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崂山区合肥路小学2023

崂山区合肥路小学2023

本学期深度落实“双减”,贯彻五育融合思想,并注重五育落实,继续深入实施“精彩+”工程:多元培训,铸就精彩教师;扎实研究,打造精慧课堂;深入学习,建设精博课程;多元评价,培育精彩学子。创新实施“精彩+”工程,助力培育师生“创新力”,纵深赋能师生“全发展”。

一、精细管理

1.规范管理。实施具有自身特色的“巡课制度”“课检制度”制度,教学管理强调价值引领、服务意识、管理增效、自主发展的原则。本学期具体工作实施从期初的“第一课”和“收心闯关”、“每日巡课反馈”、“教学周周说”、“捆绑式集备教研”等,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管理潜能,努力建设追求卓越的学习型团队:每个人树立终生学习意识,并通过读书、教研、经验分享、青蓝工程等,创新学习载体。

2.动态评价。本学期继续采用“微认证”和“学科组微认证”评选动态评价,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质量评价活动中,各项评价工作有规划、有实施、有检查、有反馈和改进,追求教学工作的最优化。本学期美术组勇于破冰真抓实干、创新美育教育,精心打造合小美术馆,被评为崂山区“美椒突击队”。

3.信息化助教。注重信息化建设,以实现教学、评价等的“减负增效”和“改革创新”。学校运用“教学云平台”、“希沃”等硬软件系统助力课堂教学,皆取得良好成效。各学科组针对“潜能生”实施点对点分析,有力推动课堂个性化学生提升空间。

二、课程与教学:实施精彩+工程

(一)多元培训,铸就精彩教师

以培育学习力为基点,建设富有大爱教育情怀的教育团队,是“精彩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主要采用教科研修一体化的队伍培养模式,进行团队建设。通过成立校内“师徒结对”、“名师工作坊”,借助华东师大教研联盟体进行科研驱动,联动本地资源开展校本研修等路径全方位助力教师的专业发展。

1.“沉浸式”系列校本培训活动。校长论坛中,刘名卓校长的“开学第一课”,详细阐述了“精彩大课堂”的理念创新点;执行校长何升超的“师德师风”系列培训,让全体教师时刻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团队归属感;副校长曲健的微培训,激励职初型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大胆进行课改实践。

2.全面推进信息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本学期继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助力“精彩大课堂”教学模式的落地生根。巧妙使用教学云平台—备课、上课、早读、小组评价;每位教师积极运用教学“云平台”进行授课;每位教师参与省市区各级有关信息化2.0的网络研修,通过教研集备、“同课重构”等活动,大大提升了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同时,微机教室、录播教室的常态化有效使用,加强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展。根据学生个性化需要,如冬季病毒感染等原因长期请假的学生,全体教师随时线上提供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后辅导。

3.以三级课题为载体提高教师能力。我校构建“教-学-研”一体化的教师自主发展机制,省市级引领课题:综合实践学科的黄河文化课题山东省教科院准备结题;语文、英语、综合学科的青岛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均顺利结题;美术、音乐学科已立项青岛市教育学会课题继续开展研究;校级落实“精彩大课堂”研究;学科组“星火微课题”15项落实新课标微课题立项并深入开展研究。通过各级培训和教育科研的普及,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提升教育科研创新力。

4.多元联动加大培养力度。华东师大、青岛市、崂山多方教研系统联动,推进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人才培育力度,建立区域联动教研联盟体。建立互联网+环境下的教科研修一体化的上海、崂山学校的教科研修联盟体(包括线上线下)。孔企平教授现场指导数学学科,集团联盟学校教研组之间的深度沟通、协同与联动。王同康和郭倩汝两位老师的示范性课,以点带面带动整个数学组创新集备教研,后期会将研究与实践形成成果化体系。

5.依托信息化开展照镜子活动。学校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有效实现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本学期开展校级职初型教师模拟课堂照镜子活动,职初型教师本学期共进行模拟课堂近500节。规范了课堂教学流程,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实现了全面提升教师们信息技术能力的行动需求,也进一步充实了学校学科资源包。

6.全面加强青年教师培训。

一是邀请市内专家,青岛市地方课程教研员马伟林受邀来我校,作了主题为“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的培训,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老师如何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校本化实施,如何开发校本课程,并且在理论指引下又将校本课程设计中的难点、堵点与盲点进行了梳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前瞻性。

二是为进一步加强新入职三年内教师培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新入职三年内教师分层培训活动。从教学实施、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家校沟通等方面,制定适合的个人成长规划,并不断提升自身学习力和实践力,全面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三是线上“专家讲坛”。上海特级教师冯志兰开展主题为“‘双减’背景下如何进行家校共育”的专题培训,老师们更加明确了家校共育的目标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优秀道德品质和正确价值观的学生,要努力构建“尊重、互补、理解、合作”的家校合作共同体。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宁本涛,进行了《以五育融合推动高质量劳动教育》为主题的培训,启发老师们要在劳动教育的课程改革上融入劳育理念,挖掘课程对象价值,凸显课程内容创新,建立课程文化生态,创造性劳动教育。

四是“教师讲坛”,通过美术教研团队的教研集备分享,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全程优化团队成员的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团队成员的教学认知、教学行为向更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五是崂山区作家进校园活动。南开大学理学博士李新正,以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的《跟着蛟龙去探海——海底奇观》为载体,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为增强民族自信,提升青少年海洋文化素质,引领他们走进变幻莫测的深海科学殿堂。启发教师引领学生爱阅读,爱科学。

六是教师素养大赛活动。根据我校《教师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要求,进行教师基本功比赛、教师讲教育故事比赛和课程设计大赛,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综合素养提升。

7.深入开展“青蓝工程”活动,25位骨干教师通过“展示课”给26位青年教师上示范课,树立了榜样的作用。以关注学科素养,打造“精彩大课堂”为主题的“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为我校青年教师搭建学习平台,过程中,骨干教师努力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型的精彩大课堂教学模式,深化学科“星火微课题”研究,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了学科素养在课堂中的培育,提升了骨干教师的教学研究力。

多元化校本培训的有效开展,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师观念转变和学术内涵发展,使教师受到鼓舞,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学科从期初区级大集备到区级公研课的研讨活动展示,均获得区教研员及区域内同行的称赞。

(二)扎实研究,打造精慧课堂

(1) 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团队、佛山市陈小洁名师工作室等成员、学员到校研讨,在交流活动中,佛山与青岛的教师们进行了相互的课堂观摩。课例展示中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很好地落实了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启发课堂改革需找准研究点、突破点,积极落实好新课标理念。

科学组与海尔路学校小学部联合开展联盟研讨活动,以新课程标准为教研导向,以课程改革为发展契机,不断研究教学经验,探索科学教学规律,进一步推进高效课堂的构建,老师们切实参与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变为学生思维的课堂。

(2)精准集备教研。通过集体备课、观摩研讨、学术沙龙、基本功练习等活动,丰富教研活动内涵,强化教师课标意识,内化于心。

①精准教研,减负增效。课程标准依托于“学科研讨”落地,教研活动定地点、定时间、定主讲人、定教学内容、定教学方法、定课后作业、定单元评测。通过布置学科特色作业、学科节(语文节和英语节)、华师大联盟教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②每周三下午,教师成长日活动,每周分解学习学科新课标,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课堂学习任务设计、学科实践、作业落实等具体问题,开展了学生作业展评等系列活动,促老师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作业设计与布置,提升设计作业的能力。每周三进行的基本功练习及比赛展示活动,促进了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向纵深发展。全体教师深入打造“四个一”活动,各教研组深入研究一个课题,每位教师上好一堂校级展示课,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形成自己的一个教学特色。精准教研提升学科团队研讨效度,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在每学期初的区级大集备展示中,获得同行的广泛好评。

(3)深耕“精彩大课堂”。以“培育学习力”为目标,以“精彩大课堂”为主线,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①全体教师深入领会“精彩大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实施策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内容,“精彩大课堂”评价量表对“精彩大课堂六要素”深入细化,打造学科精彩大课堂。面向全体学生,重视新课标教学理念在学科中的具体实施路径的探索,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大课堂的深度融合。 

②面对新建团队,倡导捆绑式发展,在磨课中提升,本学期进行两轮开放课堂300余节课,包括职初型教师和青年教师的打磨课和过关课,骨干型教师和成熟型教师的展示课和研讨课;根据“精彩大课堂”磨课流程,学科教师与教研组老师共同经历“集备教学”“课堂实践”“评课研究”,按照“一课三备,一课三磨,一课三评”,通过“一师一优课”,进行课型研究;职初型教师通过照镜子活动,转化教学理念,进行自评、互评的方式,提出有效整改措施,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借助“学习通”APP、共享盘等技术平台,开展在线校本研修,提升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区市级基本功比武、公研课选拔并获奖,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展示研讨,“精彩大课堂”研究助推不同梯队的老师成长。

③ 为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举行“精慧教学节”活动。活动贯穿整个学期,开展校级一师一优课比赛、“无书包日”跨学科教学设计比赛、教学基本功比赛、命题比赛等系列活动,创新运用UBD理论,探索并提升“精彩大课堂”,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一师一优课”比赛:本学期开展录播室录播研讨,借助教学云平台、希沃等技术平台,提升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精彩大课堂”研究助推不同梯队的老师得到适性发展。

“无书包日”跨学科教学设计比赛:学校开展了从个人到学科组的课标学习与研讨,理解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在跨学科研究中,有80余位老师们的设计评为学校优秀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学科融合解决真问题。

教学基本功比赛:基本功评比活动以“夯实专业技能打造精彩教师”为宗旨,涵盖硬笔书法、粉笔书法等活动,激发全体教师的自省意识,练就良好的职业素养。

命题比赛:命题质量关乎教学质量的评测导向,本学期学科命题比赛体现基础性、创新性、和规范性。通过学习“命题评价表”,打造“精品评测练习”,语文组涂媛媛老师和数学组徐艳艳老师均带领团队研究命题设计,代表学校参加区级命题比赛。

(三)深入学习,建设精博课程

学校贯彻国家课标和青岛市办学要求,逐步完善适合于我校学生成长的根慧课程体系。以落实“双减”为契机,力树学校品牌课程-“根慧课程”校本课程体系,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1)在“根慧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深挖学科育人价值,探索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型”研究,将多种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各学科高效利用校本学习资源,本学期语文、英语学科充分运用校本学习资源《立根养慧,诵读手册》(1-6册)、英语《立根养慧 非常英语—歌谣脱口秀》(一二三年级)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学科学习做拓展补充,继续开发了四年级的校本学习资源《立根养慧,诵读手册》(7-8册)、英语《立根养慧 非常英语—快乐阅读》(四年级),四年级英语凸显绘本阅读,让师生与课改共成长。

根慧校本课程,立足于为学生成长夯基。养慧课程融合“十个一”,开展了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拓展综合素养,突破自我,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学校特引进“猫头鹰图书馆”,录入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和学生捐赠图书,学校的图书馆化整为零,简化借还流程;学生通过线下阅读纸质版书籍,线上分享阅读收获参与读书活动,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同时沉淀阅读数据,形成个人专属阅读报告……

(2)系统进行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围绕儿童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科学系统地开展幼小衔接探索。通过“四个一”入学衔接课程,依托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等四个板块的课程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帮助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盛放课程”精彩初步绽放。有效开发校内外资源,学校着力推进活动课程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创建社团课程学院,分为体育学院、美艺学院、音律学院、科创学院、文理学院五大课程学院,开设62个社团(含校队)总计80门课程;打造“盛放课程”之“6+6年级特色课程”,每个年级开设一门体育和一门艺术特色课程,学生六年的校园生活体验至少12门艺体等特色课程。“盛放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在活动课程中绽放精彩。

(四)多元评价,培育精彩学子

(1)学科素养评测活动,深入落实“双减”具体要求,各学科根据“学科素养评测方案”,过程中进行以学科素养为核心的学科专项竞赛,如语文学科的“古诗考级”、数学学科的“口算大赛”、英语学科的“专项闯关”、艺体学科的“体育艺术测评”等,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参与学科活动的兴趣。

(2)基于低年段学生学情,开展了“龙行龘龘向未来”游园闯关,五育融合,将学科核心知识、关键能力考核、行为习惯养成与游戏闯关活动相互整合,倡导综合运用,学以致用。后期教学需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与关键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关注激励、关注过程、关注能力、关注素养。三四年级举行期末测评活动,通过阅卷、集备评测反馈,有效总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线上评测助力促进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

(3)“10+X”学科实践活动多元评价。各学科教师突破创新,围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进行设计,采用多种手段和形式组织实施。如,英语进行“听力英语星”、“口语英语星”、“书写英语星”、“阅读英语星”等评价内容;数学学科的“数学故事大王”、“口算大王”等;语文学科的“小小演说家”等。各学科充分解读“2022版新课标”,各学科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理念与要求,与学生共同实践,指导学生解决真问题。

三、工作成果

本学期,全体教师凝聚共识,形成教育合力,生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和教育智慧。

教师成果

荣誉称号:

崂山区领军人物:何升超

青岛市教学能手:王生成

青岛市学科带头人:孟聪

崂山区青年突击队:美术组

公研课:

崂山区研究课:陈沉 李明青 李凌云 王文娟 赵法青 赵璐

崂山区公开课:袁文燕 张艺达

优质课:青岛市一等奖 曲凯成 青岛市二等奖 韩春晓  青岛市三等奖 郭君芳

立项课题:

省级课题1:《基于黄河文化的项目式学习主题课程的实践研究》

市级课题4:《指向创新素养培育的衔接期游戏主题项目化学习研究》、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新时代美育下走向理解的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结题课题:

市级课题2:《语文学科-融合阅读“群媒阅读”》、《英语学科-主题意义下大话题 大情境》、《综合学科- STESAM项目式课程》

论文撰写:

本学期撰写100余篇优秀案例、教学随笔、课题研究成果等。

《崂山教育》发表:郭君芳 孟聪 王冠楠

教师团队成果:多个学科团队在华东师大附属学校学科联盟活动、市区级研讨活动中精彩展示。

四、存在困难与不足

1.部分学科师资构成不合理,缺少名师和骨干教师引领;部分学科有名师,但需将名师转化为学科发展实际驱动力。

2.增强课程开发力度,新课标理念下的跨学科融合教育有待提升;

新学年,将在已有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1.持续提升教师队伍高质量因材施教的本领,整体提升教师的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能力。

2.依托华东师大专家资源,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精彩大课堂创变,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开发更多校本课程系列。

3. 打造品牌教师、品牌课堂、品牌学科、品牌学生。

相关知识

崂山区合肥路小学2023
2023年“颐岳崂山”养老服务大集启动 崂山区民生福祉再提升
崂山区开展0
崂山区规划金岭山再建一处健康主题公园
【崂融观察】体重管理看崂山:科学减重 享“瘦”健康
青岛崂山区健康证在哪办
崂山区在全市首倡“无烟婚礼”
青岛崂山区健康证办理材料
青岛崂山景区门票境外游客怎么在线预约?
崂山可乐冰着吃 五味本草中国味暨崂山可乐乐乐冰首发

网址: 崂山区合肥路小学2023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07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