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健康保2.0对比康惠保旗舰版哪个保险性价比高

健康保2.0对比康惠保旗舰版哪个保险性价比高

{保险市场变化无穷,曾经的重疾险舞台上,康惠保旗舰版和昆仑健康保2.0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这两款旧规产品在重疾新规的推出下,如今只能下架停售。

康惠保旗舰版2.0和健康保(普惠多倍版)分别是由康惠保旗舰版和昆仑健康保2.0升级而来的。既然产品已经停售了,学姐也就没有必要说了,现在学姐就来说说它们的升级版,康惠保旗舰版2.0和健康保(普惠多倍版)!

学姐先把康惠保旗舰版2.0详细测评放这里,对此有疑问的话可以看一下:

《康惠保旗舰版2.0重磅来袭!重疾新规下的它还香吗?》weixin.qq.275.com

一、康惠保旗舰版2.0和健康保(普惠多倍版)对比测评

老样子,根据产品的保障图我们就可以知道很多内容:

康惠保旗舰版2.0它主要是那种重疾单次赔付的重疾险产品,而健康保(普惠多倍版)又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它其实是一款重疾不分组多次赔付的重疾险产品,下面学姐来对比分析一下吧。

等待期对比

康惠保旗舰版2.0只有短短90天的等待期,而健康保(普惠多倍版)的等待期为180天。

想要保险公司进行赔偿的话,要保证发生保险事故(除意外事故)的时候已经渡过等待期,换句话说,等待期短了,对我们是有利的。

而健康保(普惠多倍版)的等待期比康惠保旗舰版2.0足足长了2倍……

哪个比较优秀?学姐应该不需要多说了。

重疾额外赔对比

首次罹患重疾如果是在60岁之前,康惠保旗舰版2.0设置了额外赔付60%的保额,健康保(普惠多倍版)的重疾额外赔付设置是重疾额外赔付50%保额,如果第一次患重疾是在保单的前15年。

其实重疾额外赔的设置能够更加保障家庭支柱的,大多数家庭的责任高峰期是在30岁开始,60岁结束。

学姐来给大家举例讲解一下:

老王和老李分别在30岁的时候购买了50万保额的康惠保旗舰版2.0和健康保(普惠多倍版),到了老王和老李48岁的时候,两人不幸都患了重病。老王罹上重疾的时候没超过60岁,属于合同约定的年龄范围内,就可以获得额外的赔付,也就是保额的160%,老王可以获得80万元。但是老李患重疾的时间点早已超出了保单前15年,据保险合同约定,健康保(普惠多倍版)的赔付是有要求的,只能根据100%保额、已交保费、现金价值,在这三其中选择最大的进行赔付,因此,如果最大者是100%保额,根据计算老李可以获得50万元。相对比下,康惠保旗舰版2.0当然更具有优势了。

提到这边,各位心里应该会认定,这一款康惠保旗舰版2.0更优秀,而健康保(普惠多倍版)不具特色!但其实并不是的。

>>健康保(普惠多倍版)的优势

健康保(普惠多倍版)属于重疾不分组可2次赔付的重疾险,也就是说,假设你第一次得到重疾,拿到了理赔金,像康惠保旗舰版2.0这种保险,如果其他附加保障没有在保险合同内,那么该合同就已经终止了。

而健康保(普惠多倍版)合同还是会继续为客户提供有效保障,这就意味着,在间隔期过后,如果客户不幸再次罹患重疾,还是能再次得到保障的!

怎么样,看起来不赖吧?但也并不代表多次赔付就一定比单次赔付好,想知道原因的,就点开下面这篇文章看看吧:

《重大疾病保险多次赔付比单次更划算吗?》weixin.qq.275.com

二、康惠保旗舰版2.0和健康保(普惠多倍版)哪个值得入手?

保险公司的这款康惠保旗舰版2.0以及健康保(普惠多倍版)皆很棒,但是无论是等待期还是重疾额外赔,康惠保旗舰版2.0都比健康保(普惠多倍版)更值得入手。

不过事实上这款康惠保旗舰版2.0和健康保(普惠多倍版)的注重点是不一样的,在康惠保旗舰版2.0的保障体系内,重疾险额外赔的侧重比更高,比较适合关注重疾额外赔的朋友,而健康保(普惠多倍版)则更加侧重重疾多次赔付,比较适合注重重疾多次赔的朋友。

当然,如果你想在做决定之前货比三家,在下面这篇文章里可能会有你想要的,学姐专门整理的哟,快来看看吧:

《十大值得买的热门重疾险大盘点!》weixin.qq.275.com


相关知识

康惠保(旗舰版2.0)重大疾病保险与和谐福满一生对比!
和谐福满一生对比康惠保旗舰版2.0重疾险怎么样?
康惠保旗舰版拱手让位,健康保2.0,这个产品有点好
创新前症保障,超高重疾额外赔付,康惠保(旗舰版2.0)强势出击!
康惠保旗舰版和健康保对比,选哪个好?
康惠保旗舰版2.0PK健康保普惠多倍版,到底哪一款产品更值得入手
互联网保险怎么选?康惠保2020和健康保2.0对比,哪款性价比高?
康惠保(多倍版)和健康保(2.0升级版)对比,选哪个好?
健康福 康惠保多倍版2.0 康惠保多倍版2.0 保险问答
健康保(2.0升级版)和健康有约(臻选版)对比,选哪个好?

网址: 健康保2.0对比康惠保旗舰版哪个保险性价比高 https://m.trfsz.com/newsview1286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