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刷小红书被推到一篇帖子,楼主问如何戒断利尿剂。我当时觉得很奇怪:利尿剂不是药品吗,为什么要专门戒断?翻了下评论区,大受震撼:原来楼主是因为减肥(?)
翻了ta其他帖子,发现真的好离谱:
为什么好多人认为减重=减肥啊!为什么会有商家宣传排尿多=减脂多啊!利尿剂不能减肥啊!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最直接的风险就是带来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利尿剂加速钾排泄,导致乏力、心律失常,严重时引发心脏骤停低钠血症:钠流失过多可能引起头晕、恶心,甚至脑水肿低镁/低钙:增加肌肉痉挛、骨质疏松风险其次是可能带来血压异常、心律失常、肾脏损伤、 激素与内分泌紊乱等诸多问题,而且身体为补偿脱水,反而会加重水肿问题。利尿剂是药物!是药物啊不是保健品啊!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但其实,这只是极端个例。在小红书上,每天都有大把年轻女孩子在问如何去水肿,妄图通过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以减轻体重、实现瘦身。但其实好多所谓的“水肿”,只是正常的生理性水肿,比如:
经期前水肿:激素波动导致水钠潴留( 口服避孕药也可能加重水肿)久坐/久站:重力作用使下肢静脉回流不畅。比如下午小腿明显发胀身体为补偿脱水轻微浮肿:比如早起眼睑肿、饮酒后次日脸肿高盐饮食:钠离子潴留水分,体重短暂增加1-2kg熬夜/压力:皮质醇升高造成钠潴留另一些是错误的减肥方式带来的水肿,比如:
高糖饮食糖分(尤其是精制糖)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而胰岛素会促进肾脏重吸收钠,减少钠的排泄,让身体“锁住”更多的水分奶茶、果汁、甜品中常见的果糖,在肝脏代谢时,会消耗大量ATP(能量),并产生尿酸。而尿酸竞争性抑制肾脏排钠。 长期高果糖饮食还会导致脂肪肝,进一步影响肝脏合成蛋白质(如白蛋白),降低血浆渗透压,加重水肿高糖饮食会加速糖化反应,使血管壁变硬、通透性增加,水分更容易渗入组织间隙,加重水肿低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肝脏减少白蛋白的合成,而白蛋白是人体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能够维持机体营养与渗透压。当白蛋白减少, 水分更容易渗入组织间隙,加重水肿(尤其是下肢和眼睑)。长期低蛋白饮食会影响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即使后来补充蛋白质,水肿仍可能持续蛋白质缺乏会导致肌肉萎缩和淋巴管功能下降,使组织液回流变慢,加重水肿读到这里,你是不是因为我接下来会说怎么健康地去水肿?No. 因为谜底就在谜面上,无非是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减少压力。而我真正想说的是,我们不应该排斥体内正常存在的水分,相反,认识到下面3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排出水分≠减肥;2)体重降低≠减肥;3)不应该只用体重数字评估身材和减肥效果。
读过我之前文章的朋友们大概知道,我花了10年跟进食障碍斗争(指路专栏:进食障碍相关),所以我特别能理解为什么有些人特别执着于体重数字的下降——因为他们把体重数字的升降与自己的人生成功与否锚定了。如果某天早上起来称体重,发现持平或者下降,就感觉自己轻盈又美丽,就感觉自己特别自律,能掌控身体、能掌控人生、能掌控未来;如果发现体重上升了一点点,就感觉天都塌了,自己是一个懒鬼、馋鬼、“体重都掌握不了怎么掌握人生”。可是,就算体重掉一点、涨一点,你就不是你了吗?几斤的体重,真的有那么大的影响吗?我们是否把体重数字看得太过重要了?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不用每天称体重,甚至不必每个月都称体重?
所以,今天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卖掉体重秤1年了,我现在感觉很好,不会再为体重数字焦虑,不会担心自己是否吃太多、是否会变胖,我变得比以前更平静了,也没有再厌食或者暴食。事实上,我也没有变胖或者变瘦,虽然力量涨了一些,但体重范围其实没怎么变化。注意,这里我使用了“体重范围”而非“体重”或“体重数字”,因为人的体重就是在一个范围内波动的,如果只追求一个固定数字,反而会让自己焦虑。
现在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不建议每天称体重:
体重本身存在自然波动每日体重受水分潴留(如高盐饮食)、排便周期、激素变化(如女性月经期)等因素影响,波动可达1-3公斤。频繁称重易引发焦虑,误导对减脂效果的判断。例如,运动后肌肉轻微炎症会导致水分滞留,可能使体重暂时上升。
体重定点的调节具有滞后性大脑通过瘦素和胰岛素等激素调节体重定点(Set Point),这一过程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短期体重变化无法反映真实的脂肪代谢调整。研究显示,持续健康饮食需4-6周才能逐步降低体重定点。
如果不做干预,人体是能自动调节体重范围的。ref:《我们为什么吃(太多)》
每天称体重会引发焦虑,影响精神状态每日称重可能强化“数字焦虑”,导致极端节食或放弃。华盛顿大学实验发现,节食后胃饥饿素水平长期升高24%,每日关注体重会加剧饥饿感。
减少脂肪需要时间燃烧1公斤脂肪需消耗约7700千卡热量,平均每天制造500千卡缺口(通过饮食+运动)也需2周才能减掉1公斤纯脂肪。每日称重无法捕捉这一缓慢过程。
而且减轻体重不等于减肥,因为:
减肥初期,减轻的体重主要来自水分和糖原的流失节食初期,体重下降主要来自肝脏和肌肉中糖原的消耗。每克糖原会结合约3克水,因此糖原耗尽时,大量水分随之排出,导致体重快速下降,但这并非脂肪减少。例如,低碳水饮食初期减掉的体重中,大部分是水分而非脂肪。
肌肉流失带来体重迅速降低低热量节食或过度运动可能导致肌肉分解(尤其蛋白质摄入不足时)。肌肉密度高于脂肪,流失1公斤肌肉可能使体重下降,但体脂率反而上升。韩国研究表明,频繁节食者减掉的体重中肌肉占比更高。有些人可能认为,肌肉少了不是更好看吗?有好多女孩子还费尽心思想减掉所谓的“肌肉腿”。可是, 肌肉不仅是“力量”的来源,更是代谢、激素平衡和抗衰老的关键。女性由于激素特点(如雌激素波动、更年期影响),肌肉流失(少肌症)的危害比男性更显著,具体有:
1)基础代谢下降,更容易发胖,且更容易在腹部堆积脂肪;
2)增加骨质疏松风险,更容易骨折;
3)肌肉可以支撑皮肤,因此肌肉流失会带来体态问题(比如含胸驼背和小腹突出是因为核心肌群无力)和皮肤松弛问题(比如下颌模糊是因为皮肤支撑力下降);
4)激素紊乱,因为肌肉也会分泌一些激素, 如鸢尾素(Irisin),能促进脂肪分解、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5)体能衰退、容易疲劳,生活质量下降。
所以,每一块肌肉都是上天的恩赐,我真希望每一位女性都不要厌恶自己的肌肉,要追求更强,而不是更弱啊!
总结一下就是,减脂是代谢和激素的系统工程,体重只是参考指标之一。耐心与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改变才是核心。 如下图所示。
对于想减肥的人来说,如果真的希望尽量科学地评估减肥效果,我能想到的建议是:
每周称重1次:固定时间(如晨起空腹)测量,观察长期趋势而非单日数值。或者两周一次、一月一次都可以,因为脂肪的减少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结合多维指标:测量腰围、体脂率,或拍照记录体型变化。同样将周期尽量拉长。关注行为而非数字:优先评估饮食质量、睡眠和运动习惯,而非体重绝对值。但对于BMI在正常范围、身体指标正常的女性,我想说,不要减肥。你甚至没必要经常称体重。体重只是一个数字,只要健康就好,这个数字是大是小根本不重要。
最后,对于有进食障碍的朋友们,我想说,请放弃对食欲、食量、身材和体重的控制,把控制权完全还给身体。你要做的就是多去听身体的感受,不要用意志或所谓的“理性”要求自己如何如何。体重和快乐不挂钩,体重和人生是否成功也没有一毛钱关系。请爱自己。请允许自己享受食物。食物只是食物,它们既不会爱你、安慰你,也不能惩罚你、伤害你。只要顺应身体的需要,你不会变胖也不会变丑,反而会更快乐、更健康、更美丽。
最后的最后,祝大家都不再被体重数字困扰,得偿所愿。
相关知识
体重秤怎么看,称体重的称怎么看
为什么明明感觉身体瘦了,体重却不掉秤?减重不等于减肥
关于【减肥10天了,为什么不掉称】
为什么我训练后体重增加了?
衡好EMS按摩体重秤,不仅仅是称重
【体重秤】体重秤不准怎么办 体重秤怎么看
为什么你减得好好的,体重不动了?减肥中不掉秤的10个原因
苏宏身高体重秤健康秤,人体称,健康称体重称,成人体重秤怎么样
为什么你的体重秤称不了你的健康?揭秘体脂率的真相!
meilen体重电子秤怎么换电池?
网址: 写于卖掉体重秤1年后:为什么我不再称体重了?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14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