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日前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同时,“减肥4年后绝大多数人恢复之前体重”话题冲上热搜。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肥胖,全球健康公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全球每8人中就有1人患肥胖症。按世界现有人口计算,全球有约10亿人肥胖,另外还有25亿成人(18 岁及以上)超重。肥胖已经成为全球的健康公敌,世卫组织将其列为十大慢性病之一。
当前,BMI(身体质量指数)是定义肥胖的核心指标,BMI的计算方式是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BMI达到24且低于28为超重,达到或超过28为肥胖。今年1月,《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布报告提出,判断肥胖是否为疾病不能只依赖传统的BMI计算,还需在测量体脂、腰围等指标的基础上,评估个体的客观疾病体征与症状。
央视新闻截图。
今年3月4日发布的《2025世界肥胖地图》指出,2025年中国高达41%成年人伴有高BMI(≥25kg/m^2),9%的成年人伴有肥胖(BMI ≥ 30 kg/m^2)。预测2030年,中国成人超重/肥胖人数将超过5亿。如果按照中国超重/肥胖的BMI诊断标准(24 kg/m^2和28 kg/m^2),这一数字将会更高。
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公众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
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指出,超重和肥胖症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并引发一系列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严重残疾和过早死亡。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超重和肥胖症导致的死亡在全因死亡中占比由1990年的2.8%,上升至2019年的7.2%;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死亡中占比由1990年的3.9%,上升至2019年的8.0%。
肥胖的破坏力可能仍然远超想象。就算减肥成功,有些肥胖遗留的“后遗症”也难以抹除,甚至不可逆转。
“溜溜球效应”,减肥的痛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谢玲玎日前在采访中表示,减重人群在结束减重约一年后,有30%至50%的人会出现体重反弹情况。而在四年内,几乎绝大部分人都可能回归到减重前的体重状态。
2021年牛津大学研究团队在《英国医学》期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用将近6万例曾患有超重、肥胖且施行过减肥行为的参与者组成模型进行数据统计,平均随访时间为2年,最长30年,最终得出结论:每减轻1公斤体重,体重就会以每年0.13-0.19公斤的速度更快反弹。
早在2001年,一项发布在《美国临床营养杂志》盘点了29项长期减肥研究结果的分析发现,绝大多数肥胖患者在减重后2年后就会反弹50%以上,5年后会反弹80%以上。
减重年限与反弹的身体重量。来源:PubMed
减掉的体重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反弹,这就是“溜溜球效应”。为快速减重而极端节食,体重前期会快速下降,但因饮食不合理造成生理或心理产生不良反应而恢复以往过量摄入的饮食,进而导致体重快速反弹,如此循环往复。
管不住嘴,先别着急怪自己
很多人陷入“减肥-反弹”的恶性循环时,往往将过错归结于自己的意志力松懈、放纵了自己。减肥成功后“松一口气”,然后重新陷入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心理因素固然是原因之一,久坐不动、开车出行、外卖易得等环境因素也容易让人不知不觉在活动量减少的同时摄入更多的能量。
除了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之外,身体的遗传因素和生理基础也不能忽视。减肥后,身体会激发“自私”机制,认为体脂减少会危害生存,基础代谢率(BMR)下降,身体会努力维持原有的体重。
2024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脂肪细胞会“记得”肥胖,曾经肥胖带来的细胞变化在成功减重2年后仍然存在。这些“胖过”的脂肪细胞对糖和脂肪有更多渴望,一旦接触高脂肪食物就可能快速反弹。
除了脂肪细胞,“激素小分队”也在暗中捣鬼。脂肪细胞能分泌一种和食欲密切相关的激素“瘦素”,当食物充足的时候,瘦素作为信使会传递“够了”的信号给大脑,帮助人类抑制食欲。《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减重之后,瘦素会下降,生长素会上升。瘦素下降导致食欲增加、代谢率降低,而生长素上升会让饥饿感增强。而由胃分泌的饥饿素上升也为食欲“添油加醋”,身体会整天感觉到“想吃”“这个好香”“那个也好香”“多吃点东西吧”。
“易胖基因”作祟也容易导致体重反弹,目前已有研究表示有750余个基因确定与肥胖相关,如肥胖相关基因、黑皮质素4受体等。这些基因的某些点位一旦发生变异,会让人经常感觉饥饿,不容易吃饱,并且更有欲望摄入高脂肪、高碳水、高蛋白的食物,从而导致代谢紊乱,体重、体质量指数、腰围等出现异常。《科学》杂志发现,FTO基因变异者体内饥饿素高于正常水平,食欲调控能力天生较弱,看到炸鸡、蛋糕等高热量食物时大脑会疯狂“尖叫”。
除此之外,还有研究表示肠道菌群对体重反弹也有“贡献”。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显示,肥胖者的肠道菌群更擅长从食物中“榨取”热量,甚至能“绑架”大脑让你渴望垃圾食品。
相关知识
国家卫健委“喊你减肥”!减肥为何会陷入“减重
国家喊你减肥啦!卫健委减肥食谱春季版
国家喊你减肥啦!
春天啦!国家喊你减肥!
国家喊你减肥啦!看完...
“国家喊你减肥啦!”是民心工程
“国家喊你减肥”:别以为这只是句玩笑!
国家卫健委喊你减肥了!中医支招如何科学“变瘦”
国家喊你控制体重啦!科学减肥指南奉上→
国家卫健委手把手教你科学减肥
网址: 国家卫健委“喊你减肥“!减肥为何会陷入“减重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15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