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什么是心理健康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心理健康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2,做为一个人要有怎么样的心理才算健康的呢3,一个人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4,心理健康标准是5,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哪几个方面
1,什么是心理健康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也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 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2,做为一个人要有怎么样的心理才算健康的呢
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的人,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那么,如何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呢? 一是意识控制。当愤愤不已的情绪即将爆发时,要用意识控制自己,提醒自己应当保持理性,还可进行自我暗示:“别发火,发火会伤身体”。有涵养的人一般能做到控制。 二是自我鼓励。用某些哲理或某些名言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同痛苦、逆境作斗争。自娱自乐,会使你的情绪好转。 三是语言调节。语言是影响情绪的强有力工具。如你悲伤时,朗诵滑稽的语句,可以消除悲伤。用“制怒”、“忍”、“冷静”等自我提醒、自我命令、自我暗示,也能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是环境制约。环境对情绪有重要的调节和制约作用。情绪压抑的时候,到外边走一走,能起调节作用。心情不快时,到娱乐场做做游戏,会消愁解闷。情绪忧虑时,最好的办法是去看看滑稽电影。 五是安慰。当一个人追求某项目标而达不到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理由来安慰自己,就如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一样。这不是自欺欺人,偶尔作为缓解情绪的方法,是很有好处的。 六是转移。当火气上涌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便可使情绪得到缓解。打打球、散散步、听听流行音乐,也有助于转移不愉快情绪。 七是宣泄。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及委屈,不要埋在心里,要向知心朋友或亲人诉说出来或大哭一场。这种发泄可以释放内心郁积的不良情绪,有益于保持身心健康,但发泄的对象、地点、场合和方法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 八是幽默。幽默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表现,也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工具。具有幽默感,可使人们对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许多看似烦恼的事物,用幽默的方法对付,往往可以使人们的不愉快情绪荡然无存,立即变得轻松起来。 九是走进大自然。大自然的奇山秀水常能震撼人的心灵。登上高山,会顿感心胸开阔。放眼大海,会有超脱之感。走进森林,就会觉得一切都那么清新。这种美好的感觉往往都是良好情绪的诱导剂 处理情绪的办法有很多,保持观照是最重要也最关键。大部份人的困惑和痛苦都是没有觉知,看不清自己,摸不透别人,所以迷乱不安。但观照自己也是最难做到的,因为自我比天大,你难于放下,变得谦虚。也因为我们不懂收心养性,寻找能静下来的方法。 负面情绪的源头可以是负面经验,同样也可以说是负面的惯性,勾起你负面经验的事端只是借来的催化剂而已。 若情绪超越了自己能控制的范围,最好的方法不是释放或是压抑,而是无为而为,学习先定心,因为,负面能量太大时,胡乱释放出来的话可能连自己也承受不起,也容易影响别人。压抑是万万不能,因为问题的源头正是压抑所致。 心乱须先定心,看护情绪,不认同,不判断,让它出现,把感觉放在心的位置,管它眼还有泪,呼吸还很乱。心是最大的情绪控制中心,要稳定情绪必须从心开始,学习定心的方法。至于方法,每个人得靠自己寻找。法门有很多很多,关键不在法,而在你的用心,和意愿。相信自己有能力豁出去,海阔天空。 修心之路人人不同,不用比较,自己上路就是了。

3,一个人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的评估方法 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障碍的评估和诊断,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进行。需要依据心理健康标准,综合运用会谈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医学检查法进行。 1、会谈法 会谈法是指咨询者通过与来访者谈话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达到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之目的的一种方法。因此,这种会谈也叫做诊断性会谈。众所周知,心理障碍的许多症状是以来访者的主观体验为主要表现的,如来访者的感知觉、思想活动、情感体验及对疾病的认识等,只有通过谈话才能觉察到它的存在并了解其内容,所以,会谈法是评估和诊断心理健康状况的一种重要方法。 2、观察法 很多心理障碍有其外部表现的特征,如焦虑症者坐立不安和愁眉不展;精神分裂症患者常有多种怪异行为、情感谈漠和行为与外界环境不协调等。观察法就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来访者的外部表现,如动作、姿态、表情、言语、态度和睡眠等,来评估和判断其心理健康状况。 3、心理测验法 所谓心理测验就是用一些经过选择加以组织的可以反映出人们一定心理活动特点的刺激(如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让受试者对此作出反应(如回答问题),并将这些反应情况数量化以确定一个人心理活动状况的心理学技术。这些刺激叫做测验材料,使受试者作出反应的过程便是进行测验,所采用的比较标准叫常模。常模要经过在广泛有代表性的人群中大量取样后提炼获得,这一过程也叫做测验的标准化。心理测验的种类繁多,数以千计,比较常用的也有三百多种,我国目前较为常用的量表,大多就是根据国外量表修订而成的。 心理测验按测验的目的可分为智力测验、人格测验、能力倾向测验、神经心理测验等;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可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测验的方式可分为个体测验和团体测验;按测验材料的意义肯定与否和回答有无意义限制可分为投射测验和非投射测验。 常用人格测验量表包括:EPQ,16PF, MMPI, CPI;常用投射测验:罗夏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在心理健康状态评估过程中,常需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现象进行观察,并对观察结果用数量化方式进行评估和解释,这一过程称为评定,评定要按照标准化程序来进行,这样的程序便是量表测量法。量表法可视为心理测验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心理健康评估的最常用方法。 评定量表按操作主体的不同可分为自评量表和他评量表:(1)自评量表:填表人为受试者自己,受试者对照量表的各个项目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并作出程度判断。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2)他评量表:量表填表人为评定者,一般由专业人员担任。评定者既可根据自己的观察,也可询问知情者的意见,或者综合这两方面的情况来对受评者加以评定。如哈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这种方法适合于文化程度低者、盲人、老年人等。 评定量表按量表按内容的不同可分为:(1)心理卫生综合评定量表;(2)生活质量和幸福度评定量表;(3)家庭功能与家庭关系评定量表;(4)人际关系与态度评定量表;(5)抑郁评定量表;(6)焦虑评定量表;(7)孤独评定量表;(8)自尊与自信评定量表;(9)心理控制源评定等。这些量表都可以从不同角度评价人的心理健康。

4,心理健康标准是
一、心理健康的的八大标准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人格完整和谐。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身心健康八大标准 1、食得快:进食时有很好的胃口,能快速吃完一餐饭而不挑剔食物,这证明内脏功能正常。2、便得快:一旦有便意时,能很快排泄大小便,且感觉轻松自如,在精神上有一种良好的感觉,说明胃肠功能良好。3、睡得快:上床能很快熟睡,且睡得深,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4、说得快:语言表达正确,说话流利。表示头脑清楚,思维敏捷,中气充足,心、肺功能正常。5、走得快:行动自如、转变敏捷。证明精力充沛旺盛。6、良好的个性: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具有坦荡胸怀与达观心境。7、、良好的处世能力:看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自我控制能力,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事物的变迁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能保持对社会外环境与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8、、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接物能大度和善,不过分计较,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美国学者坎布斯(A.W.combs)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的4种特质: 1.积极的自我观念。能悦纳自己,接受自己,也能为他人所悦纳,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面对和处理好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尽管有时也可能会觉得不顺心,也并非总为他人所喜爱。但是肯定的积极的自我观念总是占优势的。 2.恰当地认同他人。能认可别人的存在和重要性,即能认同别人而不依赖或强求别人,能体验自己在许多方面和大家都是相同的、相通的,能和别人分享爱和恨、乐与忧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并且不会因此而失去自我,仍保持着自我的独立性。 3.面对和接受现实。能面对和接受现实,而不论其是好是坏或对自己有利或不利,即使现实不符合自己的希望与信念,也能设身处地、实事求是地去面对和接受现实的考验。能够多方面寻求信息,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正确把握事实的真相,相信自己的力量,随时接受挑战。 4.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利用。能对自己、周围的事物、人物及环境有较清楚的知觉,不会迷惑和彷徨,在自己的主观经验世界里,储存着各种可资利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并能随时提取使用。善于发现和利用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同时也能借鉴和学习别人的长处、优点,以此来解决自身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增进自己行为的有效性,并且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知识库。 国内的著名心理学家王登峰等根据各方面的研究结果,归纳总结,较为详细地提出了有关心理健康的几条指标: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都能做到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会面临的心理危机。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的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在与挚友团聚之时共享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畏惧、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自别于集体,与周围的环境和人们格格不入。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他能把工作的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存贮起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4.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适应现实,改变现实。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他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尤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优、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他能适当地表达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虚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要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 6.人格和谐完整。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人格即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步调合拍,也能与集体融为一体。 7.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的操作能力的综合。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有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以上列举了一些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和尺度,一般说来,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积极地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新途径。他们能够深切领悟人生冲突的严峻性和不可回避性,也能深刻体察人性的阴阳善恶。他们是那些能够自由、适度地表达、展现自己个性的人,并且和环境和谐地相处。他们善于不断地学习,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地充实自己。他们也会享受美好人生,同时也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他们不会去钻牛角尖,而是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5,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哪几个方面
仅仅包括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专家认为: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人,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通过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言行,那您的心理一定是健康的.心理健康其实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当事人能够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生命的 活力,并能发挥本身的能力和潜力.心理健康是不好去通过仪器来检测的.因此有一个健康的标准就能更好地把握住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男性来说,承受着更多压力和责任的群体,这个标准就显得更加有必要了..专家分析,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心理学界认为,完全符合心理健康标准的人是不存在的,但心理健康却永远是人们努力的方向.作为支撑家庭社会主体主体的男性,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通过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言行,那您的心理一定是健康的;(1)了解自己:有一个人永远跟我们生活在一起,这个人就是我们自己一一自我.孔老夫子说过:知己者明,知人者智;我们只有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才有可能是幸福的健康的.了解自己的长处,我们会清楚自己的方向;了解自己的缺陷,我们才会少犯错误,避免去做一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主体的男性,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通过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言行,那您的心理一定是健康的;(2 )面对现实:我们可能没有出生在一个富贵的家庭;我们的工作可能也不尽如人意;我们的爱人可能也不精明能干、体贴入微;我们的孩子可能也不都聪明伶俐、顺从听话;我们也可能正在遭遇着挫折和磨难......但是,我们只有先正视这一切,在此基础上,才有改变的可能性.只有认清现实,接受现实,脚踏实地,我们才能有更大的收获.(3)善与人处:人生活在由他人构成的社会中,就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离开了他人,离开他人的帮助,人将无法生存.有心理学家统计,人生80%左右的烦恼都与自己的人际环境有关.对别人吹毛求疵,动辄向他人发火,侵犯他人的利益,不注意人际交往的分寸,都将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而逃避责任 、逃避工作只能使人感到烦躁和悔恨。(4)控制情绪:情绪在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开朗、自信和满意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反之,经常性的抑郁、愤怒、焦躁、嫉妒等则是心理不健康的标志。当一个人心理十分健康时,他的情绪击表达恰如其份,仪态大方,既不拘谨也不放肆。(5)塑造人格:人格是人所有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就是保持人格完整性,培养出健全的人格。有一则印度谚语: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人格,人格决定命运。我们的性格和命运正是由我们自己每时每刻的行动自我雕塑而成.(6)有家有业:家和事业是成年男性责任与压力的源头。家庭的和睦与事业的成功绝非水火不容,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家和万事兴;无力“齐家”,恐怕也无力“平天下”。在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时,更应具备一个健康的心态。(7)取之有道:“君子好财,取之有道”。一方面是说光明正大的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私欲.在嫉妒和眼红之外,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花花世界里的诱惑.老天总是会把机会给那些勤奋的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含哪些方面?对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多数人来讲,马斯洛与米特曼在《变态心理学原理》中提出了一个正常人的行为标准: 1.具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与个人的成就有“有价值“之感。 2.适度的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自发性与感应性,不为环境所奴役。 4.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5.适度的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特别不应对个人在性方面的需要与满足产生恐惧或歉疚。 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与目的,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计;对个人违背社会规范、道德标准的欲望不作过分的否认或压抑。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视社会标准的不同而改变,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的,个人所从事的多为实际的、可能完成的工作,及个人生活目的中宜含利己与利人两种成分。 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而改变自己。 10.在团体中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重视团体的需要,接受团体的传统,并能控制为团体所不容的个人欲望或动机。 11.在不违背团体意愿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对人类不作过分的阿谀,也不过分追求社会赞许。 我从中华心理学习网: http://lm.100xuexi.com/Union/UnionCheck.aspx?AdId=104&UnionId=2005上摘下来的。⒈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条件。在心理咨询中,发现绝大多数来访者这一条都具备。通过说话、察言观色便很容易确定来访者智力是否正常。一般不需要进行心理测验。 ⒉ 情绪稳定乐观 情绪稳定乐观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与这一条相对立的是喜怒无常。这并不是说心理健康的人没有情绪低落的时候,而是说他们的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而且他们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⒊ 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心理健康的人,能信任和尊重别人,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能以恰当的方式让别人理解自己。因而,无论他或她在哪个单位,和本单位的同学、同事关系都很融洽; 对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很亲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是与别人没有任何矛盾,而是在发生矛盾时能积极地、有效地去解决矛盾,重新让别人理解自己。 ⒋ 行动自觉果断 这是心理健康的又一重要标志。心理健康的人干什么事都有明确的目的性,经过深思熟虑以后便果断地采取决定,不盲目、不犹豫、把自己的决定贯彻如一,决不是说是一样而做又是一样。这并不是说不能改变决定,而是说不能轻易地改变决定。 ⒌ 热爱学习、生活和工作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热爱生活,感到生活非常有意思;爱学习,如爱学外语、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把学习看作是生活中比不可少的一部分;爱工作,不仅按时上下班,而且创造性地去工作、努力完成工作任务,把分担的工作看作是一种乐事。 ⒍ 正确的我观 这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有正确的我观的意思是: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优点能积极地去发扬,对不足能自觉地去改进;不因为有优点而骄傲自大,也不因为有不足而自卑;总是知不足而进去不懈、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而愉快乐观。 上述标准是互相联系的。一个人心理不健康,不一定表现在所有方面,而往往表现在几个方面。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对周围的环境有好感、能适应;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不盲目攀比; 四、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对人对物有包容心; 五、善于学习、能接受新事物、新知识; 六、能与人友好相处,有慈悲心、同情心、怜悯心; 七、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八、能有效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做好工作; 九、工作起来井井有条,休息时则精神能放松,能 很快进入良好的休息状态; 十、能反省自己,找出修正不足之处。 十一、遇事沉着冷静,不急不燥,举止端庄大方得 体。
相关知识
一心理,什么是心理健康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什么是心理健康?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免费心理健康咨询: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标准吗?
简述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心理健康的 标准是什么?
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
概述心理健康的定义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心理健康是什么和如何自我检测 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什么
网址: 一心理,什么是心理健康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https://m.trfsz.com/newsview1120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