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医生:最佳“降压运动”是这3种,不是跑步、走路,建议了解

医生:最佳“降压运动”是这3种,不是跑步、走路,建议了解

[参考文献]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
《运动与高血压管理的研究进展》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不同运动方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对比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高血压非药物治疗专家共识》中国循环杂志

血压升高如同一只无形的手,悄无声息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3亿人,而且仍在逐年增加。很多人知道运动能降血压,却不知道并非所有运动都适合高血压人群。

当谈及降压运动,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跑步或快走。这些有氧运动确实对心血管健康有益,但对于血压控制而言,竟然不是最佳选择。医学研究表明,有三种特定类型的运动在降压效果上表现突出,它们针对不同生理机制,作用于血压调节的多个环节

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它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增加。药物治疗固然重要,但合理的运动干预同样不可或缺。许多人习惯性地认为任何运动都有助于降血压,殊不知选择错误的运动方式可能会适得其反。

专业医生指出,降压效果最好的三种运动分别是:等长抗阻训练、水中有氧运动和太极等传统平衡性运动。这三类运动之所以脱颖而出,是因为它们能够在不给心血管系统带来过大负担的前提下,有效改善血管弹性,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从而达到稳定降压的效果。

等长抗阻训练是指在不改变肌肉长度的情况下进行的力量锻炼,如墙壁推举、静蹲等。最新研究发现,这类运动能显著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降压效果甚至超过了传统有氧运动。其原理在于通过适度的肌肉紧张状态,促进血管舒张因子的释放,改善血管功能。

一项对比等长抗阻训练与常规有氧运动的实验表明,前者在8周内平均降低收缩压10毫米汞柱,而常规有氧运动仅降低7毫米汞柱。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墙壁推举就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等长抗阻训练,只需背靠墙壁,双膝弯曲呈90度角,保持这个姿势30-60秒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等长抗阻训练并非适合所有人。未经训练的初学者应从较短时间开始,循序渐进增加强度。高龄或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开始此类训练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以确保安全。

水中有氧运动是第二种效果显著的降压运动。水的浮力可以减轻关节负担,而水的阻力则提供了全方位的肌肉锻炼。更重要的是,水的静水压效应能促进血液从四肢回流至心脏,改善循环状态。

游泳、水中慢走或水中操都是不错的选择。研究表明,每周进行3-4次,每次30-45分钟的水中运动,12周后可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平均下降12/8毫米汞柱。相比陆地运动,水中运动的降压效果更为持久,且不易造成血压波动。

一位64岁的退休教师在坚持水中运动半年后,不仅血压趋于稳定,连长期困扰他的失眠问题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这反映了水中运动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能够帮助身体达到整体平衡状态。

当然,水中运动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以28-30℃为宜。运动强度应适中,以不感到明显气促为准。入水前应做简单热身,避免因温差导致的血管收缩。

太极等传统平衡性运动是第三种值得推荐的降压运动。太极融合了呼吸调节、肢体协调和精神专注,能显著改善交感神经过度活跃的状态,增强副交感神经的调节作用,从而降低血压。

与激烈运动相比,太极等传统运动的魅力在于它们能在不引起血压剧烈波动的情况下,持续稳定地改善血压状况。一项为期24周的研究发现,每天练习太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平均下降9/7毫米汞柱,且血压波动幅度显著减小。

太极动作柔和缓慢,尤其适合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其独特的"深长缓匀"呼吸法能促进全身放松,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此外,太极还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而心理因素正是许多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人可能会问:常见的跑步、快走为何效果反而不如上述三种运动?这是因为高强度有氧运动虽然有益心肺功能,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可能会引起血压的瞬时升高。尤其是未经规律锻炼的人,突然进行跑步等强度较大的运动,反而会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临床观察发现,不少高血压患者在跑步后会出现血压波动加大的情况。相比之下,等长抗阻训练、水中运动和太极等均匀性较好的运动方式,能够避免这种不良反应。这并不意味着跑步、快走没有价值,而是说对于血压控制这一特定目标,它们并非最优选择。

值得强调的是,无论选择哪种运动方式,坚持才是关键。短期运动可能会带来暂时的血压下降,但要获得长久的降压效果,必须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5次有计划的运动,每次30-60分钟,持续几个月才能看到明显效果。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降压运动外,一些辅助性活动也值得尝试。例如深呼吸训练,每天进行5-10分钟的腹式呼吸,能有效激活副交感神经,帮助血压稳定。伸展运动如瑜伽中的一些简单姿势,有助于舒缓肌肉紧张,减轻压力反应。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高血压患者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运动方案应更加个性化。老年人可以选择强度更低的太极或水中慢走;关节不好的患者则更适合水中运动;而工作繁忙的人可以将等长抗阻训练融入日常生活,如在办公室里进行墙壁推举或座椅后撑。

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在运动前最好测量血压。如收缩压高于18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高于110毫米汞柱,应暂缓进行有计划的运动,先咨询医生意见。运动中如出现头晕、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并休息。

从生理学角度解析,这三种运动的降压机制各有侧重。等长抗阻训练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功能,促进一氧化氮等血管舒张物质的合成释放;水中运动则利用水的物理特性改善血液动力学;太极等平衡性运动则主要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实现降压效果。

这种多元化的运动组合,能够从不同角度全面调控血压,效果往往优于单一运动模式。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将三种运动交替进行,形成互补,例如周一、周三进行等长抗阻训练,周二、周四进行水中运动,周五至周日练习太极,这样的组合能够最大化降压效果。

饮食和生活方式的配合同样重要。低盐饮食、控制体重、限制酒精摄入、充足睡眠等因素与运动共同作用,才能达到最佳的血压管理效果。科学数据表明,综合干预可使血压平均下降20/10毫米汞柱,远超单一干预。

不得不提的是,运动降压虽然有效,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减少或停止降压药物。任何用药调整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理想情况下,规律运动可能帮助减少药物剂量,但这需要医生根据血压控制情况综合评估。

总结来说,等长抗阻训练、水中有氧运动和太极等传统平衡性运动是三种科学验证有效的降压运动,它们相比跑步、快走等常规运动,在降压效果和安全性上更具优势。高血压管理是一场长期战役,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坚持下去,才能真正实现对血压的有效控制,保护心血管健康。

相关知识

运动降压“实锤”!英国研究:这种运动降血压最佳,不是跑步
什么运动降血压最好?不是走路、慢跑 既然是它
走路是高血压患者最佳运动
什么运动降血压效果最好?研究发现:不是走路、慢跑,竟然是……
运动能降血压?英国研究:这种运动降血压效果最佳,不是跑步
什么运动能降血压?英国研究:降压有3项“最佳运动”,不是跑步
延寿效果最好的3项运动,不是走路和跑步
运动可以降血压?美国研究:降血压的3项“最佳运动”,不是散步
走路就能降低死亡风险,不同年龄的“最佳步数”是多少?建议来了!
不同年龄的“最佳步数”是多少?建议来了!走路记住“5要5不要”

网址: 医生:最佳“降压运动”是这3种,不是跑步、走路,建议了解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33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