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航天科普教育的新纪元:从“东方红一号”到“天宫课堂”

航天科普教育的新纪元:从“东方红一号”到“天宫课堂”

01航天科普教育的发展历程

自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我国在航天科普教育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中国持续推动航天科普教育的发展。至2009年12月15日,“希望一号”升空,标志着中国航天科普教育的新篇章。这颗小卫星由我国青少年参与研制,并由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送入预定轨道,显示了年轻一代在航天领域的潜力。

2016年12月28日,“八一·少年行”卫星的成功升空,这标志着航天科普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高潮。该卫星是首颗由中学生全程参与研制的卫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更为重要的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于2021年12月在中国空间站主讲的“天宫课堂”,让全国乃至全球的观众领略了太空的奥秘。此后的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再次掀起航天科普教育的新热潮。

▍ 航天科学课程的出现与重要性

随着航天科普教育热潮的兴起,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们对航天和天文的兴趣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航天科学课程的出现和普及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科学引导孩子们自发的航天热情,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孩子们能够轻松地掌握航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体验到航天技术为日常生活带来的便捷,更能激发和保持他们对航天领域的浓厚兴趣。

北京一颗星空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颗星帆(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的航天科创教育研发中心,汇聚了国内顶尖的航天专家团队。依托前沿科技研究成果,该公司在国家商业航天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精心布局了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专业内涵深厚、技术领先的航天人文科技体验和科创教育体系。

▍ 航天课程的独特性与授课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航天科学课》这一优质双师科学实验课程,正是由一颗星团队与海亮素质教育集团携手打造,专为5-6年级学生设计。采用AI双师模式,线上主讲与线下辅导相结合,这种分工明确的教学方式,不仅系统教授航天知识,更能引导学生深入航天和天文世界,关注并理解生活中的天文现象和航天应用。

▍ 学习航天科学课的收获

《航天科学课》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石,精心构建了一套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学生通过学习将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使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面对权威,学生不会盲目迷信,而是能够虚心接受正确的批评,并理性地讨论客观事实。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将在理解基础航天、天文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具体的科学运用。

在航天教育领域,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是相辅相成的。一堂优质的《航天科学课》不仅传递航空天文知识,更是孩子们实现梦想的重要起点。它帮助孩子们在脚踏实地的学习中,将仰望星空的梦想和希望转化为明天的现实。

相关知识

航天科普教育的新纪元:从“东方红一号”到“天宫课堂”
天宫课堂
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授课 “天宫课堂”第三课干货满满
《一堂好课》航天课重点已划好,来领走知识点啦
航天员一日三餐吃什么?航天微波炉随“问天”到太空
【航天科普】航天员是怎样健身的?
青少年航天科普课
航天科普走进海教园南开学校
“科教兴国”国家战略落地,一匹航天科普的业界黑马正疾驰而来
航天医疗,从航天员走向普通人

网址: 航天科普教育的新纪元:从“东方红一号”到“天宫课堂”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66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