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里,随着外卖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选择成为外卖骑手。然而,这一新兴职业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辛苦与疲惫。骑手的疲劳问题,正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此,平台企业陆续推出新机制,旨在为疲惫的骑手们按下“暂停键”。
近日,来自北京市海淀区的外卖骑手戴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从新机制上线后,他在配送期间能够更好地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这项新功能监测疲劳,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跑单的时长和实际需要的休息时间。今年以来,各大外卖平台陆续采取弹窗提醒、强制下线等措施来防控骑手的疲劳,有效降低了骑手因过度劳动而导致的安全隐患。
对于骑手而言,疲劳不仅仅是因为漫长的工作时长,经济压力同样是一个重要因素。另一位骑手小王坦言,外卖行业以计件制为主,如果想多赚一点,就得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每天配送超过40单。虽然在经济回报面前,骑手们愿意牺牲个人时间,但这样带来的健康隐患却不容忽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劳动经济专家张成刚教授指出,过长的工作时间和高强度的劳动,都会加剧骑手的身体和精神上的疲劳。《工人日报》的调查显示,品牌如美团和饿了么等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防疲劳机制,通过合理的时间管理来确保骑手的安全。
然而,尽管这些机制为骑手们的健康提供了一定保障,仍然有不少骑手表示担忧。他们担心新措施会导致收入的下降。老刘是南京市一家外卖站点的管理者,他提到,当初实施防疲劳机制后,骑手们普遍反映排班和调度的难度增大,很多人仍然在适应这个新规则。
展开剩余 35 %
骑手们的反馈也显示,累并不仅仅来源于工作时长,而是由于外卖订单的地理位置、配送难度以及时间压力等多重因素所致。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专家建议平台企业需更加精细化地分析疲劳的成因,量身定制相应的管理措施。
北京大学的邱泽奇教授强调,在推行政策的同时,平台还应充分尊重骑手的工作自主性与灵活性。实现高效的收入与身体健康平衡,始终是这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面临的核心问题。为此,建构骑手代表参与规则制定的协商机制,确保骑手有话语权,才能使政策真正为他们所用。
总之,当外卖行业迈向更高阶的发展时,如何平衡骑手的健康与经济利益,仍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政策能在保障骑手权益的同时,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这不仅是为了骑手的长期生存,更是对整个社会公平与发展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