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中医体重管理新方法
夏天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
身上的肉肉们将无处可藏
于是很多人又摩拳擦掌
开始新一轮的减肥事业。
在琳琅满目的减肥方法中,穴位埋线这一新兴疗法可是赚足了眼球,不动刀、不用天天跑医院把线埋到特定穴位上持续刺激,就能轻松减肥这听起来简直是懒人的福音。 目前,顺德区第五人民医院(龙江医院)中医科治未病科已为大家开展穴位埋线治疗。
一、什么是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是一种长效针灸的治疗方法,是在针灸理论指导下,将可吸收的线体装到埋线针里,通过针孔推到辩证取穴的“穴位”上,线体在机体缓慢软化、分解、液化、吸收,从而持续刺激“穴位”,调节周围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的作用,是一种集穴位封闭、针刺、刺血等多种效应为一体的治疗方法。
二、穴位埋线治疗原理是什么?
在中医针灸经络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患者进行辨证取穴后,将人体可吸收的胶原蛋白线或羊肠线埋入人体穴位内,利用线体对穴位产生持久、柔和的生物物理刺激和生物化学刺激作用,达到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扶正祛邪之效,同时使人体激素内分泌、神经免疫、糖类脂肪代谢等在持续“穴位”刺激下发生微妙良性变化,发挥其治疗作用。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极大地为患者节省了宝贵的时间,穴位埋线治疗整个过程一般在15分钟左右即可完成,一般7天至10天一次埋线,10次为一个疗程,中医穴位埋线相当于长效的针灸效应。中医穴位埋线疗法为患者很好地解决了上班忙,没有时间治疗的难题。
一次中医穴位埋线疗法相当于普通针灸的30~60次的刺激量,具有集针刺、放血、割治、埋针等综合性治疗效果,如患者经过几次治疗后,病情有了明显缓解时,可以15天或20天埋线一次即可。
三、穴位埋线适合治疗哪些疾病?
对于单纯性肥胖症,穴位埋线通过针具的刺入及线体的埋入可以引起组织损伤,导致脂肪细胞的死亡及小范围的脂肪液化,从而减少脂肪组织中的细胞数量,且某些穴位持续刺激也可提高机体儿茶酚胺等物质的释放,某种意义上增加人体基础代谢,有一定的减脂、减重作用,但这不是它的唯一作用。
对于单纯性肥胖,产后肥胖、食欲好应酬多的职场人士、脾虚湿气重的肥胖人群,通过穴位埋线后能抑制人体亢进的食欲和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并活跃交感神经,从而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促进体内的脂肪分解,是中医发挥独特优势的减重方法。
此外,对于富贵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痛症,妇科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消化科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等病症等都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四、埋线材料要取出来吗?
穴位埋线所选用的材料是人体可吸收的高分子聚合材料,线体会被人体内的酶逐渐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对身体没有不良影响。
五、埋线后应当注意什么?
1.埋线当天4小时内局部不能接触水,防止创口感染。2.埋线后局部会有明显酸、胀、痛等感觉,一般1-2天会逐渐减弱至自行消失。3.埋线期间勿吃海鲜、羊肉等发物;忌高油、高糖、辛辣食品,忌烟酒。4.埋线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
六、中医穴位埋线的禁忌症
1.6岁以下儿童不做埋线。
2.精神过度紧张、过度疲劳、饥饿、过饱、熬夜暂缓穴位埋线治疗。
3.孕妇禁忌埋线。
4.关节腔内不宜埋线。
5.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埋线。
6.头、面部血管丰富部位禁忌埋线。
7.胸背部严防刺伤肺部,需浅刺,以免引起气胸,需要更加谨慎。
8.患有严重自发性出血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以及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禁忌埋线。
END
供稿:中医科治未病科 张仲浩
编辑:医务科 周静
校对:刘振燕 黄颖欣 冯巧慧
编审:李明华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