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乳婴期心理卫生

乳婴期心理卫生

乳婴期心理卫生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乳婴期心理卫生是心理卫生术语。乳儿期和婴儿期应注意的心理卫生问题和应采取的心理保健措施。从出生到1岁称为乳儿期,1岁~3岁称为婴儿期,两者合称乳婴期。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及时满足乳儿的生理需要。乳儿所有生理需要的满足都依赖成人,若母亲或替代母亲对乳儿的照顾不及时,则容易使他们对成人形成基本的不信任感,导致对周围世界的不信任,影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2)丰富环境刺激,增加社会性接触。要利用视觉、听觉、肤觉等感觉通道,尽可能给乳婴儿以多样适宜的刺激,并且经常对他们讲话和微笑,增加社会性接触,以利于其心智和人格的发展。(3)注意言语能力的训练。1岁~3岁是口头言语能力发展的敏感期,父母应不失时机地加以训练,同时应注意预防口吃。(4)断奶和排便训练,要循序渐进。10个月~12个月的乳儿面临着断奶的问题,吃奶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是营养的需要,也是一种享受母爱的途径。 [1]

断奶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为将这种打击减轻到最低限度,在断奶之前的三个月里,要逐渐养成用勺吃喝的习惯,同时食物由奶逐渐过渡到硬食。在婴儿期大小便训练过程中,成人要有耐心,让孩子在宽松的气氛中逐渐学会自我控制大小便的本领,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容易给孩子带来情绪和行为问题。

参考资料

1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上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相关知识

婴儿哺乳期的心理调整
哺乳期为啥要注意饮食卫生
如何预防哺乳期乳腺炎...@乳甲外科曹卫刚医生的动态
JAMA Pediatr:心理放松干预对哺乳期妇女及其婴儿的积极影响
乳头错觉:哺乳期的心理病
JAMA Pediatr:心理放松干预对哺乳期妇女及其婴儿的积极影响@MedSci
青年期心理卫生
哺乳期乳房护理
哺乳期妇女的心理特点
守卫母婴健康 共享无忧生活

网址: 乳婴期心理卫生 https://m.trfsz.com/newsview139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