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脑卒中患者的运动疗法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的运动疗法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的运动疗法康复治疗--潘玮 分类 (一)(一)(一)(一)   急性脑血管疾病:急性脑血管疾病:急性脑血管疾病:急性脑血管疾病:由称为脑血管意外(脑卒中、中风由称为脑血管意外(脑卒中、中风   ))缺血性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出血性脑出血蛛网下腔出血(二)慢性脑血管疾病:(二)慢性脑血管疾病:(二)慢性脑血管疾病:(二)慢性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硬化症、血管性痴呆 常见病因血管壁病变血管壁病变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其他病因其他病因其病因可是一种,也可是数种其病因可是一种,也可是数种 脑卒中导致的障碍• •由于病变部位、病灶大小的不同,脑卒中导致的障碍及严重由于病变部位、病灶大小的不同,脑卒中导致的障碍及严重由于病变部位、病灶大小的不同,脑卒中导致的障碍及严重由于病变部位、病灶大小的不同,脑卒中导致的障碍及严重程度也不同其引起的障碍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程度也不同其引起的障碍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程度也不同其引起的障碍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程度也不同其引起的障碍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急性期内导致的障碍:急性期内导致的障碍:急性期内导致的障碍:急性期内导致的障碍: 偏瘫 偏瘫 偏瘫 偏瘫 70-85% 70-85% 70-85% 70-85% 移动障碍移动障碍移动障碍移动障碍 70-85% 70-85% 70-85% 70-85% 视知觉障碍视知觉障碍视知觉障碍视知觉障碍 60-75% 60-75% 60-75% 60-75%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完全依赖完全依赖完全依赖完全依赖40-65% 40-65% 40-65% 40-65% 需要帮助需要帮助需要帮助需要帮助 20-60% 20-60% 20-60% 20-60% 构音障碍构音障碍构音障碍构音障碍 55% 55% 55% 55% 坐位平衡坐位平衡坐位平衡坐位平衡 45% 45% 45% 45% 抑郁抑郁抑郁抑郁 40% 40% 40% 40% 本体感觉障碍本体感觉障碍本体感觉障碍本体感觉障碍 40% 40% 40% 40% 偏盲偏盲偏盲偏盲 20% 20% 20% 20% 失语失语失语失语 2-35% 2-35% 2-35% 2-35% 吞咽困难吞咽困难吞咽困难吞咽困难 15-35% 15-35% 15-35% 15-35%      偏侧忽略偏侧忽略偏侧忽略偏侧忽略 10-35% 10-35% 10-35% 10-35% 近记忆丧失近记忆丧失近记忆丧失近记忆丧失 10-20% 10-20% 10-20% 10-20% 心脑血管病*是全球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脑血管病心脑血管病* *05101520253028.728.717.812.69.165.1艾滋病艾滋病肺疾病肺疾病暴力死亡暴力死亡肿瘤肿瘤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世界范围定义为世界卫生组织区域成员国 (非洲、美洲、地中海东部国家、欧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国家)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2. Geneva: WHO; 2002. 卒中是我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中国前5位死亡原因(1/100000)Zhu Chen, The Third National Survey on the cause of death. Ministry of Health,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eking Union Medical University Press 2008 脑卒中卒中——心血管疾病最主要死因心血管疾病最主要死因日本日本Hisayama 研究研究(福冈县九山町福冈县九山町)7006005004003002001000男性女性1961–731974–861988–20001961–731974–861988–2000脑卒中冠心病Kubo M, et al. Stroke 2003;34:2349–546348723292138111286661625110239心血管病死亡率  (每十万人每年) 脑卒中人数(×1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1990200020102020(年)中国中国亚洲亚洲全球全球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数字脑卒中脑卒中——不断增加的人群不断增加的人群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20世纪50年代上升4倍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每年的每年的   10 10 月月   29 29 日确定日确定为为“ “世界卒中日世界卒中日” ”•每每6个人,就有个人,就有1人可能在一生中患卒人可能在一生中患卒中中•每每6秒秒钟,就有,就有1人死于卒中人死于卒中•每每6秒秒钟,就有,就有1人因卒中而永久致残人因卒中而永久致残 什么是运动疗法? 它是一种徒手的或借助器械,让患者进行各种运动,以缓解症状,改善运动功能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如纠正异常的运动模式,诱发正常的运动模式,增强肌力,改善平衡,步态训练等    运动疗法包括哪些?(一) 传统的运动疗法(二) 神经生理学方法(三) 其他 传统的运动疗法传统运动疗法包括维持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增强肌肉协调能力,平衡功能训练,步行能力训练,增强心肺功能训练等 神经生理学方法神经生理学方法又称神经发育疗法( NDT ),它是依据神经正常生理及发育过程,运用诱导或抑制的方法,使患者逐步学会如何以正常的运动方式来完成日常生活动作 NDT 是主要针对中枢神经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 Bobath 疗法、 Brunnstrom 疗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PNF)、 Rood 疗法等。

其他包括近年发展的神经康复新技术,如运动再学习方法( MRP )、强制性运动疗法( CIMT )、音乐疗法、运动想象( MI )等           实际上在临床康复的运用过程中,以上各种康复治疗的方法不能截然分开,它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的应当根据个体的差异,即个体功能障碍特点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组合的康复训练 运动疗法的适应症:外科疾病    骨折,肌肉韧带劳损或撕裂,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其摘除术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人工关节术后,膝关节半月板或游离体摘除术后,截肢术后、断肢再植术后,胸腔腹腔大手术后,外翻足、内翻足、扁平足,脑震荡、脑挫伤,烧伤、冻伤,静脉曲张及其术后等内科疾病    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代偿期,高血压病;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结核,肺不张;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内脏下垂,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肥胖病,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神经科疾病    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周围神经损伤,腰神经根炎,多发性周围神经炎,神经官能症,面神经麻痹,进行性肌萎缩,脊髓空洞症等妇产科疾病     子宫脱垂,慢性盆腔炎,产后等。

运动疗法的副作用:      运动的益处是肯定的,但运动疗法潜在的副作用也应引起重视      由于运动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可能使缺血性心脏病或高血压(常无症状)加重,引起心脏功能不全或心律紊乱也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本身血压过高,而运动后可能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视网膜病变者,运动后视网膜出血的可能性增加,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运动会减少肾血流    量,使尿蛋白排出增加,加重肾脏病变     部分糖尿病患者,尤其是i型糖尿病患者,在未很好控制血糖的情况下,运动会使血糖上升,出现尿酮体,甚至酮症酸中毒     采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在运动中易发生低血糖      鉴于上述潜在的副作用,专业人员在指导糖尿病人运动时应按不同病情选择适当的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尤其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更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脑卒中的全面康复脑卒中的全面康复常见康复问题常见康复问题 确定康复目标确定康复目标远期目标康复治疗三个月后应达到的康复目标近期目标康复治疗一个月要求达到的康复目标康复目标康复目标如独立生活、部分如独立生活、部分独立部分介助、回独立部分介助、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归社会、回归家庭等等。

等等康复目标必须根据病人情况作修正,对康复目标必须根据病人情况作修正,对每个病人每月举行一次评定会议,评定每个病人每月举行一次评定会议,评定是否达到目标,如果达到则制定新的目是否达到目标,如果达到则制定新的目标及计划,如果没有达到,要分析其原标及计划,如果没有达到,要分析其原因,变更目标,修正训练内容因,变更目标,修正训练内容 康复治疗原则康复治疗原则AA尽早进行早期康复尽早进行早期康复BB主动参与积极训练主动参与积极训练C C促进患者全面康复促进患者全面康复DD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神智清楚,生命体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发展,48小时后即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可进行康复治疗康复实质是康复实质是“学学习、锻炼、再锻习、锻炼、再锻炼、再学习炼、再学习” 调动剩余脑组织调动剩余脑组织的重组和再建功的重组和再建功能要求病人理能要求病人理解并积极投入,解并积极投入,才能取得康复成才能取得康复成效康复与治疗并进,康复与治疗并进,综合应用各种治疗综合应用各种治疗方法,注重运动、方法,注重运动、感觉、言语、认知、感觉、言语、认知、心理、职业与社会心理、职业与社会康复等的全面康复。

康复等的全面康复康复是一个持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续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不要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康复懈的训练康复 早期康复早期康复•早期康复:即病人自发病后生命体征已稳定,神志清楚,疾病不再发展48h就开始的综合性康复医疗方案•早期康复的选择标准:急性期脑卒中第一次发病的病人,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外•康复开始标准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无进展48h后,意识在格拉斯哥昏迷记分 (GCS)>8分对多次发病、或病情严重的病人应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个体化的康复医疗方案 脑卒中常用康复评定方法(一)(一) 肌力评定肌力评定       肌力分级肌力分级       徒手肌力检查分级徒手肌力检查分级 级别级别                          标准标准0              0              无肌肉收缩无肌肉收缩1           1           有有肌肉收缩,但无关节活动肌肉收缩,但无关节活动2           2           不抗重力能完成全关节范围活动不抗重力能完成全关节范围活动3           3           抗重力能完成全关节范围活动抗重力能完成全关节范围活动4           4           抗部分阻力能完成全关节范围活动抗部分阻力能完成全关节范围活动5           5           抗充分阻力能完成全关节范围活动(正常)抗充分阻力能完成全关节范围活动(正常) (二) 关节活动度评定关关节节活活动动范范围围又又称称为为关关节节活活动动度度,,是是指指关关节节的的远远端端向向着着或或离离开开近近端端运运动动所所能能达达到到的的新新的的位位置置,,与与开开始始的的位位置置之之间间的的夹夹角角,,即即远远端端骨骨所所移移动动的的度度数数。

关关节节活活动动度度评评定定的的重重点点就就是是测测量量关关节节活活动动的的范范围围,,是是康康复复评评定定的的重重要要内内容容之之一一关关节节活活动动度度评评定定通通常常包包括括关关节节活活动动的的终终端感觉和关节活动范围端感觉和关节活动范围关关节节活活动动的的终终端端感感觉觉是是指指被被动动活活动动关关节节至至终终末末时时稍稍加加压压力力所所获获得得的的感感觉觉,,异异常常的的终终端端感感觉觉主主要要由由((1 1))松松弛弛::关关节节活活动动时时无无任任何何阻阻力力,,活活动动范范围围明明显显超超过过正正常常2 2)痉挛:关节活动时产生一种回弹感觉痉挛:关节活动时产生一种回弹感觉 1 1..  测量工具测量工具 量角器量角器 2 2..  测量方法及主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测量方法及主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三) 痉挛评定                  痉挛是指在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脑干和脊髓不受大脑控制痉挛是指在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脑干和脊髓不受大脑控制而反射性地亢进,而使局部对被动运动的阻力增大的一种状态痉而反射性地亢进,而使局部对被动运动的阻力增大的一种状态痉挛的评定,一般使用改良挛的评定,一般使用改良AshworthAshworth痉挛量表(痉挛量表(MASMAS))改良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痉挛量表等级标 准0肌张力不增高,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

1肌张力轻微增高,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终末端时有轻微阻力1+肌张力轻度增高,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时在前1/2ROM中有轻微的“卡住”感,后1/2ROM中有轻微阻力2肌张力中度增高,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时在大部分ROM内均有阻力,但仍可以活动3肌张力重度增高,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时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活动困难4肌张力重度增高,患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十分的困难 (四)(四)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Burnnstrom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及恢复六阶段阶段阶段          特点特点                              上肢上肢                                          手手                                下肢下肢Ⅰ       无随意运动                     无任何运动                             无任何运动                 无任何运动Ⅱ       引出联合反                    仅出现协同运动模式               仅有极细微的屈曲       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动           应、共同运动Ⅲ        随意出现的                  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                可有勾状抓握,但       在坐和站立位上,有            共同运动                                                                      不能伸指                      髋、膝、踝协同性屈曲Ⅳ        共同运动模式              出现脱离协同运动的                 能侧捏及松开拇指,  在坐位上,可屈膝900            打破,开始出              活动:肩00,肘屈                   手指有半随意的小        以上,足可向后滑            现分离运动                 900的条件下,前臂                  范围伸展                      动。

在足根不离地                                                             可旋前、旋后;肘伸                                                    的情况下踝能背屈                                                                                                                 直的情况下,肩可前屈900;手臂可触及腰骶部Ⅴ     肌张力逐渐恢               出现相对独立于协同               作球状和圆柱状               健腿站,病腿可先复,        有分离精                      运动的活动:肘伸直                抓握,手指同时伸           屈膝,后伸髋;        细运动                          时肩可外展900;                     展,但不能单独伸           伸膝下,踝可背屈                                            肘伸直,肩前屈30~                展                                            900时,前臂可旋前旋后;                                            肘伸直,前臂中立位,                                           上肢可举过头Ⅵ    运动接近                      运动协调近于正常,                所有抓握均能完成,        在站立位可使髋外展       正常水平                       手指指鼻无明显辨距               速度和准确性比                到抬起该侧骨盆所能                           不良,但速度比健侧                                                     健侧差                              达到的范围;坐位下                 慢(≤5s)                                                                                                               伸直膝可内外旋下肢,                                                                                                                                      合并足内外翻  说明:说明: •阶段阶段阶段阶段ⅠⅠⅠⅠ:为脑卒中急性期,为发病后数日至:为脑卒中急性期,为发病后数日至:为脑卒中急性期,为发病后数日至:为脑卒中急性期,为发病后数日至2 2 2 2 周,患侧周,患侧周,患侧周,患侧上下肢体呈迟缓性瘫痪,肌力多为上下肢体呈迟缓性瘫痪,肌力多为上下肢体呈迟缓性瘫痪,肌力多为上下肢体呈迟缓性瘫痪,肌力多为0 0 0 0级,这是由于锥体系级,这是由于锥体系级,这是由于锥体系级,这是由于锥体系休克所至。

休克所至休克所至休克所至•阶段阶段阶段阶段ⅡⅡⅡⅡ:为发病后约:为发病后约:为发病后约:为发病后约2 2 2 2周后,出现联合运动、剂量开始增周后,出现联合运动、剂量开始增周后,出现联合运动、剂量开始增周后,出现联合运动、剂量开始增加,加,加,加,肌肌肌肌张力开始增高,痉挛、共同运动开始出现张力开始增高,痉挛、共同运动开始出现张力开始增高,痉挛、共同运动开始出现张力开始增高,痉挛、共同运动开始出现•阶段阶段阶段阶段ⅢⅢⅢⅢ:痉挛加重,可随意进行共同运动,:痉挛加重,可随意进行共同运动,:痉挛加重,可随意进行共同运动,:痉挛加重,可随意进行共同运动,•阶段阶段阶段阶段ⅣⅣⅣⅣ:痉挛开始减弱,出现部分分离运动痉挛开始减弱,出现部分分离运动痉挛开始减弱,出现部分分离运动痉挛开始减弱,出现部分分离运动•阶段阶段阶段阶段ⅤⅤⅤⅤ:痉挛明显减弱,躯体运动以分离运动为主痉挛明显减弱,躯体运动以分离运动为主痉挛明显减弱,躯体运动以分离运动为主痉挛明显减弱,躯体运动以分离运动为主ⅣⅣⅣⅣ、、、、ⅤⅤⅤⅤ阶段相当于病后第五周至阶段相当于病后第五周至阶段相当于病后第五周至阶段相当于病后第五周至3 3 3 3个月。

个月•阶段阶段阶段阶段ⅥⅥⅥⅥ:痉挛基本消失,共同运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共同运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共同运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共同运动消失,分离分离分离分离运动基本运动基本运动基本运动基本正常 临床上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差异性,有的患者有可能临床上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差异性,有的患者有可能临床上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差异性,有的患者有可能临床上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差异性,有的患者有可能停留在上述的某一阶段上不再进展停留在上述的某一阶段上不再进展停留在上述的某一阶段上不再进展停留在上述的某一阶段上不再进展 Fugl-MeyerFugl-Meyer评定法评定法•简式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运动功能评分法   各项最高分2分,上肢33项,共66分;下肢17项,共34分,总分100分•评出分值后,再根据FMA运动积分评定运动障碍的严重程度                               FMA运动积分的临床意义运动积分的临床意义                运动评分运动评分               分级分级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50分                       I                  严重运动障碍               50-84分                   II                 明显运动障碍               85-95分                   III                中度运动障碍               96-99分                   IV                轻度运动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ADL)评定)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ADL)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完成自己的衣、食、住、行,保中,为了完成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的卫生整洁和独立地在社会中生活持个人的卫生整洁和独立地在社会中生活所必须进行一系列基本活动。

所必须进行一系列基本活动•(ADL)评定常用评定常用Barthel 指数(指数(BI)) Barthel Barthel 指数评定表指数评定表项目项目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1.1.大便大便                      0                      0分=失禁或昏迷分=失禁或昏迷                                 5                                 5分分= =偶尔失禁(每周<偶尔失禁(每周<1 1次)次)                                10                                10分分= =能控制能控制2.2.小便小便                      0                      0分=失禁或昏迷或需要他人导尿分=失禁或昏迷或需要他人导尿                                 5                                 5分分= =偶尔失禁(没偶尔失禁(没2424小时<一次,每周>小时<一次,每周>1 1次)次)                                10                                10分分= =能控制能控制3.3.修饰修饰                      0                      0分=需要帮助分=需要帮助                                 5                                 5分分= =独立洗脸、洗头、刷牙、剃须独立洗脸、洗头、刷牙、剃须4.4.用厕用厕                      0                      0分=依赖他人分=依赖他人                                 5                                 5分分= =需部分辅助需部分辅助                                10                                10分分= =自理自理5.5.吃饭吃饭                       0                       0分=依赖他人分=依赖他人                                 5                                 5分分= =需部分辅助(夹菜、盛饭、切面包、抹黄油)需部分辅助(夹菜、盛饭、切面包、抹黄油)                                10                                10分分= =自理自理 项目项目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6. 6. 转转        移移                  0                  0分=完全依赖他人,不能坐分=完全依赖他人,不能坐(床(床     椅)椅)                 5                 5分分= =能坐,但需大量(能坐,但需大量(2 2人)辅助人)辅助                                 10                                 10分分= =需少量(需少量(1 1人)辅助人)辅助                                 15                                 15分分= =自理自理7. 7. 活动活动   (步行)(步行)      0      0分=完全依赖他人,不能步行分=完全依赖他人,不能步行                                 5                                 5分分= =在轮椅上能独立行动在轮椅上能独立行动                                      10                                 10分分= =需少量(需少量(1 1人)辅助步行(体力活语言指导)人)辅助步行(体力活语言指导)                                 15                                 15分分= =独立步行(可用辅助器)独立步行(可用辅助器)8.8.穿衣穿衣                  0                  0分=完全依赖他人分=完全依赖他人                                 5                                 5分分= =需一半辅助需一半辅助                                10                                10分分= =自理自理9.  9.  上下楼梯上下楼梯              0              0分=不能分=不能                                  5                                  5分分= =需帮助需帮助                                 10                                 10分分= =自理自理10.  10.  洗澡洗澡                   0                   0分=完全依赖他人分=完全依赖他人                                 5                                 5分分= =自理自理 Barthel 指数评分结果分析: 根据评分结果可以判断根据评分结果可以判断ADL能力问题:能力问题:   0—20分,极严重功能缺陷分,极严重功能缺陷   25—45分严重功能缺陷分严重功能缺陷   50—70分中度功能缺陷分中度功能缺陷   75—95分轻度功能缺陷分轻度功能缺陷   100分分ADL自理自理      脑卒中的肢体康复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大脑损伤),由于大脑对低级中枢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大脑损伤),由于大脑对低级中枢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大脑损伤),由于大脑对低级中枢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大脑损伤),由于大脑对低级中枢(脊髓、脑干)调节和控制的丧失,导致原始反射出现,即正(脊髓、脑干)调节和控制的丧失,导致原始反射出现,即正(脊髓、脑干)调节和控制的丧失,导致原始反射出现,即正(脊髓、脑干)调节和控制的丧失,导致原始反射出现,即正常的运动神经传导和执行受到干扰、破坏,而异常情况出现。

常的运动神经传导和执行受到干扰、破坏,而异常情况出现常的运动神经传导和执行受到干扰、破坏,而异常情况出现常的运动神经传导和执行受到干扰、破坏,而异常情况出现 异常情况:异常情况:异常情况:异常情况: 1. 1. 1. 1. 肌张力降低(肌弛缓、软瘫)肌张力降低(肌弛缓、软瘫)肌张力降低(肌弛缓、软瘫)肌张力降低(肌弛缓、软瘫) 2. 2. 2. 2. 肌痉挛(肌张力增高、硬瘫)肌痉挛(肌张力增高、硬瘫)肌痉挛(肌张力增高、硬瘫)肌痉挛(肌张力增高、硬瘫) 3. 3. 3. 3. 运动方式(模式)异常运动方式(模式)异常运动方式(模式)异常运动方式(模式)异常 4. 4. 4. 4. 正常的姿势反射丧失正常的姿势反射丧失正常的姿势反射丧失正常的姿势反射丧失 5. 5. 5. 5. 运动控制能力丧失运动控制能力丧失运动控制能力丧失运动控制能力丧失 注意:注意:注意:注意: 1. 1. 1. 1. 防止一切引起肌痉挛的训练方式。

如:增加肌力的训练、防止一切引起肌痉挛的训练方式如:增加肌力的训练、防止一切引起肌痉挛的训练方式如:增加肌力的训练、防止一切引起肌痉挛的训练方式如:增加肌力的训练、让病人多走、多练让病人多走、多练让病人多走、多练让病人多走、多练 2. 2. 2. 2. 防止强化共同运动、联合反应的异常运动的训练方法防止强化共同运动、联合反应的异常运动的训练方法防止强化共同运动、联合反应的异常运动的训练方法防止强化共同运动、联合反应的异常运动的训练方法 3. 3. 3. 3. 根据患者所处的不同阶段,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在评定根据患者所处的不同阶段,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在评定根据患者所处的不同阶段,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在评定根据患者所处的不同阶段,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在评定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法      恢复期的康复                           恢复早期:病后恢复早期:病后1—31—3月月            恢复期包括恢复期包括                                        恢复中期:病后恢复中期:病后3—63—6月月                                                                                        恢复晚期:病后恢复晚期:病后6 6月月—2—2年年                恢复期相当于恢复期相当于Brunnstrom Brunnstrom ⅢⅢ期,而恢复早期和中期是康复治疗期,而恢复早期和中期是康复治疗和各种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要及早、正规地治疗,重视。

和各种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要及早、正规地治疗,重视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目的:1、防治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压疮、肩一手综合证、关节挛缩、废用性肌肉萎缩、肩关节半脱位等2、抑制异常运动模式3、促进正常运动模式,促进功能恢复4、充分发挥残余功能5、提高ADL能力6、回归家庭或回归社会 康复治疗程序(1)治疗前评估(2)选择治疗方法(3)向患者解释治疗目的和步骤(4)治疗技术参数(5)治疗反应 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一)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1. 保持肢体良好的体位,即良肢位的摆放2. 体位转换:偏瘫患者急性期的体位转换非常重要,无论处于何种体位,如果长时间不进行体位转换,就会在该姿势下出现软组织挛缩3. 适当的被动运动:可保持肌肉的生理长度和张力,保持关节的活动度二)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早期康复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防止康复进程的合并症的发生,可以尽早促进功能恢复,可以预防异常的身体姿势,预防关节活动的受限、疼痛和挛缩,预防压创,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1. 改善组织挛缩:可进行关节伸张训练和摆动训练等2. 缓解肌痉挛:可进行收缩 - 松弛训练和维持 - 松弛训练等 良肢位摆放( 1 ) 保持床上卧位正确姿势的意义急性期患者大部分时间在床上度过,因此这时的床上卧位姿势格外重要。

不良姿势会加重痉挛程度,甚至会造成关节挛缩的严重后果,可以说,保持急性期床上的正确卧位关系到 康复的成败,必须给予重视 ( 2 )偏瘫的异常运动模式右图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异常的运动模式可以看到:患者的上肢常表现为肩关节的内收、内旋;肘关节的屈曲;前臂的旋前;腕关节的屈曲,以及掌指关节的屈曲下肢,髋关节主要表现为一个外展、外旋;膝关节是伸展的姿势;踝关节则是下垂、内翻良肢位的根本目的在于 “ 预防 ” ,也就是在早期痉挛没有出现的时候,把患者摆成一种 “ 抗痉挛 ” 体位良肢位的摆放原则就是对抗偏瘫的异常运动模式 如果患者要进行患侧卧位,也就是患侧位于下方的侧卧位则患者头部应该保持在自然的舒适位患侧的上肢应该充分前伸,前臂取旋后位,腕关节自然背伸,患侧下肢应该取屈曲位,健侧上肢自然放置于体侧健侧的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下方垫一较长的软垫 健侧卧位,也就是健侧位于下方的侧卧位首先应该在患者的躯干前方及后方各置一软枕,以保持躯干完全侧卧而不是半俯卧位患侧的上肢应充分前伸,肩关节应该是屈曲 100 °左右,腕关节背伸,手指伸直患侧上肢的下方应该垫一高枕患侧的下肢,髋、膝关节屈曲,下方要垫一软枕健侧上肢取自然舒适位。

健侧下肢髋、膝关节略微屈曲,自然放置 在仰卧位的情况下,应该在患侧肩关节以及上臂下方垫一长枕,以保持肩关节充分前伸、肘关节伸展和腕关节背伸用一长枕垫在患侧臀以及大腿的下方,目的在于防止髋关节屈曲、外旋腘窝处垫一小软枕或毛巾团,使膝关节略屈曲 床上坐位,要保持患侧下肢自然屈曲,上肢肘关节要有适当的支撑,以防止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                               被动活动 偏瘫患者的痉挛模式偏瘫患者的痉挛模式偏瘫患者的痉挛模式偏瘫患者的痉挛模式::::头部:患侧颈部侧屈,面部转向健侧头部:患侧颈部侧屈,面部转向健侧头部:患侧颈部侧屈,面部转向健侧头部:患侧颈部侧屈,面部转向健侧 躯干:躯干:躯干:躯干: 患侧躯干向患侧侧屈并向后方旋转患侧躯干向患侧侧屈并向后方旋转患侧躯干向患侧侧屈并向后方旋转患侧躯干向患侧侧屈并向后方旋转肩胛骨:肩胛骨:肩胛骨:肩胛骨: 后撤,下沉后撤,下沉后撤,下沉后撤,下沉 骨盆:骨盆:骨盆:骨盆: 上抬并向后方旋转。

上抬并向后方旋转上抬并向后方旋转上抬并向后方旋转肩关节:肩关节:肩关节:肩关节: 内收、内旋内收、内旋内收、内旋内收、内旋 髋关节:髋关节:髋关节:髋关节: 伸展、外收、外旋伸展、外收、外旋伸展、外收、外旋伸展、外收、外旋肘关节:肘关节:肘关节:肘关节: 屈曲 膝关节:膝关节:膝关节:膝关节: 伸展或过伸伸展或过伸伸展或过伸伸展或过伸前臂:前臂:前臂:前臂: 旋前 踝关节:踝关节:踝关节:踝关节: 跖屈内翻跖屈内翻跖屈内翻跖屈内翻腕关节:腕关节:腕关节:腕关节: 屈、尺偏屈、尺偏屈、尺偏屈、尺偏 趾:趾:趾:趾: 屈、内收。

屈、内收屈、内收屈、内收拇指:拇指:拇指:拇指: 内收、屈曲内收、屈曲内收、屈曲内收、屈曲手指:手指:手指:手指: 屈曲 ((((1 1 1 1)躯干抗痉挛模式:)躯干抗痉挛模式:)躯干抗痉挛模式:)躯干抗痉挛模式:由于患侧躯干的背阔肌,使肩由于患侧躯干的背阔肌,使肩由于患侧躯干的背阔肌,使肩由于患侧躯干的背阔肌,使肩关节下降的肌肉(斜方肌)的痉挛和患侧躯干的感觉减关节下降的肌肉(斜方肌)的痉挛和患侧躯干的感觉减关节下降的肌肉(斜方肌)的痉挛和患侧躯干的感觉减关节下降的肌肉(斜方肌)的痉挛和患侧躯干的感觉减弱或丧失常常导致患侧躯干短缩,牵拉患侧躯干的屈肌弱或丧失常常导致患侧躯干短缩,牵拉患侧躯干的屈肌弱或丧失常常导致患侧躯干短缩,牵拉患侧躯干的屈肌弱或丧失常常导致患侧躯干短缩,牵拉患侧躯干的屈肌将缓解异常的肌张力,从而达到矫正患者的姿势将缓解异常的肌张力,从而达到矫正患者的姿势将缓解异常的肌张力,从而达到矫正患者的姿势将缓解异常的肌张力,从而达到矫正患者的姿势————牵牵牵牵拉患侧躯干使之伸展拉患侧躯干使之伸展拉患侧躯干使之伸展拉患侧躯干使之伸展。

方法:方法:方法:方法:  A.   A. 牵拉躯干牵拉躯干牵拉躯干牵拉躯干     患者健侧卧位,治疗师站立于患者身后患者健侧卧位,治疗师站立于患者身后患者健侧卧位,治疗师站立于患者身后患者健侧卧位,治疗师站立于患者身后一只手扶其肩部,另一手扶起髋部,双手作相反方向的一只手扶其肩部,另一手扶起髋部,双手作相反方向的一只手扶其肩部,另一手扶起髋部,双手作相反方向的一只手扶其肩部,另一手扶起髋部,双手作相反方向的牵拉动作,再最大牵拉范围内停留数秒钟牵拉动作,再最大牵拉范围内停留数秒钟牵拉动作,再最大牵拉范围内停留数秒钟牵拉动作,再最大牵拉范围内停留数秒钟  B.   B. 桥式运动桥式运动桥式运动桥式运动  C.   C. 患者被动从仰卧位患者被动从仰卧位患者被动从仰卧位患者被动从仰卧位俯卧位(向健侧翻身)俯卧位(向健侧翻身)俯卧位(向健侧翻身)俯卧位(向健侧翻身)  D.  D.中心关键点的控制中心关键点的控制中心关键点的控制中心关键点的控制 ((2 2)肩部抗痉挛模式:)肩部抗痉挛模式:      A.肩向前、向上方伸展肩向前、向上方伸展      B.巴氏握手,向前向上举。

巴氏握手,向前向上举      C.患者仰卧位,治疗师一手抓住患侧上臂,患者仰卧位,治疗师一手抓住患侧上臂,另一手置于患者的肩胛下面并向前向上按摩另一手置于患者的肩胛下面并向前向上按摩活动肩胛活动肩胛      D.患者卧位上肢向上举患者卧位上肢向上举900 向上伸      E.治疗师将患侧上肢外旋位并充分上提治疗师将患侧上肢外旋位并充分上提 ((3 3)上肢抗痉挛模式:)上肢抗痉挛模式:是患侧上肢外展、外旋、是患侧上肢外展、外旋、是患侧上肢外展、外旋、是患侧上肢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指和拇指外展位伸肘、前臂旋后、指和拇指外展位伸肘、前臂旋后、指和拇指外展位伸肘、前臂旋后、指和拇指外展位4 4)下肢抗痉挛模式:)下肢抗痉挛模式:轻度屈髋、屈膝、内收、轻度屈髋、屈膝、内收、轻度屈髋、屈膝、内收、轻度屈髋、屈膝、内收、内旋下肢,踝关节背屈、伸趾内旋下肢,踝关节背屈、伸趾内旋下肢,踝关节背屈、伸趾内旋下肢,踝关节背屈、伸趾5 5)手的抗痉挛模式:)手的抗痉挛模式:    a      a  巴氏握手巴氏握手巴氏握手巴氏握手    b      b  将患侧腕关节、手指伸展,拇指外展并使之处于将患侧腕关节、手指伸展,拇指外展并使之处于将患侧腕关节、手指伸展,拇指外展并使之处于将患侧腕关节、手指伸展,拇指外展并使之处于负重位负重位负重位负重位    c      c  将腕关节处于伸展位,再牵拉拇指和手指将腕关节处于伸展位,再牵拉拇指和手指将腕关节处于伸展位,再牵拉拇指和手指将腕关节处于伸展位,再牵拉拇指和手指    d      d  患手屈曲痉挛时,治疗师将该腕屈曲使手指打开患手屈曲痉挛时,治疗师将该腕屈曲使手指打开患手屈曲痉挛时,治疗师将该腕屈曲使手指打开患手屈曲痉挛时,治疗师将该腕屈曲使手指打开并牵拉并牵拉并牵拉并牵拉       e      e  双手抱膝运动双手抱膝运动双手抱膝运动双手抱膝运动 2. 仰卧位训练仰卧位训练((1 1)). .关节和肌肉的被动运动关节和肌肉的被动运动((2 2)). .关节和肌肉的主动关节和肌肉的主动+ +被动运动被动运动((3 3)). .关节和肌肉的主动运动关节和肌肉的主动运动((4 4)). .关节和肌肉的主动运动关节和肌肉的主动运动+ +阻力阻力 3. 3. 坐位训练坐位训练((1 1)正确的坐姿与头、颈、躯干的训练:)正确的坐姿与头、颈、躯干的训练: a. a. 正确的坐姿:躯干直立、两肩平放、头正确的坐姿:躯干直立、两肩平放、头端正、重心放在两则臀部之中位。

端正、重心放在两则臀部之中位 b. b. 头头/ /颈颈/ /躯干的训练:头和躯干向健侧转躯干的训练:头和躯干向健侧转(牵拉患侧躯干肌)(牵拉患侧躯干肌) 骨盆屈伸运动(躯干的屈伸运动)骨盆屈伸运动(躯干的屈伸运动) 双手推巴氏球训练双手推巴氏球训练 向患侧重心转移训练向患侧重心转移训练 ((((2 2 2 2)上肢的训练:)上肢的训练:)上肢的训练:)上肢的训练: a. a. a. a.上肢抗痉挛模式负重上肢抗痉挛模式负重上肢抗痉挛模式负重上肢抗痉挛模式负重 b. b. b. b.头、躯干向健侧旋转:双手交叉抱肩,用健手带头、躯干向健侧旋转:双手交叉抱肩,用健手带头、躯干向健侧旋转:双手交叉抱肩,用健手带头、躯干向健侧旋转:双手交叉抱肩,用健手带动患肩向健侧旋转动患肩向健侧旋转动患肩向健侧旋转动患肩向健侧旋转 c. c. c. c. 巴氏握手臂伸直,向健侧移动巴氏握手臂伸直,向健侧移动巴氏握手臂伸直,向健侧移动巴氏握手臂伸直,向健侧移动3 3 3 3)下肢的训练:)下肢的训练:)下肢的训练:)下肢的训练: a, a, a, a, 足着地踝关节背屈训练足着地踝关节背屈训练足着地踝关节背屈训练足着地踝关节背屈训练 b. b. b. b. 患腿上抬训练患腿上抬训练患腿上抬训练患腿上抬训练 c. c. c. c. 内收、内旋训练内收、内旋训练内收、内旋训练内收、内旋训练 d. d. d. d. 夹球训练夹球训练夹球训练夹球训练 e. e. e. e. 翘二郎腿训练翘二郎腿训练翘二郎腿训练翘二郎腿训练 4.4.从坐位到站立位的训练从坐位到站立位的训练5.5.站立位的训练:站立位的训练:此训练是为行走作准备的,此训练是为行走作准备的,此训练是为行走作准备的,此训练是为行走作准备的,条件是:单腿能负重、能屈髋屈膝、背屈踝关条件是:单腿能负重、能屈髋屈膝、背屈踝关条件是:单腿能负重、能屈髋屈膝、背屈踝关条件是:单腿能负重、能屈髋屈膝、背屈踝关节、伸膝。

节、伸膝节、伸膝节、伸膝 双腿屈伸训练双腿屈伸训练双腿屈伸训练双腿屈伸训练 ((((1 1 1 1)))). . . .双下肢负重训练双下肢负重训练双下肢负重训练双下肢负重训练 双腿交替负重训练双腿交替负重训练双腿交替负重训练双腿交替负重训练 ((((2 2 2 2)))). . . .足踝的背屈、内翻矫正训练(踩斜板)足踝的背屈、内翻矫正训练(踩斜板)足踝的背屈、内翻矫正训练(踩斜板)足踝的背屈、内翻矫正训练(踩斜板) ((((3 3 3 3)))). . . .患侧负重训练患侧负重训练患侧负重训练患侧负重训练 ((((4 4 4 4)))). . . .健侧负重训练健侧负重训练健侧负重训练健侧负重训练 ((((5 5 5 5)))). . . .站立位的上肢擦桌子训练站立位的上肢擦桌子训练站立位的上肢擦桌子训练站立位的上肢擦桌子训练 ((((6 6 6 6)))). . . .上、下台阶训练上、下台阶训练上、下台阶训练上、下台阶训练 6.6.步行训练步行训练 上楼梯先好腿上楼梯先好腿7.7.上下楼梯训练上下楼梯训练 下楼梯先患腿下楼梯先患腿 (好上坏下)(好上坏下) 注意事项 新技术的应用ICF在临床中的应用运动控制核心稳定性ICB矫正鞋垫肌能系贴布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

相关知识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目的及重要性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方法有几种
脑卒中的运动功能康复治疗有哪些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脑卒中治疗仪
1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健康教育)
言语康复治疗结合健康管理在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中的应用.docx
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个案
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

网址: 脑卒中患者的运动疗法康复治疗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55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