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夏至养生关键祛湿 八招排除体内湿气

夏至养生关键祛湿 八招排除体内湿气

夏至养生关键祛湿 八招排除体内湿气

夏至是24节气的第10个节气,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自太阳黄经达90时始。夏至的到来也标志着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即将到来,高温多雨的天气,让人容易出现四肢沉重、恶心、食欲差、失眠等症
夏至是24节气的第10个节气,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自太阳黄经达90时始。夏至的到来也标志着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即将到来,高温多雨的天气,让人容易出现四肢沉重、恶心、食欲差、失眠等症状,这就是湿气重的表现。所以在夏至节气要注意清热祛湿,那么夏至湿气重怎么办呢?排湿毒是首要任务,下面几招教你排除体内湿气。
夏至湿气重该如何应对?
仲夏季节,潮湿的空气加上持续高温,人几乎天天在“蒸桑拿”,这样的季节最重要的是排湿毒。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湿气通于脾。厚重的湿气把脾捆绑起来,叫做“困脾”,会出现头昏、四肢沉重、恶心、食欲差、大便不成形、胃脘胀气、舌苔腻。为了解决这些困扰,排除湿气可参考以下几招。
一、泡脚祛湿效果好
很多人都知道冬天用温水泡脚有利于健康,其实,夏天用温水泡脚对养生也有重要的作用,对脾胃功能不好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因为脾胃功能不好,容易被湿邪侵犯,用藿香煎汁泡脚,是夏季祛除湿气、消解暑热的好方法。
具体方法是:取藿香30~50克,加水2000毫升用大火煎煮至沸后改用小火煮至1000毫升左右,滤出汁液,药渣再加水2000毫升煮至1000毫升,混合2次所煎汁液,倒入盆中,待水温40℃左右时浸泡双脚,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
二、按摩排水胜桑拿
相比北方的干燥,岭南天气湿闷,夏季常让人闷出一身汗,被不少人玩笑称为“免费桑拿”。桑拿是懒人的排水招数,但洗桑拿过程中往往出汗过多,并不利于心脏健康,这种被动的出汗方式也不适合炎热的夏季,尽管这样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排除体内的湿气。洗温水澡,并稍稍按摩是更为健康的选择。
通过温水澡让身体少量出汗,配合简单的按摩手法,或是在运动后,待汗液风干再温水洗澡,都能起到一定的排水作用。
2024-06-10

1、泡脚祛湿效果好 夏天用温水泡脚对脾胃功能不好的人来说,是祛除湿气的好方法。可以用藿香煎汁泡脚,帮助消解暑热。2、按摩排水 洗温水澡并稍作按摩,通过温水让身体少量出汗,有助于排水。运动后待汗液风干再温水洗澡,同样可以祛湿。3、传统艾灸祛除体内湿气 艾灸具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适合...

西瓜:西瓜含水量丰富,在炎炎夏日食用可以迅速补充体内水分,同时帮助消除暑气。但切记不要将西瓜放置过冷,以免对胃部造成刺激。苦瓜:苦瓜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特别适合在夏季食用。其凉性有助于解暑降温,缓解因高温天气带来的烦躁情绪。胡萝卜:胡萝卜既可生吃也可煮食,其清爽的口感深受人们喜爱。然而...

1.调息静心 夏季炎热宜调息静心,即“心静自然凉”。听慢音乐是一个调息的好方法。音乐中的音符也含有阴阳五行的元素,和节奏快的音乐能增强体内阳气、助人兴奋的效果相反,舒缓音乐可以帮助呼吸慢下来,让心脏得到休息。2.吃一些养心的食物 玉竹、麦冬、百合,泡水喝能够养心阴、清心火的作用。有些人不...

1.多补水 要午休 我国有些地方有谚语说:“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这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这个时节的懒散。医生提醒,首先要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夏日昼长夜短,午休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时气候开始炎热,是消耗体力较多的季节,要注意...

湿气重的七个表现包括舌苔厚腻、胸闷、四肢或身体沉重、疲乏、关节发紧、头昏沉、易困倦和记忆力减退等。如果发现自己有其中的两到三种症状,就应当重视起祛湿了。泡脚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养生方法,不仅能舒缓疲劳、帮助入睡,还能祛湿寒,为健康打下良好基础。孙俪推荐了一款古法配制、真材实料的草本泡脚...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赶走湿气的10个好习惯 0次阅读初伏怎么排出湿气 0次阅读湿气重怎么调理 8招让你赶走湿气精神佳 0次阅读去湿气小妙招是哪些? 0次阅读三伏天怎样去湿气 0次阅读湿气重的表现症状 0次阅读

相关知识

【祛湿粥】体内湿气重怎么去除 9款最去湿气的祛湿粥
六种习惯会让湿气缠身 妙招帮你祛除湿气
体内湿热重怎样祛除 6招帮你祛湿热
夏日祛湿养生术,八道佳肴让你远离“湿气”困扰
吃什么祛湿排毒 四食谱去除体内湿气
祛除体内湿气的方法
夏季湿气重会变胖吗 祛湿有五个妙招
湿气一除百病消 如何祛湿很关键
夏季养生:如何祛湿和除湿,家用除湿机是必备的
湿气是万恶之邪 八招教你排排湿气

网址: 夏至养生关键祛湿 八招排除体内湿气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63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