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术后长期卧床会引起哪些并发症?早期下床活动有啥好处?医生告知

术后长期卧床会引起哪些并发症?早期下床活动有啥好处?医生告知

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需要定期运转才能保持良好状态。古话说得好,久坐伤身,久卧伤气。这句朴实的农谚背后,藏着深刻的医学道理。

很多患者和家属常有一个误区:手术后就该好好躺着休息,多卧床才能促进伤口愈合。殊不知,长期静卧不动,反而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手术后不当的过度卧床休息,就像给身体上了一道无形的枷锁,限制了全身各个系统的正常运作。医学角度来看,人体的各大系统都是依靠一定程度的活动来维持功能的。这就像一辆停放过久的汽车,各个零件会因为缺乏使用而变得生锈迟滞。

长期卧床首当其冲影响的是肌肉骨骼系统。静躺不动短短一周,肌肉就会开始萎缩,每天约损失1-3%的肌肉质量。这不是小事,特别对于年长者,肌肉恢复起来异常艰难。

一位资深骨科医生打趣道:人的肌肉就像银行存款,年轻时容易存,年老后特别难积累。长期不活动,肌肉强度下降,骨质也会流失,最终导致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让患者变得虚弱无力,甚至引发骨折风险。

循环系统也是卧床的受害者。人体的血液循环部分依赖肌肉的收缩来推动静脉血回流心脏。长期卧床,失去了这个自然的泵浦机制,血液容易在下肢淤积。

试想一下,这就像原本畅通的河道被堵塞,水流变得缓慢,容易沉积淤泥。医学上,这表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风险。一旦血栓形成,若脱落进入肺部,还会引发致命的肺栓塞。研究显示,手术后不活动的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比早期活动的患者高出约5倍。

呼吸系统同样深受其害。长期平躺,肺部的下叶因重力作用血流增加但通气减少,加上肋间肌活动减少,呼吸变得浅而快。

这种情况下,肺部分泌物难以排出,就像水管长期不流通,容易滋生污垢。医学上,这会增加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风险。特别是年长者或本身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这类并发症出现的几率更高。

皮肤和软组织也会因长期受压而出现问题。身体与床面长时间接触的部位,如尾骨、臀部、足跟等处,血液循环受阻,营养供应不足,容易形成褥疮。

褥疮就像冰山一角,表面看到的损伤只是一小部分,深部组织的损伤往往更严重。一旦形成深度褥疮,治疗周期漫长,甚至需要手术修复。

消化系统的功能同样会被卧床削弱。长时间不活动,肠蠕动减慢,就像工厂的传送带速度降低,生产效率下降。这会导致便秘、食欲下降,甚至肠梗阻。更不用说长期卧床还会影响胆汁排泄,增加胆结石的风险。

泌尿系统也不能幸免。长期卧床,尿液在膀胱中停留时间延长,细菌容易繁殖;加上姿势的限制,排尿不畅,尿路感染的风险大增。尤其对于年长者,这类感染可能引发全身性的炎症反应,甚至导致败血症。

从心理层面看,长期被禁锢在床上也是一种折磨。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活动和交流。长期卧床会导致感官刺激减少,容易引发焦虑、抑郁和认知功能下降。有研究表明,卧床患者的谵妄发生率比早期活动的患者高出近3倍。

鉴于卧床的诸多弊端,现代医学强调手术后早期适当活动的重要性。那么,早期下地活动到底有哪些好处呢?

首先,早期活动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适度的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淤滞。这就像定期疏通水管,保持血液的畅通流动。研究显示,手术后24-48小时内适当活动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降低。

其次,早期活动能够保持肌肉强度和关节灵活性。适当活动就是给肌肉骨骼系统的维护保养,减少了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的可能。手术后每提前一天下床活动,患者的肌肉恢复速度就能加快约5%。

呼吸系统也从早期活动中获益匪浅。直立或活动时,肺部扩张更充分,呼吸更深,有助于痰液排出,降低肺部感染风险。这就像定期通风的房间,空气更新鲜,细菌难以滋生。

消化系统的功能也会因活动而改善。适当活动促进肠蠕动,缓解便秘,改善食欲。研究表明,手术后早期活动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缩短了12-24小时。

从心理层面看,早期活动让患者重获部分自主权和成就感,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加速康复进程。很多医生观察到,能自己下床活动的患者,情绪明显更积极乐观。

当然,手术后的活动并非越多越好,而是需要循序渐进。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活动计划。活动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从简单的床上翻身、床边坐立,到病房内行走,再到楼梯训练,逐步增加强度。

对于刚做完手术的患者,可以从床上简单的肢体活动开始,如脚踝的屈伸运动、深呼吸练习等。待身体状况允许,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尝试下床坐立。随着恢复的进展,可以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

重要的是,活动必须在安全和适度的前提下进行。若感到不适、疼痛加剧、心率异常升高或出现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并通知医护人员。特别是大手术后或有特殊情况的患者,活动前务必征求医生的建议。

不同的手术类型,其活动建议也有所不同。如腹部手术后要避免剧烈活动和重物搬抬;骨科手术后需注意保护手术部位,可能需要使用辅助工具如拐杖或助行器;神经外科手术后可能需要更加谨慎,按照医嘱逐步增加活动量。

面对手术后的康复,患者和家属需要摒弃旧观念,积极配合医生的活动指导。记住,适当的早期活动不是对伤口的伤害,而是对全身的保护。就像一台机器,适度的运转能保持其性能,而长期闲置反而会使其功能退化。

手术只是治疗的一部分,科学的康复是痊愈的关键。与其躺在床上担心伤口,不如在医生指导下适度活动,让全身系统都保持良好状态,为伤口愈合创造最佳环境。毕竟,人体的修复能力在于整体的平衡,而非局部的静止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康复不能等,活动要趁早。愿每位经历手术的朋友都能科学康复,早日回归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中国骨科手术后加速康复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外科手术后早期活动的临床价值》中华外科杂志
《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中国医师协会
《现代康复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相关知识

术后长期卧床会引起哪些并发症?早期下床活动有啥好处?医生告知
长期卧床的十大并发症
长期卧床的十大并发症及护理
老年人在床上的“隐形杀手”?医生: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长期卧床需警惕:十大并发症及预防护理
腹腔镜术后卧床护理.pptx
长期卧床引起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怎么办
长期卧床的失能老人如何防范多种并发症
长期卧床无法起身应如何处理
为何老年人不能长期卧床?

网址: 术后长期卧床会引起哪些并发症?早期下床活动有啥好处?医生告知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54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