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表明,5%至12%的孕妇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不及时防控可能会危及自身和胎儿的健康。孕妇要科学对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了解其危害,做好预防措施。
一、病症分类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及围产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20)》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为4类: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妊娠期高血压:妇女在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尿蛋白检测阴性;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为重度妊娠期高血压。
子痫前期/子痫:子痫前期出现在妊娠20周后,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且伴有下列任一项:(1)尿蛋白≥0.3g/24h,或尿蛋白/肌酐比值≥0.3,或随机尿蛋白≥(+);(2)无蛋白尿但伴有以下任何一种器官或系统受累,如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及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在子痫前期基础上发生抽搐,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妇女在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出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妊娠期无明显加重,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以后。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孕妇在孕20周内无蛋白尿,孕20周后出现尿蛋白≥0.3g/24h或随机尿蛋白≥(+);孕20周内有蛋白尿,孕20周后尿蛋白定量明显增加;出现血压进一步升高等子痫前期的任一表现。
二、疾病危害
对孕妇而言,妊娠期高血压可能引起肺水肿,肝、肾功能衰竭,肝门静脉周围坏死和肝包膜下血肿,严重时引发肝破裂、急性左心衰、脑血管意外(脑水肿、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视网膜脱离(失明)、抽搐、昏迷、胎盘早剥等并发症。
对胎儿而言,孕妇高血压会导致子宫血管痉挛,引起胎盘供血、供氧不足,胎盘功能减退,从而导致胎儿发生宫内窘迫、发育迟缓,甚至胎死宫内或新生儿死亡。孕妇的高血压病情越严重,对胎儿的危害就越大。
三、易患人群
哪些孕妇更容易患HDP?孕妇年龄≥35岁;肥胖者,孕前体重指数>28kg/㎡;多胎妊娠;存在高血压诱因或者是存在家族遗传高血压;有血管疾病、肾病、糖脂代谢异常、超重、营养不良等情况;既往在孕期曾经出现重度子痫前期或者情况不明的死胎、胎儿发育不良、抗磷脂综合征的人群。
四、预防方法
重视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认识,充分了解自身情况。慢性高血压患者备孕时,若无靶器官受损且未使用降压药物者,可在日常生活中采用减重、控盐、有氧运动等方式控制血压。对于正在使用药物降压者,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之后再考虑备孕。对于已存在靶器官受损者,建议暂缓妊娠,经专科治疗后再考虑。
妇女在孕前进行血压监测,帮助早期识别病情程度,避免不良母胎结局的产生。靶器官受损所表现的征象均可作为子痫前期的预警信息,如病理性水肿、体重过度增加、低蛋白血症、胸腹水、头痛、视物模糊、不明原因腹痛、血小板减少、蛋白尿、转氨酶升高、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少、死胎等。早期识别并发现病情进展的征象,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妇女从备孕至孕期要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合理调整膳食结构,增加奶类、蛋类的摄入,减少或不吃咸菜、泡菜,同时增加钙、镁、锌、硒、维生素E、DHA等营养素的摄入,重视营养干预。补充钙能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在基础钙摄入量较低的人群中效果最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20)》建议,对于低钙摄入人群(<600mg/d),推荐口服钙补充量至少为1g/d,以预防子痫前期。另外,有研究显示,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体内Omega-3水平较正常孕妇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摄入量越高,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风险越低。
正在备孕或已怀孕的妇女应接受早期排查,做好预防和预警,做到早诊断、早干预、早处理,才能更好地保护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作者系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相关知识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管理与预防
赵迎春: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如何预防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与综合治疗策略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危害 该如何预防
妊娠期高血压怎么预防
怎样预防妊娠高血压和妊娠糖尿病
【妊娠期疾病】妊娠期的疾病症状与防治
有效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措施有哪些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如何预防
网址: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害及预防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42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