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

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季浏教授带领其科研团队在长期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在一年多前开展了“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特别强调“三有”:有运动负荷、有体能练习和有运动技能。

在近日举行的“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高峰论坛上,发布了《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实施效果公报》。《公报》显示:通过一年多的实验验证,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身体质量指数(BMI)、心肺功能、速度、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灵敏性的发展,尤其是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质健康指标上成效显著;在心理方面,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该课程模式的三个关键要点是运动负荷、体能练习与运动技能。

一是强调每节体育课必须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倡导每节课的运动密度(即一节体育课中学生的练习时间与一节课总时间的比例)应该在75%以上;运动强度应在125—160次/分钟(心率),其中小学体育课的强度为125—140次/分钟,初中为135—150次/分钟,高中在140—160次/分钟。

二是强调每节课要有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方法手段应该多样化、趣味性,且每节课应该有多种体能的练习,并注重体能的补偿性练习,但不赞成把体育课上成单纯的体质健康测试课或体育中考课。

三是倡导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应该以活动和比赛为主,强调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真实运动情境中的问题,每节课这方面的时间应该保证在20分钟左右,不能像传统体育教学那样一节课只教一个单个技术,把一个结构化知识和技能的运动项目完全割裂开来进行教学。因此,有关专家指出,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强调“三有”,或许应该是今后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的方向。

....

在谈到构建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背景时季浏说:“首先,我国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特别是体质健康水平近30 年来持续下滑,未有根本性好转,已长期成为热点问题并引起社会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其次,2001 年我国颁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稿) 》和2004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及2011 年颁布的修订后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均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而体育课堂教学是提高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渠道;再其次,从国际体育课程发展来看,为了有效实施本国的课程标准以及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都设计和发展了相应的课程模式,但由于这些课程模式都是基于特定文化、教育、体育背景下形成的,完全照搬会水土不服。基于以上背景,我们构建了具有国际视野,也适应我国国情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

据季浏介绍,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2016年3月起在全国建立了首批22所实验基地学校,近5万名中小学学生参与,开始进行“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实验工作。目前,全国的实验学校已达50所,实验学生共计10万余名。开展该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先行在基地学校实施这一课程模式,有效改善基地学校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未来在全国推行该课程模式,为提高全国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搜狐体育

编辑|王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媒体关注丨体育课到底应该怎么上?“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公开课给出答案
论高中体育健康课程学生自主锻炼模式
体育课程实施“健康促进”的发展模式研究
【新华网】 专家:“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强调运动负荷、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
美国综合性学校健康教育:密西根课程模式研究
《中国学校体育》推荐阅读︱季浏:构建体育与健康学科育人的课程结构 ——关于《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结构的解读
体育课程和体育与健康课程
学校体育健康课程探析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教育模块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docx
中国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 课程设置

网址: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 https://m.trfsz.com/newsview1172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