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儿童脱水

儿童脱水

当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时,就会发生脱水。

症状包括口渴、活动不足、嘴唇/嘴巴干燥和排尿减少。

重度脱水会危及生命。

口服或(在严重情况下)静脉(经静脉)给予电解质和液体治疗。

当人体损失的水分超过摄入水分时,就会发生脱水。称为电解质的物质也会丢失。电解质是生命必不可少的血液和细胞内矿物质。钠、钾、氯化物和碳酸氢盐都是电解质。

(另见成人脱水。)

儿童脱水的病因

脱水通常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

液体流失过多

液体摄入不足

儿童在呕吐、腹泻或两者同时出现时,可能会流失过多的液体。但是,并非每次呕吐或腹泻都会引起脱水。

其他导致儿童流失液体的疾病包括严重、大面积烧伤和过度出汗。

当儿童患有常见的儿童期疾病,如咽喉痛,或患有任何类型的严重疾病时,儿童可能无法摄入足够的液体。

一些摄入液体不足的儿童可能会被忽视。

一些新生儿可能难以进行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这有时可能导致脱水。

儿童脱水的症状

如果出现下列迹象,脱水婴儿需要立即就医

头部囟门凹陷。

眼眶凹陷。

哭时无泪。

口干。

尿量过少。

宝宝警觉性降低,并且活动不足(昏睡)。

轻度至中度脱水通常会导致口唇干燥、口渴加重,并可能导致孩子排尿次数减少。儿童可能互动或玩耍较少。

重度脱水会导致儿童困倦或昏睡,这表明他们必须接受医生评估或立即带去医院或急诊诊所。他们没有眼泪。他们的皮肤会发青(发绀),并快速呼吸。

有时重度脱水可引起血液中盐浓度异常降低或升高。盐浓度的改变使脱水的症状加重,并且可以加重嗜睡的程度。在重度情况下,孩子可能会有癫痫发作或昏迷,或者遭受脑损害。严重脱水可能是致命的。

儿童脱水的诊断

由医生检查

有时可进行血液和尿液检查

医生对儿童进行检查,注意他们的体重是否减轻。仅在几天内的体重减轻很可能是由脱水引起的。体重减轻幅度(如果已知)可帮助医生确定脱水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医生也可根据儿童症状作出诊断。

对于中度或重度脱水的儿童,医生通常会进行血液和尿液检查,以确定他们体内的电解质水平、脱水程度以及所需的补液量。

儿童脱水的治疗

对丢失体液的替代

用含电解质的液体(例如钠和氯化物)治疗脱水。在任何年龄段,纯净水、未稀释的果汁或运动饮料都不是治疗脱水的理想选择,这是因为水中盐含量太低,并且果汁和运动饮料中的糖分含量高,可能会刺激消化道。

如果脱水程度较轻,通常通过口服途径来补充水分。可以使用特殊口服补液溶液,但对于仅出现轻度腹泻或呕吐的儿童而言,这并非总是必需的。

对于任何年龄的出现呕吐的儿童,首先给予少量、多次摄入液体,每 10 分钟左右一次,那么对脱水的治疗将更加有效。如果能吞下液体而没有呕吐或发生严重腹泻,补充的液体量可慢慢地增加,补充的次数也可逐渐减少。如果腹泻是唯一的症状,则每次可以给予更大量的液体,并减少补充的次数。

如果儿童同时出现呕吐和腹泻,应多次少量地给予含有电解质的液体,如口服补液溶液。如果这种治疗增加腹泻,儿童可能需要住院接受静脉(经静脉)输液。

无法或不愿摄入任何液体或出现无精打采和其他严重脱水迹象的婴儿和儿童可能需要通过静脉给予液体和电解质或通过细塑料管(鼻胃管)穿过鼻子一直到喉咙,直到到达胃或小肠从而给予电解质溶液。

在婴儿,可通过鼓励饮入含电解质的溶液来治疗脱水。母乳(人乳)包含婴儿所需的所有液体和电解质,在可能时,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如果婴儿未进行母乳喂养,应给予口服补液溶液 (ORS)。ORS 包含特定量的糖和电解质。无需处方即可在药房或杂货店以与水混合的粉末或预混合液体的形式购买到 ORS。在 24 小时内给孩子的 ORS 量取决于孩子体重,但每磅孩子体重通常应约为 1½ 至 2½ 盎司 ORS(每公斤 100 到 165 毫升)。这个量有助于缓解脱水,并满足儿童的日常液体需求。因此,一个 20 磅的婴儿应该在 24 小时内共饮用 30 至 50 盎司(10 千克的婴儿应该在 24 小时内共喝 1000 至 1650 毫升)。

在婴儿停止呕吐后,如果耐受,应尽快给予人乳或配方奶。

1 岁以上孩子可以尝试喝一小口澄清肉汤或汤、澄清苏打水、明胶或用水稀释至一半浓度的果汁或冰棒。在任何年龄段,纯净水、未稀释的果汁或运动饮料都不是治疗脱水的理想选择,这是因为水中盐含量太低,并且果汁和运动饮料中的糖分含量高,可能会刺激消化道。

ORS 是一种替代品,特别是对于中度脱水。

在儿童停止呕吐后,他们可能会恢复正常饮食。

相关知识

腹泻与脱水:守护儿童肠胃健康的小知识
腹泻与脱水:儿童腹泻的家庭管理和预防策略
儿童慢性腹泻吃蒙脱石散吃几天
儿童可以做激光脱毛吗 激光脱毛有年龄限制吗
儿童游泳洗发水怎么选
儿童怎么喝水才更健康
婴儿脱水护理
儿童腹泻
儿童洗发水怎么选可以用吗
脱皮玉米粥:儿童的健康之选

网址: 儿童脱水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51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