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南怀瑾先生论饮食与气脉修持

南怀瑾先生论饮食与气脉修持

如果一个人真心致力于静坐修道,那么减少饮食是最简便且有效的方法。甚至可以尝试短时不食,必定会看到显著效果。然而,要想真正达到定的境界,就必须去除饮食的束缚。
饮食,尤其是段食(即一日三餐),对于修持和求证来说至关重要。要想得安那般那、得止息、得定境,进入禅定的真正境界,非去除饮食不可。因此,佛的戒律中规定一切比丘过午不食,仅以一餐日中一食来维持性命。

然而,有些人误解了持戒的意义,错误地认为可以大量进食以维持中午的一餐。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佛的戒律,还可能引发健康问题,如糖尿病等。

在修安那般那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深入了解“饮食”对于修持、求证、持戒和得定的影响。饮食的困难往往被人们忽视,但实际上,它对于我们的修行和健康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世间有三件事极为难以克服:饮食、男女和睡眠。而饮食的问题尤为突出,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和修行境界。因此,减食与不食烟火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和实践。

如果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仅仅因为减食而损害了胃病,那将是得不偿失的。然而,一旦我们能够戒除饮食的束缚,我们的思想和修行境界将会有所不同。因此,道家注重辟谷的修行方法,正是为了帮助我们摆脱饮食的困扰,进一步深化修行境界。

当然,我并不是要求大家都不吃饭,而是希望我们能够更加合理地进食,避免过多的饮食对身体和修行的负面影响。例如,饭后打坐时容易昏沉和腿麻的问题,就与饮食过多有关。因此,选择在肠胃较为空旷的时段打坐,如早上五六点钟和晚上七八点钟,会更为适宜。

综上所述,饮食对于我们的修行和健康都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它,通过合理的饮食来维护身体的健康,进一步深化我们的修行境界。
修炼气脉,饮食自然减少。若想气脉成就,饮食必须节制。饮食无度,犹如无形之刀,伤人至深。因此,修行者需精心调配饮食,以确保修持之效。饮食调整得当与否,直接影响修行进度。许多修行者功力不增,往往与此有关。

古人云:“食气者神明而寿。”可见饮食对修持的重要性。然而,现代人因过度饮食而损害肠胃,导致诸多疾病。要想健康少病,必须保持肠胃通畅。道家有言:“如要长生,腹内常空;若要不死,肠中无屎。”意在告诫人们保持肠胃清洁。

事实上,除了特殊情况外,很少有人因饥饿而死,多数人都是因饮食过度而丧生。因此,偶尔的斋戒、禁食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许多宗教都有类似的修行方法,如回教的斋戒月、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不吃饭日以及瑜伽术的禁食日。

中国佛教的丛林制度也强调通过减少饮食来治病。百丈禅师曾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这不仅是卫生的智慧,更是修持的秘诀。要想头脑清醒、欲念不起,就必须过午不食或进行休粮辟谷,以清理肠子。

欲念不起、脑子清醒是得定慧的关键。因此,中国人有句古话说:“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提醒人们合理饮食、节制欲望。节食不仅有助于治病,更是延长寿命的关键。所以,在追求修行境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调整好饮食这一基本要素。

附录:

《肠道与健康》
肠道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器官,与健康密切相关。通过调整饮食,如减少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可以有效促进肠道健康。此外,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作息习惯也对肠道功能有着积极的影响。保持肠道通畅,不仅有助于预防便秘、腹泻等肠道问题,还能促进整体健康和长寿。因此,在追求身心健康的道路上,关注肠道健康至关重要。

/ 肠道的三大功能 /
在饮食日益多样化的今天,肠道疾病的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肠胃疾病而死亡的人数超过1000万。同时,由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的疾病种类繁多。俄罗斯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家梅契尼可夫,一位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曾言:“肠道健康是世界上最好的长寿秘诀。”这进一步印证了肠道在生命健康中的核心地位。现代医学研究揭示,肠道对于生命健康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肠道作为人体最大充电站的意义:
人体所需99%的营养物质,都依赖于肠道的吸收功能。
二、肠道作为人体最大排污厂的重要性:
人体内80%的毒素和代谢废物,都借助肠道的排泄功能排出体外。
三、肠道作为人体最大免疫器官的角色

肠道内,70%以上的免疫细胞,如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都聚集成一个庞大的免疫系统。小肠内部的微绒毛结构,其总表面积高达300平方米,远超人体皮肤和肺黏膜表面积之和,使得肠道成为了一道重要的免疫屏障。

NK细胞,被誉为“自然杀伤细胞”,具备抗病毒、抗衰老和杀伤肿瘤的三大关键功能。T细胞则主要负责细胞免疫,通过吞噬外来侵袭物、刺激抗体产生以及提升免疫细胞杀伤力等方式,对抗肿瘤和病毒感染。同时,T细胞还能产生记忆细胞,从而持续对抗相同的免疫原。

B细胞则参与体液免疫,其核心功能是制造抗体,进行免疫调节。它们通过释放细胞因子,进一步调控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NK细胞等活动。

而巨噬细胞,被誉为人体的“清道夫”,能够清除垂死、死亡或有害的病原体,助力人体组织恢复和重塑局部环境。

综上所述,肠道不仅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更是整体健康的关键所在。在所有已知的人类疾病中,高达90%的疾病都可以追溯到肠道的不健康状态。
/ 第二大脑 /

肠道壁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神经元,数量高达上亿个,与大脑不相上下。这些肠道神经元独具慧眼,能够感知肠道内的纷繁信息,诸如食物、营养、药物、细菌以及病毒等,进而自主调控肠道的各项功能。更为神奇的是,它们还能与脑神经相互沟通、协同作用,进而对我们的免疫力、情绪状态、大脑功能以及认知能力产生深远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肠道竟能合成30余种神经递质,其中不乏能激发愉悦情绪的“多巴胺”和“5-羟色胺”。
5-羟色胺,又称血清素,是一种能够激发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当体内血清素水平不足时,人们往往会变得烦躁、易怒,甚至丧失理智。另一方面,“多巴胺”也是影响人们情绪的关键物质。体内多巴胺水平过低会导致情绪低落、紧张焦虑、厌世、冷漠等症状。值得一提的是,人体内50%的多巴胺是在肠道中合成的,同时,95%的5-羟色胺也源自肠道。
此外,肠道还是人体自愈能力的重要源泉。德国国家科研机构在2001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人体自身可以产生一万多种治疗物质,其中70%以上都是在肠道中诞生的。这些自愈物质对于治愈绝大部分疾病都至关重要。

肠道与大脑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是复杂而紧密,形成了所谓的“肠脑轴”。这一轴线包括肠道菌群、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三大组成部分。通过激素、神经递质、免疫系统等多种方式,肠道与大脑进行着频繁的信息交流。这种交互作用对于人类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旦“肠脑轴”失衡,便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紊乱、肠道炎症、肿瘤癌症以及抑郁症、焦虑症等身心问题。
/ 百病之源 /
人体的毒素和垃圾,有高达99%的比例是通过肠道进入的。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大部分在肠道中被消化吸收。一旦肠道功能出现紊乱或排泄受阻,便可能导致便秘,进而产生“宿便”。宿便在大肠中最多可积累至4.5公斤。这些长时间停留在肠道内的食物残渣会腐败变质,释放出各种有害毒素。这些毒素被人体重复吸收,进入血液、脏腑、淋巴系统和神经系统,导致体内毒素严重超标,从而引发各种身心疾病。因此,医学界常将便秘称为“百病之源,而发烧、咳嗽、抑郁症、精神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癌症等,都与便秘有着密切的联系。

/ 肠道以通为用 /
古代医籍如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中就有言:“欲得长生,肠中当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这强调了肠道通畅的重要性。六腑,包括胃、小肠、大肠、膀胱、胆和三焦,其核心作用在于转化饮食水谷,将精华输送到五脏,同时将糟粕排出体外。若六腑功能失调,则可能导致肠道堵塞,引发各种疾病。

《素问·五脏别论》中进一步指出:“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这强调了六腑的“化而不藏”特性,即它们的主要任务是转化食物而非储存。因此,保持六腑的通畅至关重要。人体的五脏六腑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只有肠道畅通,才能确保整个身体的健康。

/ 养身之道 /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保持肠道的通畅是首要任务。日常饮食应选择易消化吸收、不留渣滓的食物,以避免给肠道带来负担。同时,也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久坐和缺乏运动,这有助于确保肠道系统的畅通与干净。只有肠道畅通,“化而不藏,以通为用,才能确保经络气脉的疏通,四肢百骸的调顺,以及五脏六腑的和谐与健康。

相关知识

南怀瑾先生:真正健康的心理是这样的
南怀瑾:“过午不食”的修行道理
南怀瑾肚脐贴的功效和禁忌 肚脐贴的使用注意事项
南怀瑾所传珍贵功法“乞丐蹲”:此法至简,功效显著!(图文教程)
造梦西游4最新版修改器瑾哥版
《生命科学与禅修实践》 (生命科学50讲)
静坐与圣光调息~六
佛家饮食思想:茹素修行
造梦西游5瑾哥辅助工具修改器
怀孕与装修 风水学怀孕装修详细介绍

网址: 南怀瑾先生论饮食与气脉修持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50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