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以案普法——如何识别非法集资?

以案普法——如何识别非法集资?

(来源:东方基金)

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件频发,涉案金额巨大,受害人数众多,严重侵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了解其常见手法,提高防范意识,是保护自身财产安全的必要措施。

网贷风险需警惕

2013年7月,宋某在包头成立投资公司并运营“银实贷”P2P平台,一个月内吸引投资超3000万。然而,资金链迅速断裂,投资者无法提现。调查发现,宋某以虚假名义借款并私用资金。同年9月,宋某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捕,2015年被判刑3年6个月。

案例解析

P2P网贷,即个人对个人网络借款,是指资金充裕且希望理财的个人,通过网络平台匹配,将资金贷给资金需求者。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早期形式,网贷为资金需求者提供了快速融资途径。近期,银监会、工信部、公安部、国家互联信息办公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平台的中介性质,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不得将归集资金搞资金池,不得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警惕高回报陷阱

2006至2009年,鄂尔多斯(8.690, -0.19, -2.14%)市石小红利用高月利率2.5%-4.5%非法集资7.4亿,主要用于个人挥霍和炒房。案发后,仅追回3.41亿,投资者损失惨重。2011年,石小红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判9年,罚金40万;其他三名同案被告也分别获刑。

案例解析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手法通常包括虚假承诺高额回报,以此诱骗公众投资。初期,犯罪分子会按时兑付利息以赢得信任,诱导不明真相的公众忽视风险参与投资。然而,由于集资者无法持续支付高额利息,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案件爆发。

保健品暗藏玄机

2011年6月22日,齐某某和李某某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注册成立钱氏金道堂食品经销部,聘请钱某某为负责人,以销售保健品和食品为掩护,非法吸收公众资金。金道堂采用会员制,以买一赠二的方式吸引投资,承诺9个月内返利200%。经调查,涉案金额上亿,大部分受害者为退休老人。2015年12月,法院以集资诈骗罪判处齐某某、钱某某无期徒刑,并没收全部财产;其他同案被告亦受到刑事处罚。

案例解析

“金道堂”案件看似正常的保健品销售,实则是一场以高额回报为诱饵的非法集资活动,其隐蔽性较强。投资者往往抱着稳健投资的心态,希望增加积蓄,却不料陷入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骗局。这些不法分子利用公众追求高额回报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实施诈骗。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应警惕非法集资的种种伪装,理性投资,远离高利诱惑,共同维护健康的金融环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相关知识

非法集资应该报案哪里,如何报案?
如何去法院起诉非法集资
如何举报非法集资罪?
如何举报非法集资的犯罪行为?
非法集资诈骗如何告,起诉流程是什么?
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
【非法集资没有证据如何报警】 ...@法小讼的动态
《揭示健康猫非法集资诈骗真相:如何防范这类陷阱》
非法集资到哪里举报,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非法集资怎么举报

网址: 以案普法——如何识别非法集资? https://m.trfsz.com/newsview1113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