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有“过午不食”之规,意在清心寡欲。如今,不少人受其启发,选择一天仅食早餐与午餐,摒弃晚餐。那么,这种饮食模式是否真的有益健康呢?
01过午不食的健康益处
► 中医学角度的解释
首先,我们来澄清“午”的具体含义。这里的“午”,并非指午时或中午十二点,而是泛指从中午一直到下午三点的这段时间。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下午一点至三点为未时,此时小肠经当值,小肠作为消化器官,正负责食物的消化。因此,在未时进食是必要的,且符合人体的自然生理节奏。
未时过后,直至深夜,膀胱、肾、心包、三焦及胆经相继当值,这些经络大多不再主管运化功能。
► 现代科学的观点
那么,过午不食究竟带来了哪些益处呢?近年来,西方流行的16:8轻断食法与过午不食颇为相似。该法限定每日进食时间在连续的8小时内,其余16小时则实行禁食。JAMA Internal Medicine杂志发表的一项随机临床试验显示,遵循早上7点到下午3点的8小时进食窗口,坚持14周后,参与者成功减重6.3kg,同时舒张压也有所改善,情绪紊乱问题得到缓解。此外,参与者普遍表示情绪明显好转,甚至有41%的人愿意继续坚持这一饮食模式。
► 16:8轻断食法的实际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陕西关中一带的当地人也遵循着类似的饮食习惯。他们早晨忙碌于农活,早餐时间通常在9点半至10点之间,之后继续劳作,午餐则在下午3点至3点半享用。晚上则不吃任何食物。这种古朴的饮食习惯至今仍被当地的中老年人所坚持,且并无不适之感。
我夫人也尝试过这种轻断食法,她告诉我,尽管晚上不吃任何东西,但她并未感到饥饿,反而身体轻松、舒适。这种饮食模式是否适合每个人?是否能为你的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或许值得一试。不少朋友都尝试过16:8轻断食法,他们普遍反馈,白天精力充沛,晚上也没有明显的饥饿感。
► 中医与现代科学的结合
这种饮食模式为何能带来如此好的效果呢?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人体的消化器官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最为活跃。胃、脾、大肠、小肠这些脏腑都有其对应的时辰,例如大肠对应卯时,胃对应辰时,以此类推。而16:8轻断食法恰好遵循了这一自然规律,将进食时间集中于早晨至下午3点这段时间内。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因为工作或生活习惯需要熬夜,是否还能采用这种饮食模式呢?北京协和的研究团队对此进行了探讨,发现将进食时间调整为早晨6点至下午3点,效果会更为显著。这意味着,不吃晚餐是轻断食的关键所在。
从中医的角度进一步分析,晚餐过重或过晚进食都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晚上并非消化器官的活跃时段,若此时摄入过多食物,不仅会损害脾胃功能,还可能导致痰浊水饮的生成,从而诱发多种慢性疾病。因此,建议大家遵循16:8轻断食法,将进食时间控制在早晨6点至下午3点之间,以促进健康。
进一步而言,为了保持健康,我们必须遵循天地自然的规律。在消化器官最为活跃的时段进食,不仅有助于运化功能的提升,还能有效减轻五脏六腑因过度饮食而承受的负担,进而保护人体的正气。这种饮食方式不仅有助于慢性疾病的康复,更是我们日常养生的重要原则。
相关知识
保健品与环保: 绿色健康的双重视角
现代人健康饮食的选择:过午不食的科学性与饮食建议
过午不食科学不科学
“过午不食”真的科学吗?
从科学角度看过午不食
中医内科视角下的亚健康状态调理与预防
揭秘:过午不食的起源与现代健康角度的解析
过午不食:科学饮食的新趋势与抗衰老奥秘
“16+8饮食法”与“过午不食”的科学性
过午不食:传统与现代的健康之争
网址: 过午不食与健康:科学与中医的双重视角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56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