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杰
沧州市人民医院中药房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其煎煮与炮制技术历经千年传承与发展,蕴含着深厚的医学智慧与文化底蕴。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中药的煎煮技术与规范,特别是“炮制”这一关键环节,为您揭开中药神秘的面纱。
中药煎煮技术的重要性
中药煎煮是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形成汤剂以供患者服用的过程。煎煮技术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中药的疗效与安全性。因此,掌握科学的煎煮方法至关重要。
中药煎煮的基本步骤
1、准备阶段
选材:选择质量上乘、无霉变、无虫蛀的中药材。
清洗:一般情况下,中药材无需过度清洗,以免损失有效成分。如确需清洗,应迅速用水漂洗,避免浸泡冲洗。
浸泡:将中药材放入瓦罐、砂锅等适宜容器中,加入洁净冷水,水量以高出药面2~3厘米为宜,浸泡30分钟至1小时(滋补药可多泡些时间)。浸泡可使药材充分吸水膨胀,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2、煎煮阶段
加热火候:先用急火(武火)将药液煮沸,然后转为慢火(文火)保持微沸状态。煎煮过程中应适时搅拌,防止药物沉底煳锅。
煎煮时间:一般头煎(第一遍)以沸腾后20~25分钟为宜,二煎(第二遍)沸腾后15~20分钟。滋补药可适当延长煎煮时间,解表药则可适当缩短。
滤取药汁:煎煮完成后,用纱布或滤网滤取药汁。现代常用有盖的陶瓷砂锅,因其材质稳定、导热均匀、保温性好,能煎出高质量的药液。
3、合并与服用
将两次煎得的药液合并,搅拌均匀后分成两份,分别于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成人每剂300毫升左右,儿童酌减。
服药时间应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决定,一般补养药宜空腹服,清热药宜温服或凉服。
中药炮制的奥秘
中药炮制是指根据中医药理论,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炮制的目的在于提高药效、降低毒性、改变药性或便于制剂等。常见的炮制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
1、修治
包括纯净药材、粉碎药材和切制药材等,以去除杂质、调整形态,便于后续加工和煎煮。
2、水制
利用水或其他辅料处理药材,包括漂洗、浸泡、闷润、喷洒及水飞等。如漂洗可去除药材的腥气、咸味或毒性;浸泡则使药材充分吸水膨胀,便于有效成分溶出。
3、火制
通过火加热处理药材,包括炒法、灸法、烫法、煅法、煨法等。如炒法可缓和药性,增加药物的香气和疗效;煅法则可使药物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和发挥药效。
4、水火共制
既要用水又要用火,甚至加入其他辅料进行炮制,如煮法、蒸法、炖法等。这些方法能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溶出,同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5、其他
包括制霜、发酵、精制和药拌等。这些方法多用于特殊药材的处理,以满足不同的用药需求。
特殊煎煮与炮制方法
1、先煎
质地坚硬、不易溶解的药物如龙骨、牡蛎等,需先敲碎后煮沸30分钟再与其他药物同煎;毒性较大的药物如川乌、附子等,也需先煎1~2小时以降低毒性。
2、后下
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成分的药物如薄荷、砂仁等,应在其他药物即将煎好时加入,以免挥发油成分散失。
3、包煎
花粉类、细小种籽类药物及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药物,需装入纱布袋中煎煮,以防煳锅或刺激咽喉。
4、烊化
胶类或糖类等黏性大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等,需先隔水加热烊化后,再冲入已煎好的药汁中服用。
5、冲服
水溶性好的药物或液体药物如芒硝、鲜竹沥等,可直接等药液滤出后兑入药液中服用。
中药煎煮与炮制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精湛、操作复杂。掌握科学的煎煮与炮制方法,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药的疗效,还能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因此,对于广大患者和中医药爱好者来说,了解并实践中药煎煮与炮制的规范与技巧,是保障自身健康的重要一环。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让更多人认识到中药煎煮与炮制的魅力与价值。
相关知识
中药炮制技术
抢救中药传统炮制技术
好好的中药为什么要炮制?净、切、蒸、煮,一文讲解基础炮制方法
白术炮制方法与标准
中药大黄的炮制历史沿革
山药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大师讲炮制
中药炮制工艺
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
北京“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中药炮制技术博物馆
网址: 中药煎煮技术与规范:搞懂“炮制”之道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74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