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活压力大
很多人选择用
“吃吃吃”来拯救不开心
尤其是高油、高热量食物
更能使人心情愉悦
但是暴饮暴食后
带来的不仅是肥胖
还有各种健康问题
如何科学减油、吃得健康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唠唠!
01
油与健康
油,也就是脂肪,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有助于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但不论植物油还是动物油,摄入过多都会影响健康,导致肥胖,增加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科学减油是不是一点不摄入最健康呢?并不是!其实脂肪也分“好坏”,脂肪因所含脂肪酸种类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和功能。
脂肪酸按其饱和程度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有一定作用,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和α亚麻酸是人体不可缺少且自身不能合成的脂肪酸,需要通过食物提供,被称为必需脂肪酸。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所以科学控油减脂
应当讲究适当摄入
而不是直接不吃
02
做菜少油的7个办法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成人每人每天烹调用油量不超过25—30克。想要控制油的摄入,就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这里给大家推荐7个做菜少油小妙招。
01
搭配有讲究
少油不是只追求一餐中一个菜少油,而是整桌菜都应该控油。要注意食材上鱼肉类与蔬菜搭配,烹饪上红烧、煎炸等多油的方式和蒸煮等少油的方式搭配。
02
素菜用好佐料
建议在烹调素菜时少用油,可借用鸡汤、蚝油等比较浓郁、鲜美的佐料调味,如腐乳炒空心菜、蚝油炒生菜等。
03
吸油菜先蒸或干炒
例如茄子是非常吸油的蔬菜,为了避免摄入的油过多,可以在做炒茄子前先蒸一下;或在炒茄子时,先不放油,用小火干炒一下,等茄子中的水分被炒掉,茄肉变软后,再用油烧制。
04
肉类先腌会再炒
可通过提前腌制食材达到提香、入味的效果,这样炒菜时即使放很少油也会很香。蒸炖肉类时,放点香菇增鲜,烤鱼前放点孜然、小茴香、花椒粉等,这样一来,即便少放点油,味道也一样香。
05
用焯水代替过油
可以把过油改成焯水,用沸水的温度把肉快速烫熟,然后再加入青菜炒一下即可。因为肉类本身富含脂肪,只要加热迅速,口感就很好。而且,焯水后食材表面会有一层水,隔绝了油的渗入,菜也会清爽很多。
06
五花肉先煸炒
对于五花肉、肥牛等油脂含量较高的肉类,可以把肉下锅后,先煸炒两三分钟,使肉里的油充分析出,再加入其他食材进行翻炒。这种做法与传统的炼猪油类似,既能省油,又能使菜不油腻。
07
装盘前先控油
炒好的菜先不要急于出锅装盘,把锅斜放两三分钟,让菜里的油流出来再装盘。青椒、豆角、荸荠、莴笋之类的蔬菜吸油较少,用这种方法能有效避免食物浸泡在油中,从而减少油的摄入。
03
低脂饮食要注意这3点
在我们的食物中,脂肪分别存在于烹调食用油、天然脂肪和加工食品中。想要低脂饮食,这三种脂肪都得“低”。
01
烹调用油有讲究
冠心病患者每人每天的烹调用油总量应该控制在20—30克,大家可以购买限油壶来帮助控制用油量。在家里吃饭,我们可以自己调整用油量,但是如果出去吃饭的话,就比较难控制了。需要自己灵活调整,比如这顿吃的油多了,下一顿就少吃点。
那么在家里烹调用什么油呢?建议尽量选用橄榄油、菜籽油、玉米油等植物油,可以经常更换烹调用油来获得更多的营养素。
02
天然脂肪要会选
鱼类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且不饱和脂肪酸较丰富,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作用,可作为首选。禽类脂肪含量也相对较低,其脂肪酸组成优于畜类脂肪,应先于畜肉选择。畜肉中的脂肪含量较高,且多为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应当选用瘦肉,少吃肥肉。
03
加工食品看成分
沙拉酱、巧克力、膨化食品、饼干、腌肉、甜品、方便面、起酥面包等食品的脂肪含量都在20%以上,建议大家少吃或不吃。
特别是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更要警惕。反式脂肪酸是一类具有特定化学结构的不饱和脂肪酸,它不仅便宜,而且能使食物味道更好,保质期更长,但研究证实,反式脂肪酸会影响心血管健康,应该摄入越少越好,每天要少于2克。
除了管住嘴
还要迈开腿
讲究少油、低脂的同时
适当运动也很重要哦
女子每年染发2次,突然确诊癌症!有这些特征要当心→
咳嗽时不小心把痰咽下去了,对身体有害吗?
正是高峰期,无特效药!千万别乱吃!
警惕!这个病毒能让人上吐下泻,用这几招防它→
来源: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人卫健康、四川省人民医院
运营:龙岗融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