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常用临床补液原则 + 公式大盘点~

常用临床补液原则 + 公式大盘点~

补液医嘱天天开,习惯了开套餐医嘱,你还记得补液的原则和计算方法吗?

一、补液「三定」原则

三定原则,也就是定量原则、定性原则和定时原则,这三个原则你一定熟记在心的,那么,究竟如何定量、定性和定时呢?

二、定量原则:补多少?

补液量要基于患者的需要量,回顾一下补液量计算公式:

补液量= 1/2 累计损失量 + 当天额外损失量 + 每日生理需要量

当然也可以用粗略方法估计:

粗略计算补液量 = 前 24h 尿量+500 mL

关于当天额外损失量有些细节需要注意:

1. 患者发热,需增加补液量

(1)300 mL × n(体温升高的度数)

(2)体温每升高 1℃,增加 3 ~ 5 mL/Kg 液体量

这两个公式均可使用~

2. 关于外在性失液损失量的估计:

(1)中度出汗,丢失体液量约 500 ~ 1000 mL

(2)大量出汗,丢失体液约 1000 ~ 1500 mL

(3)气管切开者,丢失量约 800 ~ 1000 mL

三、定性原则:补什么?

根据脱水性质决定,原则上缺啥补啥

1. 脱水性质不同,补液种类不同

(1)低渗性缺水:高渗盐水

(2)等渗性缺水:生理盐水

(3)高渗性缺水:低渗盐水,其中补液量=(血钠测得值-血钠正常值)×体重(kg)×4,即(测量血钠值 - 142)× 体重× 4

2. 累计损失量的补充,根据脱水性质补液

(1)低渗性脱水:补 2/3 张液

(2)等渗性脱水:补 1/2 张液

(3)高渗性脱水:补 1/3 ~ 1/5 张液

3. 继续损失量的补充:通常补 1/3 ~ 1/2 张液

4. 生理需要量的补充:通常补 1/4 ~ 1/5 张液

如果在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按等渗性脱水补液,一旦脱水纠正,不必将原张力液体全部输完,要及时修正方案,改输为 1/4 ~ 1/5 张液,有助于避免过量补液引起的其他并发症,如水中毒或电解质失衡。

备注:补充临床常用补液药物张力及计算方法↓

图源:丁香公开课「从基础到实战:补液系列课」

5. 补钠量计算公式

(1)补钠量 = (142 - 病人血钠值)× 体重(kg)× 0.6(女性为 0.5);

(2)补氯化钠(g)= (142 - 病人血钠值)× 体重(kg)× 0.035(女性为 0.03);

(3)补生理盐水(mL)= (142 - 病人血钠值)×体重(kg)× 3.9(女性为 3.3)。

四、定速原则:怎么补?

补液速度原则为先快后慢

1. 补液量的1/2 应在最初8 ~ 12 小时内补完,速度 8 ~ 12 mL/kg/h

2. 余下的液体在 12 ~ 16 小时内补完,速度 5 mL/kg/h。

3. 低渗 & 高渗脱水补液速度:

低渗性脱水的速度可稍快,当患者出现明显水中毒症状,需给 3% 氯化钠12 mL/kg,快速纠正血清钠至 125 mmol/L 为宜。

高渗性脱水时补液速度要放慢,因高渗状态下,神经细胞内的钠离子不能很快排出,水分易进入细胞引起脑水肿。

策划:cc

首发:丁香公开课

投稿:huangwendi@dxy.c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收藏!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
常见五种利尿剂之临床妙用大盘点
临床补液攻略:怎么补?补多快?补哪种液?
临床补钠攻略:补多少?怎么补?
补钠公式和补钠原则
流产的临床处理原则及再次妊娠后监测管理
【临床基础】妊娠期用药选择原则及注意事项
补钠公式和补钠原则是什么
临床常用药科普
胎盘大补真相【5】

网址: 常用临床补液原则 + 公式大盘点~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51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