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作为药食同源的食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在日常饮食中颇受欢迎。然而,若食用或储存不当,不仅无法发挥其营养价值,还可能影响健康。尤其是对于血糖不稳定人群和脾胃虚弱者而言,掌握山药的正确食用与储存方法尤为重要。
新鲜山药外皮含有的植物碱和皂苷类物质,具有较强的刺激性。相关研究表明,约30%的人群在直接接触新鲜山药表皮后,会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症状。这些物质会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发组胺释放,导致过敏反应。
有位家庭主妇在处理山药时未采取防护措施,手部迅速出现剧烈瘙痒、红斑。经清水冲洗和涂抹炉甘石洗剂后,症状才逐渐缓解。
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在处理山药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防止皮肤直接接触。若未戴手套,可将山药带皮放入热水中焯烫1-2分钟,高温能使部分刺激性物质分解,降低过敏风险。处理完毕后,务必及时用清水和肥皂清洗双手。
生山药中含有大量淀粉,其淀粉颗粒结构紧密,人体消化酶难以充分作用。同时,生山药中还存在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抗营养因子,会抑制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研究显示,生山药的蛋白质消化率仅为熟山药的60%-70%。
脾胃虚弱者本身消化功能较弱,食用生山药后,极易出现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通过蒸煮等加热方式处理山药,可使淀粉发生糊化,结构变得疏松,更易被消化酶分解。同时,高温能够破坏抗营养因子,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率。例如,蒸熟的山药中,维生素C的吸收率比生山药提高约30%,矿物质的吸收率也有显著提升。因此,将山药彻底煮熟后食用,既能发挥其健脾益胃、助消化的功效,又能更好地吸收其营养成分。
山药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18%-23%,升糖指数(GI)约为50,属于中等升糖食物。虽然其升糖速度相对较慢,但过量食用或与其他高碳水食物(如米饭、馒头)同时大量摄入,会使血糖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
对于糖尿病患者或血糖不稳定人群,血糖的大幅波动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以一位体重60kg的成年糖尿病患者为例,每餐山药的适宜摄入量约为100-150g(生重),且应将其计入每日主食总量。同时,搭配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豆类)和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如西兰花、菠菜),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稳定血糖水平。此外,食用山药后,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食用量。
山药在低温环境下,淀粉会逐渐降解为糖分,导致口感变差,质地变湿软。研究发现,当储存温度低于5℃时,山药的淀粉降解速度明显加快,储存1-2周后,其口感和营养价值会大幅下降。
因此,山药应储存在10-15℃、通风干燥的环境中,可悬挂在室内阴凉处,或用报纸包裹后放在阴凉的柜子里。
判断山药是否变质,可通过观察其外观。若表皮出现黑点、黑斑,或局部发霉,说明山药已受到霉菌污染。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具有强致癌性,食用后会严重危害健康。一旦发现山药变质,应立即丢弃,切勿食用。
(一)铁棍山药
铁棍山药黏液蛋白和皂苷含量较高,约占其干重的2%-3%。黏液蛋白具有降低血糖、保护胃黏膜的作用,皂苷则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的功能。此外,铁棍山药的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约为2.5%,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其口感粉糯,适合炖汤、蒸煮,尤其适合脾胃虚弱、血糖偏高人群食用。
(二)普通山药
普通山药水分含量相对较高,口感较为脆嫩,其维生素C含量略高于铁棍山药,约为10-15mg/100g。由于其口感脆爽,适合用于炒菜、凉拌,能为菜肴增添独特的风味。但普通山药的黏液蛋白和皂苷含量相对较低,健脾益胃的功效稍弱。
(三)紫山药
紫山药富含花青素,其含量可达200-300mg/100g。花青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能清除体内自由基,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衰老。同时,紫山药的淀粉含量适中,口感细腻香甜,适合制作甜品、烘焙食品,深受女性和儿童喜爱。
在中医理论中,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益肺止咳等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
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肺虚喘咳、肾虚遗精等病症。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山药的药用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证实。山药中的黏液蛋白能与人体内的胆酸盐、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合,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壁的沉积,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此外,山药中的多糖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对肿瘤、感染等疾病的防治具有一定意义。
研究还发现,山药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β细胞修复和再生。这与中医将山药用于治疗消渴(糖尿病)的经验相契合。未来,随着对山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有望得到进一步拓展。
相关知识
山药再次成为关注对象!医生发现:吃山药时,一定要多注意这4点
鸡肉再次成为关注对象!医生发现:吃鸡肉时,一定要多注意这3点
竹笋再次成为关注对象!医生忠告:吃竹笋时,一定要多注意这几点
鱼腥草再次成为关注对象!医生建议:吃鱼腥草时,一定要注意4点
西葫芦再次成为关注对象!研究发现:吃西葫芦时,要注意这4点
竹笋再次成为关注对象?医生提醒:吃竹笋时要多注意这6点
竹笋再次成为关注对象!医生劝告:吃竹笋时,要多注意这4点
竹笋再次成为关注对象!医生劝告:吃竹笋时,要多注意这3点
竹笋再次成为关注对象!医生再三建议:吃竹笋时,要多注意这6点
竹笋再次成为关注对象!医生劝告:吃竹笋时,要多注意这5点
网址: 山药再次成为关注对象!医生发现:吃山药时,一定要多注意这4点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39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