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心理压力与情绪调节

心理压力与情绪调节

短期:苯二氮卓类药物,如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劳拉西泮等;长期:SSRI类抗焦虑药物。用药需遵医嘱,选择合适的药物。药物治疗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分方法SAS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其标准为:“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20个条目中有l5项是用负性词陈述的,按上述l~4顺序评分。其余5项(第5,9,13,17,19),是用正性词陈述的,按4~1顺序反向计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分方法SAS的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份,就得到标准分,或者可以查表作相同的转换。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0102心理压力与情绪调节精神心理科010203压力是个体在心理受到威胁时产生的负面情绪反应,自己的能力与外界环境的需求有相当的不平衡。压力是你必须接受的生活变化或刺激。包括坏的变化和好的变化,例如期盼已久的职位升迁对某些人来说也是压力。当刺激事件打破了有机体的平衡和负荷能力,或者超过了个体的能力所及,就会体会到压力。这些刺激事件包括各种外界和内部的情形,称为压力源。压力是什么?压力水平行为绩效压力影响行为的规律最高绩效表现一般压力范围压力不足,懈怠无聊压力超载,燃料烧尽可以产生动力;可以产生凝聚力;可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增强自信心;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适度的压力调动身体的能量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兴奋性增强速度和效率提高适度的压力过度压力的本质无形的;一种力量;精神或心理层面的力量;会导致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不健康;进而影响生理健康!活情境→觉知压力→情绪觉醒→生理觉醒→疾病1压力2疾病3多4多5少6适量7过度压力的危害:压力—疾病模式压力过大对人体的影响01对事件的看法与解释,愈是负向与具挑战性,则压力愈大。02应对技巧愈佳,压力愈小。03压力事件的可预测性愈小,压力愈大。04压力事件的可控制性愈小,压力愈大。05事件受欢迎或厌恶程度。06事件的重要性。07社会资源的可获取程度,环境支持的程度。影响压力强度的因素?常见的心理压力源1、升学与就业的压力;

2、工作的压力,如最后期限、任务负担、展示自我、与他人意见不同等;

3、人际关系的压力,包括上下级关系,同事合作问题,竞争问题,婚姻家庭危机问题,朋友间的压力等。只要感到有失去自尊、失去被爱的情况出现,就会感到压力;

4、经济的压力,没钱有没钱的压力,有钱有投资风险的压力;

5、选择目标困惑的压力;

6、生活中不愉快的突发事件;

7、自我引发的压力,追求的目标过高;

8、生理的压力:疾病、肥胖、衰老、睡眠不良等。

你是否有压力?配偶死亡(100)离婚(73)夫妻分居(65)入狱(63)亲近家属死亡(63)本人受伤或生病(53)结婚(47)失业(45)夫妻复合(45)退休(45)家人的行为或健康产生重大变化(44)怀孕(40)性行为障碍(39)家庭增加新成员(生产、收养、长辈迁入)(39)生意上重大变化(并购、组织重整、破产)(39)生活事件与压力指数(1)财务状况重大变化(比平常更拮据或富裕)(38)亲密的朋友去世(37)变换工作(36)与配偶争执的次数产生变化(不管增加或减少)(35)贷款超过30万元(买房子、做生意)(31)生活事件与压力指数(2)ThomasHolmesRichardRahe:未来两年内得到压力相关的疾病的机会0-149分:有10%的机会150-199分:有40%的机会200-299分:有50%的机会大于300分:有80%的机会解读压力指数压力与情绪情绪是个人对压力的一个心理上的反应,也是个体应对压力的一种方法和表现。什么是情绪?情绪,是人各种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附带的生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情绪分类消极情绪:恐惧仇恨愤怒贪婪嫉妒报复痴迷01积极情绪:爱希望信心同情乐观忠诚???02情绪分类情绪能量

相关知识

【心理健康】正视压力,调节情绪——“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心理讲座顺利举办
心理健康讲座: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与心理减压
【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压力与情绪调节》课件
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心得体会(精选11篇)
音乐与心理健康:情绪的调节与压力的缓解
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技巧
压力与情绪管理心得
“压力调节与情绪管理”心理健康主题讲座顺利举办
心理画像可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网址: 心理压力与情绪调节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68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