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苏恬(湘潭大学)
11月25日,央视新闻报道的“现实版凡人歌”故事引发热议:39岁的谭家志在经历公司辞退后,投递几百份简历未被录用,而此时妻子患癌,为担负起家庭重任,他在菜市场租摊位创业,谱写出凡人微光的励志故事。除了对谭家志的点赞和鼓励之外,许多网友认为中年失业的情况并不是少数。由于“大龄”限制,中年人难以重返职场,养家糊口的责任让他们陷入“困境”,而这背后体现的是职场招聘的残酷现实。
随便点进一个招聘启示可以发现,任何岗位和行业几乎都对年龄有着刚性要求。当下,“年龄需符合35岁以下”的用人要求在各种企业招聘中普遍存在,35岁似乎已经成为职场中的“生死线”。从法律角度来看,这种规定本身就是一种明显的年龄歧视,侵犯了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不仅如此,由于企业普遍与员工签订几年期的短期合同,年龄的限制就使得诸多员工在合同到期后,由于“大龄”而失去核心竞争力,从而导致中年失业的现象不断发生。
而从社会角度来看,职场招聘中的“年轻化”趋势使得大多数职业都变成“吃青春饭”,社会焦虑情绪持续上升,许多中年员工时刻面临着失业或被边缘化的风险。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也对人才流动机制产生一定的破坏,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资源,从而可能导致社会内卷和僵化,不利于社会的整体发展。
面对中年失业的职场困境,我们不禁要问:难道“大龄”员工在职场中真的不具备优势吗?
从行业特性来看,一些技术更新快、工作强度大的行业对年轻员工的需求更明显,这些行业往往要求员工具备快速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的能力,因此企业普遍倾向于招聘年轻人,认为他们更具活力和学习能力。但事实上,许多专家认为,35岁以上的求职者往往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心态,能够为企业带来稳定和创新的双重效益。香港美心集团的老员工庞敬娴,103岁仍在担任该集团会计部高级财务经理,这背后不仅是一个企业的价值理念,更能折射出整个社会对于劳动者的态度。
在“现实版凡人歌”的背后,中年失业的职场困境与其反映的招聘文化应该被看到。“年龄即能力”的用人规则,不仅侵害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利,还导致了人才浪费、社会内卷、经济可持续发展受阻等一系列潜在风险。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企业在招聘中应更加注重求职者的实际能力和经验匹配度,而不是单纯依赖年龄或性别作为筛选标准;更多单位应该转变用人观念,为求职者打开更广阔的就业空间,促进公平就业和人才的合理配置。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相关知识
2023年,职场焦虑:35岁职人的困境与出路
职场真的偏爱年轻人吗?25岁以后,面对职场年龄焦虑怎么办?
年龄危机:职场焦虑的真相,你有多大能力应对?
职场“年龄焦虑”,不同年龄段的职场人该如何应对?
30+成年人职场困境突破...@北方职业教育YV的动态
职场分水岭,35岁中年人的就业困局怎么解?
面对年龄危机:缓解职场焦虑的有效策略
如何防止职场中的年龄歧视?
打破职场“年龄焦虑”,重塑职场自信
当代大龄女青年的困境与挑战:重塑婚姻观的社会警示
网址: 职场的中年困境:“年龄即能力”的用人观对吗?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64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