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分别居第2位(29.51/10万)和第4位(14.14/10万)[1-2]。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给我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大部分散发性结直肠癌由结直肠息肉发展而来,通过结肠镜筛查发现并切除结直肠息肉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有效手段,有研究显示内镜检出、切除腺瘤可使结直肠癌的发生减少76%~90%,下面就介绍几种内镜下切除肠息肉的技术。这些技术已经在我院老年医学科消化内镜室成功并熟练开展。
1.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EMR常用于切除无蒂息肉,通过注射缓冲液到黏膜下层的空间,使上皮与底层组织分开,使病变分离。EMR比单纯 使 用 圈 套 器 或 电 凝 术 切 除 病 变 更 安 全。EMR通常用于 < 20 mm 的息肉。
2.氩离子凝固术(APC)
APC是一种非接触性凝固技术,通过电离的氩离子体,对病变组织发挥凝固作用,术中伸出内镜头端至病灶上方0. 3~ 0. 5 cm 处,以每次1~3 s 的时间施以氩离子凝固治疗,APC 治疗息肉最大的优点是不易出现穿孔。
APC 适用于扁平、广基息肉,尤其是不易进行圈套治疗的息肉。此外,APC 联合高频电切可有效根除无蒂或粗蒂大息肉,并且,APC 可以安全、有效地处理结直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残基,能够有效地降低息肉的复发。
3.内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CSP)
圈套器冷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CSP)是指采用圈套器套住息肉后直接切除的技术。因CSP操作过程中没有使用高频电凝,术后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低,目前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多个研究均推荐使用CSP切除<10 mm的非带蒂结直肠息肉。
供稿:老年医学科、医务科
相关知识
胃肠镜室成功开展内镜下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切除术
消化内科内镜中心
一举多得——消化内科开展透明帽辅助内镜下肛乳头瘤治疗术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综述)
内镜下黏膜注射加高频电切术治疗直肠息肉36例疗效分析
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操作规范
我院开展内镜下息肉电凝电切新技术
消化科(含内镜中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胡兵教授团队:内镜下磁铁辅助胃空肠吻合术治疗幽门畸形
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网址: 【特色技术宣传系列】老年医学科消化内镜室三种内镜下肠息肉治疗技术 https://m.trfsz.com/newsview1417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