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养五脏的方法有很多,最重要的不是追求哪种最好,而是贵在坚持。只有越简单、越便于操作的方法,才有利于长期练习。下面为大家推荐一些简便易行的养生妙招。
常闭双眼养肝血
《黄帝内经》记载,“肝受血而能视”,意思是说眼睛的生理功能主要依赖于肝血的濡养。中医强调肝主藏血的功能,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眼皮就好比肝脏工作和休息的开关,人只要闭上眼或者一睡着,肝脏就开始休整,发挥其藏血之功。因此,传统养生非常强调闭眼养肝。不管是闭目养神、日间小憩还是夜间按时睡眠,都是养肝血的重要方面。
闭眼养神随时随地都能做,也可选择安静之处闭目独坐,排除一切外界干扰,安心养神,有助疏通全身经络、气血流畅。在闭目的同时可配合眼功练习,能够改善头晕眼花、视物模糊、眼睛干涩、眼肌疲劳等症状。具体做法是:轻闭双眼,用两手大拇指从内眼角向外擦24次,或两手四指并拢覆在双眼上,先由内向外轻轻转摩24次,再向内转摩24次。
午饭后小憩对肝脏大有益处,对于肝病患者来说,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护肝方法。研究结果显示,闭目休息时流经肝脏的血液比站立活动时增加40%左右。通过肝脏的血流越大,肝脏得到的营养供给就越多;同时还可以减少肝脏本身的能量消耗,加快肝细胞恢复。
调息摩脐降心火
情绪和压力是心血管病的一大诱因。每天杂七杂八的事就像一把又一把小小的心火,烤得人心烦意乱、紧张不安。所以,解心疾的关键是降心火,即“引心火下行,荡平心意”。听起来似乎不好理解,做法其实很简单:坐在凳子上,两掌叠于肚脐处,两眼微闭,能够看到一丝光亮即可,同时意想肚脐处温暖舒适;把呼吸放缓,吐息绵绵,深入小腹,一呼一吸间,体会小腹微微开合的感觉;5分钟后睁开双眼,两掌先顺时针摩腹数周,再做逆时针摩腹;最后两腮像漱口一样,鼓漱几十次,嘴里的唾液会越来越多,然后慢慢吞咽下去。
小腹又叫“丹田”,就像一块沃土,为营养脏腑之根、气血生发之源。练习时要呼吸徐缓,身心合一。调息与开合小腹时要配合意想,但不要动用心神,而是追求似守非守、绵绵若存的意境。研究证明,这种心理的良性变化直接影响内分泌、神经递质、交感神经等生理变化,上炎的心火得以下行,心脏紧张的状态就会得到改善,心肌功能、血压状态等随之好转。
单举手臂调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养好了脾胃,身体才有健康的本钱。中医认为,胃气主降,脾气主升,通过升降有序的运化,将水谷精气输布到全身各处,滋养机体。所以,调养脾胃的关键是使其符合脏腑气机的变化规律。
单举手臂对脾胃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这个动作源于八段锦,在宋代的时候就已流传于世。具体做法是:自然站立,两膝微微弯曲,两手捧在小腹前,掌心向上;然后左手翻掌经过胸前往上举,右手翻掌向右胯旁下按,两掌一上一下撑开,同时两腿站直,把整个身体拉伸开;略停两秒后,两手原路返回,重新合于小腹前,全身放松;然后换为单举右手,重复30次。
别看这个动作简单,想做到位还需体会内劲儿,即手臂上举时缓缓吸气,小腹微收,单臂上举至头顶时,力达掌根,感受撑天拄地的劲力,使身体对拉拔长;手臂下落时慢慢呼气,小腹微松,尽可能地呼尽体内浊气。
通过两臂上下撑开,带动躯干的拉伸,同时配合细匀深长的腹式呼吸,相当于给脾胃做了一次柔和的按摩。躯干有规律地一松一紧,可以刺激循行于胸、腹、斜肋部的脾经和胃经等相关经络,从而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
扩胸运动锻炼肺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系教授陆一帆指出,锻炼肺活量可以让肺更有活力。研究发现,肺活量大的人很少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头晕、胸闷等症状。一般人在35岁以后,肺活量就开始逐渐下降,此时人体供氧量比年轻时减少5%~10%,器官老化也随之加速。但如果坚持体育锻炼,则可明显提高心肺功能。
平时可以练练吹气球,尽量做到一口气把气球吹鼓,也可以坚持每天做扩胸运动,提高胸部肌肉力量,这样就能增强呼吸深度。还可模仿拉弓射箭的动作可引动肺经,宣散肺之浊气,增强肺宣发和宿降的生理功能。通过展肩扩胸及后背松紧的变化,可以刺激督脉和背部腧穴;八字立掌和勾手等指端末梢的变化,可刺激分布在手指和手腕的肺经穴位,如少商、太渊等,进而起到宣发肺气、提高肺功能的作用。这个动作不仅适合肺病患者,也很适合久坐一族。伏案久了,肺气闭塞,做一做拉弓射箭,展肩扩胸,可以推动体内气血运行,迅速恢复体力。练习的要点在于,八字掌要竖起,立指坐腕,力达两臂的指尖和肘尖,同时缓缓呼气。
具体做法是:两掌合抱于胸前,然后左手变八字掌,右手像拉弓一样变勾手,同时向左右两侧水平分开;左臂伸展,右臂屈肘,就像古人开弓射箭一样,展胸夹背,用力伸展,稍停两秒;接下来两手均变掌,两臂侧平举,然后合于胸前,再换右手做另一侧,重复30次。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还建议多吃苹果,因为苹果皮中的果胶和抗氧化物能减轻肺部的炎症反应。
勤踮脚尖养肾气
在传统健身运动八段锦中,“背后七颠百病消”一式就强调了踮脚尖的益处。从经络的循行来看,足三阴经(即脾经、肝经和肾经)都经过足内侧,踮起脚尖可疏通足三阴经、驭气上行,从而温补肾脏、激发中气、改善肾功能。此外,踮脚尖也是一项不错的有氧运动,不仅改善下肢血液回流,防止静脉曲张,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还能增加心肌供血量,有利心脑血管健康。踮脚尖的同时如果配合收肛提臀,还可预防痔疮的发生。
踮脚尖可以有很多“变形”,如踮着脚尖走路,或者把足尖翘起来,用足跟行走,以锻炼小腿前侧的伸肌,起到疏通足三阳经的作用。这两种踮脚走路方法可交替进行,次数和间隔时间根据自身情况控制,循序渐进,以感觉舒适、轻松为宜。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较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应避免站立不稳而摔倒,建议最好选择坐位或平躺时练习,保持膝盖与大腿平行,用力踮脚尖或勾脚尖,重复30~50下。
转动眼球护眼睛
眼睛是我们与外界联系最有利的“开关”,正常人80%以上的信息都通过眼睛获取。由于人们过度用眼,这个“开关”正在严重地超负荷工作。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人体五官中,眼睛是衰老最早也是最快的器官之一,多数人在45岁左右就会出现老花眼、视物不清等症状,这与眼球中重要的屈光间质——晶状体的硬化、弹性减弱有关。随着晶状体硬化程度加深,白内障等可能致盲的眼部疾病也会找上门。
广州中山医科大学眼科中心教授余敏斌建议,要想让眼睛保持弹性、充满活力,就要多转动眼球。乒乓球就是一项很好的运动,打球时眼睛会快速随着运动的球转动,从而起到调节、放松眼睛的作用,还能缓解视觉疲劳、延缓老化、预防近视。还可以经常凝视远方,在远处选中一个目标看10分钟,最好选择绿色的树木,经常坐在电脑前的人更应多做这个动作。也可以双眼看5~10米外的一个目标,看清楚后数3个数,再看近处,比如将手放在眼前看指纹,看清楚后数3个数再看远处,如此反复交替,每次10分钟。余敏斌还建议,平时要多吃黄绿色的食物,如胡萝卜、西兰花、猕猴桃、玉米等,它们含有丰富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能防止眼睛的功能性退变。
练快走保持心脏活力
我们的心脏时时刻刻都在运动,就像全身的“发动机”。与汽车发动机一样,心脏也需要定期保养,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研究发现,从40岁开始,心脏向全身输送血液的效率开始降低,45岁以上男性和55岁以上女性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开始增加。要想让心脏保持活力,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除了戒烟限酒,有两点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
第一,多走路。法国居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对3208名65岁~85岁的老年人进行了为期5年的观察,发现与走路最快的1/3人群比较,走路最慢的1/3人群死于心脏病的风险上升40%,并且与性别、年龄、体力活动等无关。研究人员建议,人们应随时随地找机会多走路,用爬楼梯代替乘电梯,距离不太远的地方尽量走着去。把运动变成一种习惯,是保护心脏最好的方法。第二,避免高油、高脂饮食。北京医院药物临床机构副主任、心内科副主任汪芳指出,尤其是晚饭要清淡,少吃高油、高脂食物。另外,美国心脏协会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周吃两次深海鱼,每天多摄入7克膳食纤维,能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水果、蔬菜、豆类、坚果和全谷食物是膳食纤维很好的来源。
吃粗纤维护肠道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排毒”器官,还承担着抵御疾病的重任,一旦出现问题,不但没了口福,消化不良、便秘、免疫力降低等各种健康问题会接踵而至。在这些扼杀“肠道活力”的因素中,便秘不可小觑。调查显示,我国便秘发病率约9%~13%,慢性便秘3%~17.6%,其中女性患病率约为男性的两倍。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王晏美指出,造成便秘的原因很多,有器质型的,也有功能型的,而吃得过细过油、运动少等是导致功能型便秘的主要原因。
预防便秘,多喝水、多吃粗纤维、喝点酸奶是关键。充足的水分对保证肠道通畅十分重要,肠道内水多了,就不容易大便干结,因此多喝水是解决便秘问题的第一要务;保证粗纤维食物的摄入,如玉米、紫米、高粱、香蕉、梨、魔芋等,粗纤维能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益生菌摄入量,也是预防便秘的好方法,可以每天喝一点酸奶。此外,肠道黏膜的神经活性与体内钾元素的多少也有关系,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土豆、地瓜、南瓜、山药等,也有预防便秘的效果。
少生气护肝脏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脏器,中医将其形象地比喻为“将军之官”。《黄帝内经》记载,“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也就是说,从50岁开始,肝脏功能开始逐渐衰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是疏泄,可以调畅气机、调畅情志和促进脾胃运化。如果平时不注意调整心态,遇事易激惹、生气,就会加重人体气机的郁滞,形成恶性循环,损伤肝脏。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指出,让肝脏保持“电量”的关键在于少生气、睡好觉。压力大的人群应学会及时排解压力。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压力大时,可以坐下来感受肌肉最紧张的部位,然后听听轻音乐,有意识地放松这些部位,压力就会快速缓解。深呼吸、按摩也是不错的减压方法。杨力提醒,最好每天坚持睡午觉,可以很好地护肝。
轻柔洗脸保护皮肤
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它是身体的“保护罩”,年龄的“计算器”。皮肤有活力的人,看起来更年轻、健康。台湾《康健》杂志刊文指出,20岁的人捏起皮肤约2秒钟即回复原位,但40岁后,需要4~5秒才能回到原位,等60岁后,就要延长到6~7秒。要想捍卫皮肤健康,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轻柔洗脸。因为多用力洗一次脸,就会将面部皮肤摧毁得更老一步。做好防晒。紫外线会伤害皮肤细胞,导致提前衰老,最好养成出门涂防晒霜的好习惯。多喝水、戒烟和坚持运动。(人民健康网综合自生命时报)
☆推荐阅读☆
没症状的高血压最可怕!高血压盯上年轻人
孩子不宜过早做3类运动 7招培养孩子自信心
天天走路你走对了吗?姿势不对伤腰又伤腿
常吃这些食物摆脱湿气纠缠 四款粥最消暑
血管堵致器官缺血或猝死 血管堵没有迹可寻
小妙招:搓筷子防感冒,热毛巾擦背除疲劳
只要运动都对身体有益?科学运动防损伤
每天60个下蹲养腿抗衰老 锻炼有个注意事项
有“三高”喝谷物浓浆 香菇菜心补钙效果强
三伏养生 吃丝瓜解暑防燥、热水泡脚祛湿毒
运动健身,60岁开始也不晚!这样动更长寿
坐着捏膝、走路握拳 小动作暗藏养生大学问
7食材堪称夏季良药 巧吃凉拌菜瘦身还补钙
腰太粗你以为只是胖?可能脾虚、大脑萎缩
得脑卒中、高血压 “幕后推手”原来是它
夏季常吃6种豆,清热解毒,平安过“苦夏”
垃圾睡眠是健康杀手!睡个午觉治愈身心
养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坚持早起、管理好情绪
相关知识
人体五脏六腑的机能与健康
怎么给五脏六腑排毒呢 老中医来教教你
五脏六腑怎么调理
五脏六腑都有“火” 及时降火才能不伤身
牙齿对应五脏六腑的图
【排毒养颜】快给你的五脏六腑排排毒
循序渐进,双手调养五脏六腑,健康不止于表象!
中医调理五脏六腑顺序
气血不足五脏亏损 药食调理补气养血
吃什么能调养五脏六腑 五种食物有奇效
网址: 胃不好肾气不足?给五脏六腑开“活力处方” https://m.trfsz.com/newsview1107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