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VR+新闻”的探索与启示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VR+新闻”的探索与启示

    摘要: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当下,我国大力推动“媒体+技术”变革,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核心的“VR+新闻”呈现了良好发展势头,有助于传统媒体突破新闻生产流程、内容呈现、渠道及用户体验等方面的困境,加强传统主流媒体的传播力与引导力。本文将从对央视网“VR浸新闻”频道的探索中,解读我国VR技术对新闻传播过程的突破与再造,基于传播学视角,结合国内本土实践提出反思。

    关键词:媒体深度融合 “VR+新闻” 虚拟现实

    21世纪第二个十年,我国媒体融合进入下半场。技术赋权必然引发媒介工具及生态的革新,尤其是 5G技术的应用,为媒介传输提供了跨越式的速度升级与带宽升级。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借力 5G,VR技术获得了更快的传输速度,突破了 4G 网络制式中由于传输速度不够,巨量数据阻塞传输通路的技术瓶颈。基于此,国内外各大媒体纷纷围绕 VR 技术,开发“VR+ 新闻”产品与服务,VR技术进一步深入新闻生产领域,“VR+新闻”应运而生且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近年来,我国5G技术的普及以及VR技术的日益成熟。轻量化、智能化的移动终端也为 VR技术向传媒行业挺进提供了无限可能。同时,为应对自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迫切需要通过自身内容的转型升级,提升制播门槛与内容吸引力,而传统媒体凭借多年累积的资金和人才优势,具备运用高精尖技术的基础。

    北京电视台在 2014年 APEC会议期间率先尝试“VR+新闻”制作,中央级媒体与技术商合作,积极涉足“VR+新闻”蓝海。2016年后,大型新闻报道活动均有 VR技术的身影。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央视新闻客户端正式推出“VR频道”,整合技术资源,打造“5G+VR+8K”新闻矩阵,VR技术逐渐向常规新闻下沉。

    “VR+新闻”的良好发展有助于传统媒体突破新闻生产、呈现及叙事等方面的困境,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可行路径。本文结合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与我国国情及传播现状,从对央视网“VR浸新闻”频道的探索中,解读我国“VR+新闻”产品的突破与优势,并从传播学视角出发提出反思,以期为“VR+新闻”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VR 技术对新闻传播过程的突破与再造——考察央视“VR浸新闻”频道实践

    “VR+新闻”的出现给传统的新闻生产与传播带来新的启发,重构了沉浸式媒介场域。基于解读央视网“VR浸新闻”实践,有助于洞悉 VR技术对传统新闻传播过程在形式及内容上的突破。

    传者:技术融合下传统媒体新闻生产流程的重塑

    移动终端的普及模糊了传受者的界限。自媒体时代的“众声喧哗”,使传统媒体的传播力与公信力受到了严峻挑战。基于此,融合前沿技术开发新品类新闻产品,提升内容资源的不可替代性是当务之急。“VR+新闻”打破原有的新闻生产流程,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全景式的“VR+ 新闻”图景不再以固定角度和逻辑对新闻素材进行拼贴,而是在传统新闻基础之上进一步融合图片、文本、音视频等媒介,通过 360度的沉浸式新闻图像或视频立体化展示新闻空间。因此,“VR+新闻”的制作通常不再是单兵作战,这种信息采集方式本身就需要一定数量级的人力及物力资源支撑。

    另外,技术的升级对新闻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编辑需要打破知识边界,跨界 VR技术领域,掌握全新新闻制作方法,技术门槛的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央视新闻产品的稀缺性与技术吸引力。同时,“VR+新闻”的练兵也为央视储备了一批融合媒体型技术与采编人才。

    内容:全视角多线索革新新闻体验 

    从早期视觉传播的报纸到当前各种功能融合的互联网多媒体平台,每一种新媒介都带给受众新的感官体验。与传统新闻相比,“VR+新闻”呈现的三维场景给受众提供了立体丰满的新闻内容。这主要表现在全景式的新闻画面以及多线程叙事两个方面。

    VR 技术突破传统显示器二维画面的限制,能给受众提供新闻现场全视角画面,有助于增强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在央视出品的“VR +新闻”《全景探访宁夏闽宁镇》中,受众可以自由观察闽宁镇的全貌,仿佛置身闽宁镇走街串巷。此外,受版面、时长等因素影响,传统新闻多为按时间线进行线性叙事,无法全面展现新闻全貌。而 VR 技术在新闻中的应用,使得多线索同时叙事成为可能,新闻事件的细枝末节组合成丰富的信息大餐,有效增强了受众感知新闻事件的深度与广度。例如“VR+ 新闻”《航拍新洲乡永乐圩》中,通过在受众视角中插入包括全景图片、全景视频、立体环绕声等多元符号超链接的方式,实现了同一虚拟场景中的多重叙事。

    渠道:多元传播助力融合型媒体产业升级 

    VR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引入拓宽了传统新闻的产业价值链,与传统新闻传播渠道相比,

    “VR+新闻”不仅局限于肉眼的视觉传播,其采用穿戴设备、人体感应设备等多元化触觉传播,将构建“VR+新闻”硬件产品市场,为传统媒体及相关产业带来利好。据艾瑞咨询 2017年发布的《中国虚拟现实(VR)行业研究报告》预测,2021年中国 VR市场规模将达 790.2亿美元,成长为全球主要的 VR市场①,前景可观。央视的“VR+新闻”实践也是传统新闻与技术市场接轨的一次尝试,目前 VR技术市场的创收主要来自游戏领域,新闻直播、视频娱乐、教育等领域均为尚未饱和的蓝海市场,这为新闻行业试水 VR领域产业融合升级提供了巨大机会。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VR技术有助于央视增强自身吸引力,进一步拓展网络用户规模,助力央视融媒转型。

    受者:沉浸式交互塑造新闻用户“在场”感

    “VR+新闻”与传统新闻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给受众提供“沉浸式”的新闻体验。一方面,VR 可以通过外部媒介实现用户的“在场”体验;另一方面,技术人员通过对“在场”新闻进行交互式功能开发,使得用户可以在场景内自行探索新闻信息。在央视《VR大事件》栏目中,一则名为《武汉重启第一周 烟火气又回来了!》的“VR+新闻”,以 360度的全景画面呈现武昌火车站、楚河汉街、光谷广场等武汉标志性场所,让用户能够从第一人称视角直观明了地感受武汉的生机与活力。

    此外,在传统报道中,受众对新闻的认知和理解视角受限于传播者视角。而 VR技术的使用极大增强了新闻的还原度,为受众带去“全知视角”的体验。在央视网的“VR+新闻”中,有九成报道给用户提供了如记者实地走访般的观察角度。例如,在《直击沙尘暴侵袭北京》中,共有 7个全景画面呈现给观众,并在左侧标注沙尘暴成因、天气状况及注意事项等,不同于简单的天气报道而以 VR形式让受众“在场”式探索观看。

    “VR+新闻”实践的反思与启示

    真假难辨:过度“在场”模糊新闻真实性边界

    “在场感”是优化新闻产品用户体验的一种手段,并非新闻传播的最终目的。新闻的价值来源于变动的事实信息,其最终目标是将新闻事件真实地还原给受众。VR技术带来的沉浸式体验却极易令用户投入一个虚拟世界中而难以抽离,从而模糊现实与虚拟世界之间的界限。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或多或少受到多元因素的挤压,新闻和事实的“错位”给 VR技术的运用带来了巨大挑战。“眼见为实”的“VR+新闻”带给受众的强烈感官冲击将加固“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的隔阂,一旦内容生产者主观扭曲捏造新闻虚拟环境,极易令用户形成不客观、不全面的认知,不仅背离新闻活动传播事实的初衷,甚至可能带来难以预估的认知性偏差,危害社会安定。

    交互迷思:强感官体验下的新闻泛娱乐化

    调动人体多感官体验的人机交互性是 VR 增强虚拟真实感的核心手段。毫无疑问,电子游戏是当下对 VR技术交互性挖掘得最深的领域,玩家能够通过 VR 设备完成身体感官与虚拟游戏世界的连接,沉浸式融入虚拟场景。当下,不少学者强调不断提高交互性是“VR+ 新闻”应该为之努力的一大方向,俞哲旻、姜日鑫、彭兰在《〈丰收的变化〉:新闻报道中虚拟现实的新运用》一文中曾提到可以将游戏元素融入到新闻报道中去,从而完成“互动式叙事报道”②。运用游戏等元素有助于新闻媒体聚拢用户注意力及提升用户黏度。但游戏化的新闻情境取材于现实,但却并非现实,有损害新闻真实性与严肃性之嫌。过度的交互性将完整的新闻叙事线索打碎,用户置身虚拟交互场景被赋予自行选择新闻素材进行排列组合的权利,将可能致使叙事主导权的错位,解构准确的新闻叙事逻辑。这不仅有悖于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其后果也会弱化新闻价值,损害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VR沉浸式的新闻场景通常以宏大的组合式报道展现新闻事实,当交互性设计将新闻阅读的主导权大幅释放给读者,图片、音乐、视频等过度媒介化要素就极易成为冗余信息,不利于用户聚焦新闻要点,造成信息遗失。

    资金壁垒:“VR+新闻”盈利模式尚未成熟

    VR技术价值的发挥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VR+新闻”的应用也需要接受来自受众及市场的考验。事实上,即使是国内头部媒体平台,也面临着成本过高、资金不足的难题。VR前期工作量大,制作成本高,制作周期较长。因此,现阶段 VR技术并不适用于即时新闻的报道,“VR+新闻”的实践也多见于周期性的大型新闻报道活动当中。

    另外,VR技术的推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未获得广泛普及、形成规模效应之前,硬件成本居高不下是影响受众接受度的一大重要阻碍,类似于纸媒时代的电视机,BP机时代的手提电话。而 VR设备成本较高,必将给“VR+新闻”的推广带来一定难度。

    在我国“VR +新闻”的实践中,传统媒体多将精力集中于技术与内容层面的融合,尚未围绕 VR 技术整合媒体资源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盈利模式,这不利于带动VR 相关文化产业的持续性发展。新华网旗下 VR 频道于2016 年开设,但后期由于资金人手不足等问题停止更新。IDC 预测报告显示,2021 年 VR 出货量将增长 46.2%,③在经历 2018 年后的一波低谷期后,5G 的大范围应用显然激活了 VR 技术的发展。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新闻业应把握 VR 风口,这或是一次传统媒体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

    结 语

    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人们生活带来多种便利的同时,也为传统新闻的表达和传播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重构了新闻的生产方式和呈现方式。“VR+新闻”在国内的实践方兴未艾,为新闻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利用VR技术进一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有利于实现传统新闻产品在互联网时代的高效传播。与此同时,要省思 VR技术在新闻生产领域的伦理问题,优化 VR技术在新闻实践中的应用,助力传统媒体转型升级。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媒体融合背景下我国传统媒体的市场结构矛盾与供给侧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BXW038

    (作者彭好宁、罗家稷系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黄洪珍系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王 月

    注释:

    ①《中国虚拟现实(VR)行业研究报告》,

    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016

    ②俞哲旻、姜日鑫、彭兰:《〈丰收的变化〉:新闻报道中虚拟现实的新运用》,《新闻界》2015年第 9期。

    ③《歌尔股份发布 2020年财报:营收 577.43亿元 VR/AR成长期动力引擎》,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5716845780434722&wfr=spider&for=pc

相关知识

探索全景技术的魅力:360度、720度和VR全景的解析
聚焦健康传播  政企医研媒探索融媒体时代新思路
新闻出版界政协委员体验“VR360度实景”技术
探索VR全景:360°全景的奇妙体验
虚拟现实的无限可能:探索VR技术在教育与医疗中的应用
探索360°全景视频:技术、应用与实践
探索VR一体机的奇妙世界
vr视频拍摄,vr视频制作,vr视频拍摄制作,vr视频360度全景拍摄,vr视频360度全景制作
360 度旋转心理 VR 座舱:开启心灵探索之旅
AI赋能健康生活:探索科技与人类健康的深度融合

网址: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VR+新闻”的探索与启示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53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