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年纪越大,越要控制饮水量?医生提醒:老年人尽量保持这个饮水量

年纪越大,越要控制饮水量?医生提醒:老年人尽量保持这个饮水量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很多老年人认为岁数大了就应该少喝水,害怕夜间频繁起夜或担心加重心脏负担。殊不知,这种做法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据国家卫健委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近40%存在不同程度的脱水状况,其中轻度脱水占比高达25%。这一现象引发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水是生命之源,人体约60%的成分是水。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体内的总水分含量会逐渐减少,从成年早期的60-65%下降到80岁以上的约50%。

老年人的口渴感知能力下降,即使体内缺水也不容易感到口渴。同时,肾脏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调节体液平衡的能力降低。这些生理变化使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脱水。

轻度脱水往往表现为口干舌燥、唇干、尿液颜色加深呈深黄色。老年人若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补充水分。

中度脱水则会出现明显口渴、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症状。此时若不及时补水,可能引发严重脱水,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意识模糊等,甚至危及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老年人可能将脱水症状误认为是其他疾病表现。例如,轻度脱水引起的头晕可能被误认为是高血压或脑血管疾病。

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可能被误认为是认知功能下降;便秘则可能被归因于消化系统问题。因此,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时,应首先考虑是否饮水不足。

老年人脱水后如何及时补充水分呢?首先,口服补液是最基本的方式。轻度脱水者可少量多次饮水,一次30-50ml,每15-20分钟饮用一次。

口服补液盐也是很好的选择,能快速补充电解质和水分。中重度脱水,尤其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考虑静脉输液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补水并非简单地多喝水,还应注意电解质平衡。长期大量饮用纯净水可能导致低钠血症,表现为、恶心、肌肉抽搐等。

因此,补水同时适当补充含有电解质的饮料或食物非常重要。那么,老年人究竟应该喝多少水呢?中国营养学会推荐,65岁以上健康老年人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1700ml左右。

相当于7-8杯水(以一杯200ml计)。不过,饮水量应根据个人情况、季节、活动量等因素进行调整。夏季或活动量大时应适当增加。

患有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特定疾病的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确定适宜的饮水量。如何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建议老年人采取"定时饮水法"。

可在起床后、上午10点、中午饭前、下午3点、晚饭前及睡前各饮用一杯水。担心夜间起夜的老年人可将睡前饮水时间提前至晚上7点左右。

另外,可采用"视觉提醒法",在家中显眼位置放置水杯,或设置饮水提醒闹钟。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2023年发布的《老年人水分摄入与健康共识》中强调,尿液颜色是判断水分摄入是否充足的简便方法。理想的尿液颜色应为淡黄色或接近无色,深黄色则提示可能脱水。

饮水方式也很重要。老年人应选择温水缓慢饮用,避免大口猛灌,这样不仅能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还能提高水分的吸收效率。饮水时最好采取坐姿,减少呛咳风险。

对于吞咽功能减退的老年人,可考虑使用增稠剂使水变得稠一些,降低误吸风险。除直接饮水外,老年人还可通过食物摄入水分。

水果、蔬菜中含有大量水分,如西瓜、黄瓜(含水量约96%)、番茄(含水量约94%)等。汤类食物也是水分的良好来源。此外,老年人还可通过饮用牛奶、酸奶等增加水分摄入的同时补充营养。

最新研究表明,充足的水分摄入与多种健康获益密切相关。期保持充足水分摄入的老年人,患心力衰竭、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降低,生物学衰老速度也更慢。

中国医学科学院2024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则发现,日饮水量达到推荐水平的老年人认知功能表现更好,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降低约21%。

老年人水分摄入不足可能源于多种原因,如担心夜间排尿增多影响睡眠,或担心加重心脏、肾脏负担等。

针对这些顾虑,我们需要科学看待:适量饮水不会加重器官负担,反而有利于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为减少夜间排尿次数,可采取"前倾饮水法",即早晨和白天多饮水,晚上适当减少,但绝不应整天限制饮水。

对于特殊情况的老年人,饮水量需个性化调整。心力衰竭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液体摄入,通常限制在1200-1500ml/日。

肾功能不全患者也需根据病情调整饮水量。服用利尿剂的老年人应适当增加饮水量,防止因过度排尿导致脱水。

在急救方面,若发现老年人出现严重脱水症状,如意识模糊、口唇发绀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等待救援期间,可让患者取半卧位,若神志清醒且无吞咽困难,可少量多次给予温水或电解质饮料。切忌强行灌水,以免引起误吸。

总之,老年人应打破"年纪大了要少喝水"的错误观念,保持每日1500-1700ml的饮水量。采用定时饮水、视觉提醒等方法培养良好饮水习惯。通过观察尿液颜色自我监测水分状态。

合理分配一天中的饮水时间,减少夜间排尿困扰。在特殊情况下,如心力衰竭、肾病等。

应在医生指导下个性化调整饮水量。充分认识到,对大多数老年人而言,适量饮水不是负担而是健康的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156-158.
[2]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 老年人水分摄入与健康共识[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42(3):261-267.
[3] 王建业,李雪,陈鹏,等. 老年人饮水量与认知功能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 中华医学杂志,2024,104(2):89-95.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相关知识

年纪大了要少喝水?医生提醒:70岁后,喝水多注意这“5个细节”
年龄越大,越要多喝水?医生告诉你:老年人每天要喝多少水
上了年纪,尽量控糖控制住,少吃这四种食物
越到冬天,越要控制喝水?提醒:特别是老人,喝水要改掉3个习惯
养生提醒:老年人饮食十注意 减脂多水加调料
坚持多喝水能养生?医生提醒:尽量别在这4个时间段喝,别不听劝
人越来越瘦,大量喝水
医生提醒:跑步后尽量别喝水?正确做法应该这样
年过65岁不能吃花生?医生提醒:上了年纪,这 6 种食物要少吃
醒的越早,寿命越长?上了年纪的人起床时,最好要多注意这几件事

网址: 年纪越大,越要控制饮水量?医生提醒:老年人尽量保持这个饮水量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51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