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甜美味的苹果大家都爱吃,吃苹果的好处也数不胜数:抗癌、降血压、宁神安眠、预防心脏病、降低胆固醇、预防骨质疏松……
“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这句古老的谚语至今都被作为健康生活的指导方针。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
苹果的补阴润燥
润燥:梨VS苹果
提起润燥,不能不说到梨。梨能润燥去火,这已经是共识,特别是在干咳无痰,嗓子疼的时候吃点梨,马上就感觉舒服了。
首先,因为梨是归肺经的,性凉,而人们在咳嗽、嗓子疼的时候,多是肺经有热,此时用性质偏凉的梨,能轻微地去肺火。
但是,如果这个人干咳咽痛日久,已经因为干燥或者慢性病的消耗伤阴了,梨就远没有苹果润燥给力了,因为苹果的润燥是通过补阴完成的,而补阴才是最根本的润燥。
中医讲,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无论是能润肺的津液,还是能养人的气血,都是从脾化生而出。因此,一个能入脾经的食物或者药物,对身体的补益,是从营养的补给的根本开始的。
和不能入脾经的药物或者食物相比,前者的补益之力就更大,这也就是苹果和梨的区别,因为苹果是入脾经的,而梨,没这个本事。
综上所述
梨本身含水量比苹果大,而且性质偏寒,所以更适合急性的、临时的干燥,比如感染初期,扁桃体发炎,吃梨可以当即补水,而且梨的寒性也有清热的效果。
一旦过了急性期,到了伤阴的阶段,梨就不给力了。一来,梨是寒性食物,不适合在寒冷的冬季常吃,会加重脾胃虚寒。另一个原因就是,不入脾经的梨,不能从根源上增加身体的津液,润燥的时候会后程乏力,这个时候就需要吃苹果了。
润燥效果更持久
苹果是入脾经的,而且性味是甘而微酸的。
中医讲“酸甘化阴”,意思是酸味和甘味的食物配合,可以化生身体所需的阴液。所以中医在治疗口渴严重的时候,会用麦冬和乌梅相配,麦冬味甘,乌梅味酸,加点冰糖不仅好喝,口渴也会因为阴液补足了而缓解。
苹果本身就兼顾了酸和甘,又加上它是入脾经的,所以苹果其实是一个可以从根本上化生阴液的水果,它的润燥深度比梨要深得多,效果要持久。
更重要的是,苹果本身性质是平的,不温不凉,没有梨的寒凉和橘子的上火问题。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国医大师”每天吃一个,而且坚持吃了一辈子的水果,不是梨也不是橘子,而是苹果!
因为他们知道,无论是干燥的春秋,还是“寒包火”的冬天,水果的清润功效都非常重要。而这个职责,非能入脾经的苹果莫属。
通便止泻一肩挑
既然是入脾经, 苹果在补阴之外,对脾胃也有独特的作用。生吃可以通便,熟吃可以止泻。
通便
苹果中含有丰富的鞣酸、果胶、膳食纤维等特殊物质。未经加热的生果胶有软化大便缓解便秘的作用,膳食纤维又起到通便作用。因此生苹果可以治便秘。
止泻
鞣酸和加热后的果胶具有收敛作用,能使大便内水分减少,从而止泻,所以熟苹果有止泻的作用。如果家里有腹泻的孩子,家长可以把苹果洗干净,连皮放入沸水中煮几分钟,用勺子刮果泥给孩子吃。或者把苹果放入水中煎煮,取浓汁饮用。
有的朋友担心冬天吃苹果太凉,脾胃受不了,这里给您推荐两个熟吃水果的方子。
1
苹果膏
如果想用苹果持续补阴润燥,可以自己做苹果膏。
【材料】
苹果2、3个,洗净去核打成泥
白扁豆10克
麦冬10克
陈皮10克
【做法】
后三味药先煎,开锅20分钟后澄出药汁,下入苹果泥,与药汁小火同煮至逐渐变稠变浓即可,加蜂蜜调味后即可食用。
解读
白扁豆:平和健脾
麦冬:增加补阴力量
陈皮:健脾化湿还能调味
这样的苹果膏,可以在干燥的冬季每天吃,既能从根本上润燥,又有健脾护胃之效。
2
蒸苹果
除了苹果膏,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吃法:蒸苹果。
苹果蒸着吃,其中的果胶煮过以后,不仅能吸收细菌和毒素,而且还有收敛、止泻的功效,也更易消化。
【做法】
将苹果带皮切成小片(近果皮处果胶含量相对丰富,止泻效果更好),放入小碗中,隔水蒸5分钟即可,稍稍冷却后,即可食用。
名家话健康提示
糖尿病人要注意,煮熟了的苹果,吸收起来更容易,其中的糖分可以引起血糖波动。
不像生吃时,苹果的细胞壁是完整的,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了糖分的吸收,对血糖的影响比熟吃要小,这个道理就像糖尿病人尽量少喝粥一样,生苹果和熟苹果的区别,就像米饭和粥的区别一样,煮熟了的苹果和粥都会导致血糖升高的速度比较快。
综合自北京晨报《润燥去火多吃梨?错! 苹果比梨更能从根本上润燥》、《水果煮熟了吃,还有营养吗?》,名家话健康《天凉了,这9种水果热着吃,不伤胃好吸收,还都是良药!》,保健时报,国医大师健康,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张瑞玲 李含威 聂爱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