心,强迫倾向,情绪紊乱,癔病,神经症,病态人格。不详细:精神动力低下,内向,抑郁,智能缺陷,不适应。
16、省略:
省略部分有时具有特殊意义,有的则近似于不详细、忽略。
17、运动:
动作或运动的激烈性,自发性等,扩张性/收缩性,积极/被动。
18、地面线:
过浓线:对安全感的关注,焦虑不安。
下垂线:自我孤独,对母亲的依赖,露出倾向。
右垂线:对未来不确定感,危险感。
左垂右上线:对未来的努力意识。
19、其他:
1>太阳:权威,
2>气候/气象:对环境的感情。
【雪华心理咨询】
咨询擅长领域:婚姻情感、恋爱家庭、亲子关系、家庭教育、青少年心理成长、团体心理辅导、减压放松、网瘾厌学、考试焦虑、精神分析、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恐惧情绪、私人心理顾问、职业指导等咨询业务。
咨询风格:温暖亲切自然,运用心理动力学取向的方式咨询。
咨询形式:电话咨询、面询。您可以在孙雪华心理师的微信公众号“孙雪华心理师”的后台输入“咨询”两个字,了解心理咨询的详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