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北京发布“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二十条” 打造健康成长全方位支持环境

北京发布“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二十条” 打造健康成长全方位支持环境

  近日,《关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身心健康二十条”)发布,首次将提升学生体魄和心理素质一体规划。北京市教委表示,本市将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各方资源,打造学生健康成长全方位支持环境。

  全员体育提升心理韧性

  该文件明确了五育融合、学校主导、家庭育人、社会参与、组织保障5大部分明确20项具体措施,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身心健康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身心健康二十条”提出,突出全员美育实践,深化劳动教育“一校一清单”制度,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多渠道服务供给。市教委表示,强化五育融合,重点是使学生自身强,让每一“育”都作用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拥有未来成长需要的强健体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能够从容面对未来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

  市教委介绍,将结合本学期初发布的“体育八条”,发挥体育思政育人的重要作用,课内、课间、课后服务一体化设计,重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运动内驱力。一些具体举措被写入文件,包括体育课“能出汗”,各学校或集团校每年春秋季分别举办1次体育节或运动会,组织开展师生全员参与的跑步活动,大力发展青少年“三大球”,开展“班级赛”等全员体育比赛活动,提升学生心理韧性、抗挫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合作与对抗中实现身体和心理同步成长。

  成长档案提供精准支持

  市教委将完善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全面记录学生身心发展、学业表现、兴趣特长、成长历程、师生互动、家校沟通等情况,加强学生发展情况跟踪分析,定期向家长反馈,提供个性化发展建议。

  有条件的学校将试点设立“成长导师”,结合成长档案,为需要引导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各类学习小组、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学伴”等互助机制将落地,鼓励每名学生至少参加1个兴趣小组或社团,在不同群体合作中学习沟通技巧。

  各校将建立“师生对话日”“心灵信箱”“午餐面对面”等沟通机制,鼓励教师成为学生的“大朋友”;在公共区域布置心理角、互动墙、减压装置等,打造“心灵加油站”。同时,市教委将引导学校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切实减轻教师的非教育教学负担。

  目前,本市已启动中小学全员教师身心健康教育实训,针对校领导、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班主任、学科教师4类不同群体设计培训课程,计划3年内实现市、区、校三级培训全覆盖,提高教师健康素养和服务学生身心健康的能力。(光明网编辑牟舒琳整理 来源:北京日报)

[责编:孙鹏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知识

北京发布“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二十条” 打造健康成长全方位支持环境
将近视、心理健康等纳入监测 详解北京“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二十条”
北京大学:环境健康列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第三个二级学科
北京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管理要求.docx
热烈庆祝北京大学“环境健康系”成立!
北京中小学校幼儿园全面开学 开展健康教育打造平安校园
“健康大礼包”点亮新学期!北京发布中小学“体育八条”
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主题活动举办
“身心健康二十条” 怎样更好呵护中小学生?
北京市32所大中小学入选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

网址: 北京发布“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二十条” 打造健康成长全方位支持环境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42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