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闹钟响起,意识朦胧中想到要上班,而且今天才星期二,离周休还有三天,一股抵触情绪油然而生。
办公室的门被大力推开,众人吓一跳,小陈把手上的材料重重一放,身子也重重坐下,脑海里那个要辞职的念头又一次出现。
手头的工作,闭着眼睛都可以完成,今天重复昨天,明天又重复今天,感觉日子越来越无滋无味,要不要换个工作?要不要辞职的想法在日复一日的重复里跌跌撞撞又出现。
看着手机里的工资打卡信息,委屈不由生出,明明上个月我的工作量是最高的,加班是最多的,工资没有涨,还因为抽查到一个部件有瑕疵被扣了钱,真是失望啊,要不要辞职的想法又在脑海旋转。
这些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你也有过?其实作为职场人的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辞职的念头,因为我们都经历过职业倦怠期。
01.什么是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是缘自心理的疲乏,它让你失去了工作的兴趣,奋斗的动力。
世界卫生组织将“职业倦怠”添加到第十一版的《国际疾病分类》中,将它看作一种职场上的现象,但并不认为它是一种疾病。
早先的职场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会影响工作积极性、磨灭工作热情的现象。而现在的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在重复的劳作过程里,所产生的疲惫和厌烦情绪,提不起工作热情,只是依仗着惯性来工作,这样的状况被称为“职业倦怠期”,职业倦怠现在是一个被关注的话题,据调查,人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就职一年左右就可能产生职业倦怠。
职场人在提不起工作兴趣的同时大多会产生离职的想法,虽然最后离职不成功的人是大多数,但那不是因为他突然就对工作提起了兴趣,更大一部分是经济的原因,这些原因可能是房贷的压力、养育孩子的压力和赡养父母的压力,甚至可能是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心态阻止了他离职的脚步,离职后找到的下一个岗位不一定比现在的岗位职更好,亦或是喜一个岗位还没有找好等等的原因。
每一个职场人一辈子的职场生涯里都有过离职的想法,我也不例外,几十年的工作经历里,这样的想法也曾多次出现,最后都被现实打败,养家糊口就是阻止我离职的最大理由,再者就是这份工作虽然辛苦,却是我所熟悉的,工作程序熟悉、环境熟悉、同事熟悉,这些也是很难离职的原因,最终只能默默消化那些困扰,带着新点燃的热情重新投入工作。
02.职业倦怠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
1.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沦为“企业睡人,工作没有了新鲜感和成就感
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者只靠惯性支撑工作的人称之为“企业睡人”。
职场人如果长期在一个岗位重复一种工作,而且随着工作程序的越来越熟悉,最初的新鲜感越来越少,难免产生厌倦情绪,除了熟练程度增强,个人的职业成长得不到提升,激励机制再跟不上,那么在工作时没有兴趣,打不起精神,只靠惯性支配自己的工作,这样的情况下产生职业倦怠的几率就很大。
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不管什么样的工作,职业倦怠都会出现,如果你一段时间内身体疲惫,想起工作就情绪低落,甚至出现厌恶情绪,造成这些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工作岗位的压力,也可能是对重复性工作产生的厌倦。
这样的情况在职业人的职场生涯随时可见,就像有的人在几十年的工作里,工作的熟练程度不容置疑,但是上级对此视而不见,对你默默的付出不闻不问,在经济收入上也得不到体现,让你觉得委屈,也让你觉得不值,这种时候倦怠感油然而生。
2.工作压力大,经济收入不对等,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感
心理学说职业倦怠感是一种由长期过度的压力导致的情绪、精神和身体的极度疲惫的状态。
据调查,人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特别是工作压力大的工作,比如学校的老师和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除了工作的繁重以外,精神上的压力不可小觑,他们经常处于过度压力状态,这些都会导致情绪、精神和身体极度疲惫。
比如,工作一两年的护士和老师特别容易提出离职,而且走得和干脆,完全没有留恋。
一个离职的同事和我说:“我还年轻,身体好、头脑灵活,学什么都快,即使重新找一份工作也有资本,何必圈在这里忙忙碌碌,社会地位不高,收入甚至没有工勤人员多,我耗在这里在辛苦里消耗着我的青春,我觉得不值得”,我默然,人家说的不是假话。
还有一种就是工作多年,职业前景已经可以看得见没有多大提升的希望,要是经济也没有多少的压力,提出离职的也不少。前段时间,著名的熊芳芳老师离职,她在离职报告上写的就是“想按自己的想法活一次,生命无法从来,不愿一生被人安排”,这样婉转的说法隐藏的可能也有工作压力大,对重复、枯燥的职业厌倦的原因。
3.在不断累积的“倦怠因子”中,陷入一连串的恶性循环
畅销书作家拉金在《如何控制自己的时间和生活》一书里提到对外界刺激保持敏感是人的本性之一,一旦这种本性得到削弱,各种问题随之产生。
根据国际标准,职业倦怠包括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三个指标。
职业倦怠真是如此可怕吗?不就是心情不好,缓缓不就过去了吗?其实没有那么简单。
我们身边不乏觉得工作没有意义,对工作患得患失又觉得工作无聊的人,他们带着混一天算一天的态度,重复着每天工作的节奏,随着“倦怠因子”的不断积累,量变引发质变,恶性循环又不断加剧职业倦怠感。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工作效率明显降低,甚至陷入工作失误造成损失,接着又造成情绪沮丧的恶性循环里,工作出现差池,被领导批评,被同事责怪,自己的心里也窝着火气,这火气爆发出来就要发生摩擦,势必又影响人际关系,也会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
03.职业倦怠感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该怎么样去减轻职业倦怠带来的影响呢?
1.一化,不回避职业倦怠,学会自我调节,懂得科学化解工作压力
西方有句谚语:聪明的人知道如何获得想要的东西;而真正智慧的人则知道如何放弃那些自己并不想要的东西。
人在任何时候都有压力,而职场就没有感受不到压力的地方。业绩、人际关系、金钱、产品质量、客户态度等等都可能产生压力,有时候被压力紧张得透不出气,产生焦虑情绪:有时候遇到挫败和失落,又产生疲惫心态对工作完全失去了兴趣,因而不断否定自己,这时候你就是陷入了职业倦怠期。
这时候要及时调整心态,不要强迫自己去反思,更不要过分苛责自己,增加负罪感。可以重新审视分析事情发生的前后原因以及现状;要求适当减轻工作量和工作深度,让自己紧绷的神经和精力得到舒缓,也不要斤斤计较,反复告诉自己为一时置气损失自己的职业前途得不偿失。
我一个同事在病人莫名其妙的投诉后被一个领导不问青红皂白大批特批,她据理力争无果,一气之下她提出了辞职,我们都为她不值,极力安抚她劝她留下,因为她真的是一个技术全面的好医生,可惜她就是堵着一口气,扔下辞职报告走了。
而我们另一位领导调了监控看了事情的全过程,知道冤枉了她,主动打电话给她,让她休息几天,让她趁假期出门走走,自我调节一下,果真等她回来又是一个满血复活的好医生。
后来我们分析,其实那段时间,科室太过忙碌,每个人的压力都太大,导致只要在岗的人都处在高压状态里,身体疲惫的同时心理压力同样大,而且没有时间去舒缓绷紧的神经,一点点火花就会引爆。还好一个会保护下属的领导化解了她的倦怠期,也因此给单位留下了一个好医生。
2、二提,重新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增强工作乐趣,克服职业倦怠期
富兰克林这样说:“在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不是那些找到自己喜欢职业的人,而是那些喜欢上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人。”
当我们遇到了职业倦怠期,我们必须调整心态,分析现状并且审视自己,为自己的处境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评估,这时你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是要辞职吗?辞职后还找得到比现在更好的工作吗?重新找到的工作以后会适应吗? 能胜任吗?问答完成后,重新审视自己的答案,要是回答得犹犹豫豫,那说明你不适合辞职,只能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目前的工作,寻找更好的方法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能适应自己的岗位。
比尔。盖茨的10大优秀员工准则中的第5条是:具有远见卓识,并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1.对周围的事物要有高度的洞察力 2.吃老本是最可怕的 3.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4.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未来的工作 5.做勇于创新的新型员工。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你可以不断增强自己的工作技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在胜任工作的前提下让工作不断精进自己技术的含金量,比如工作效率有所增加、简化工作程序精进技术、让自己重新开发这份工作的乐趣,当你完全掌控这份工作,获得充足的成就感的时候,也会有长久保持工作的热情,职业倦怠期也会减少。
就像著名企业家董明珠,她在任何时候都是个活力满满的人,我看过她的几个访谈,她是工作狂,为工作不予余力,为格力奉献了她的半生心血,她的职业生涯可以用强悍形容,难道她没有职业倦怠过,我想肯定不会。她说:“人生最大的挑战就是做好你自己”,她就是把普通的工作变成热爱的工作的典范,所以她在工作上遇到任何困难都会想办法解决,始终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她人生虽然充满挑战但她也乐在其中。
3.三分,学着把困难的工作分解成几个部分,并且为自己完成的每一个目标鼓掌点赞。
从心理学上看职业倦怠感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能力恐慌”,指自身的能力素质及环境的因素的影响,不能及时有效完成相关的工作和任务,进而产生的忧患意识。
.在你感觉对工作兴趣有锐减的时候,你就该注意了,也许你的职业倦怠期到来了,不要消极地评价自己,职业倦怠期是每个职业人都会碰见的事情,只要你做好一些小事,有了收获的时候,折磨你的工作也许就会以另外一种形象出现了。
能力恐慌出现时还有害怕失去工作的恐慌也会出现。随着时代进步,原来的一些手工工作慢慢被机械操作代替,单位减员就势在必行,而同样的岗位别人坚持不懈学习改进提升技术含量,而有的人还在坚持吃老本,那么最终失去工作就在所难免,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职场人不能逃避的,也避无可避。
想生存就只能适应,每个职场人的最大保障就是能力,只有能力高才能体现出价值,有了价值才会有保障,而能力是靠学习和不断的总结得来的,坚持学习进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危机来临的时候化险为夷。
①.首先我们要把工作定下一个目标,其实就是目标管理,学着把目标分解成几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完成。
比如我从一个写作小白开始学写作,最大的目标就是能登上头条青云榜,那么首先第一步就是要成为原创作者,所以买课程参加学习,坚持发稿,最终成了原创作者,接下来继续学习,继续发稿,继续参加青云榜的评选,争取自己的文章登上青云榜单,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任务。
在此期间每完成一个目标就给自己点赞庆祝,这样做可以增强自信心,在工每个目标完成的过程也会发现问题和不足,在修正这些错误和不足的同时 既可以精进自己的方式方法,改正自己的不足,也可以收获攻坚克难的快乐和振奋自己消极的工作态度。
②.保持进取精神和乐观心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许只要换个角度看自己,学着欣赏自己,认真发挥出自己的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无力感,不必把自己困在压力中,有时候危机就是转机,查找自己的存在价值,认清自己的职业表现,必要的时候重新做职业规划,这样做了就能更快走出职业倦怠期。
04.结语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当这种感觉出现的情况下,我们就应该注意了,职业倦怠感的产生会对职业人的身心造成影响,可是为什么职场人都会经历倦怠期?因为长期重复同一种工作,工作没有了新鲜感和成就感;在工作中感到压力大和经济收入不公平。
那么,我们该怎么顺利渡过职业倦怠期呢?
1.首先不要苛责自己,不回避职业倦怠,学会自我调节,懂得科学化解工作压力。
2.重新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增强工作乐趣,克服职业倦怠期。
3.学着把困难的工作分解成几个部分,并且为自己完成的每一个目标鼓掌点赞,增强自信心。
经过这一系列的自我修正过程,相信我们的职业倦怠期会有所缓解,我们就能用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工作态度维护好我们赖以养家糊口的工作。
相关知识
不想上班怎么办?5招带你走出职业倦怠期
职业倦怠:不想上班只想“躺平”,怎么办?
周一起床不想上班?“职业倦怠”如何克服和缓解
遇上职业倦怠 怎么办
刚过40岁不想上班怎么办?走出职业倦怠期,聪明人都会这么做
应对职业倦怠,67.8%受访职场人士期待用人单位加强人文关怀
职业倦怠,真的不仅仅是感到有点“压力”
工人日报关注:“职业倦怠”能靠“精神离职”解决吗?
职业倦怠期应对策略
调查显示超九成受访职场人有倦怠感,该如何缓解?
网址: 天天不想上班想辞职?3招教你化解职业倦怠症,迈入职场爆发期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35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