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2023夏季防暑降温必备用品.pdf

2023夏季防暑降温必备用品.pdf

2023夏季防暑降温必备用品

2023夏季防暑降温必备用品

1、遮阳伞

遮阳伞当之无愧是女性夏日的消暑佳品。

2、遮阳帽

日晒最猛烈的时间是从早上10点到下午3点或4点。遮阳帽对于抵抗阳光

直射非常有效。

3、藿香正气类药物

藿香正气类药物分为水、丸、散、软胶囊四种剂型,藿香正气水价格最便宜,

藿香正气软胶囊价格最贵,藿香正气口服液价格居中。

4、风油精

风油精是由薄荷脑、桉油、丁香酚、樟脑等多种祛风、除湿、活血消肿和止

痛的中草药提取制成的油剂外用药。用风油精擦人中、太阳、印堂等穴位、可防

中暑和感冒。

5、仁丹

大太阳下晒了很长时间,出现了头晕、头痛、目眩等中暑症状,此时除了尽

快离开高温的环境,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外,还应补水加服用仁丹。

6、清凉油

清凉油能祛暑、醒脑提神、消炎退肿、止痛止痒。可用于闷热不适、中暑。

7、风扇

电风扇使人凉爽,关键在于科学使用风扇,首先,使用的时间不可过长,以

30分钟到1个小时为宜;并且转速不要太快。

8、十滴水

十滴水适用于夏时中暑、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儿童用1-2瓶倒入洗澡水中,

可防治小儿生痱子。

9、盐开水

夏季喝白开水时最好加些盐。夏季高温,出汗过多,体内盐分减少,体内的

渗透压就会失去平稳,从而出现中暑,而多喝些盐开水或盐茶水,可以补充体内

失掉的盐分,从而达到防暑的功效。

10、绿豆汤

绿豆汤有独特的消暑清热功效。中医认为,绿豆具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

润喉止渴、利水消肿的功效,能预防中暑。

三伏天的作用

三伏天具有疏通经脉、驱寒的作用。三伏天运用温阳助阳、驱开散里寒的中

草药,通过对皮肤的刺激和吸收作用,借经络的传导,以疏通经脉、行气活血、

调理脏腑,驱开散体内的陈寒和老寒。由于三伏天是遵循中医的天人相应的理论,

在夏季三伏天之日,阳气最旺盛,阴寒气消减之时,运用温阳助阳、驱开散里寒

的中草药,针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通过对皮肤的刺激和吸收作用,借经络的

传导,以疏通经脉、行气活血、调理脏腑、驱开散体内的陈寒、老寒,以培补亏

损的阳气而达到外治内效、防病治病的目的,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科多种慢性疾

病。

三伏天是什么季节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

“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所谓的“伏天”,就是指农历“三伏

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

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

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三伏天的气候特征

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这是因为,夏季

的白天比黑夜长,白天时间长,阳光照射的时间也长,地表吸收的热量远大于支

出,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热量增加,温度持续增高,在盛夏,也就是在三伏

天期间地表热量的积累达到高峰。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

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人居住环境恶劣,没有空调和电风扇,试想如果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习文

练武,对于人的意志力会不会是极大的考验呢?难怪说“夏练三伏”了。

三伏天的祝福语

1、送你一份清凉,精神爽,送你一束花朵,心情好,送去祝福贴心话,高

高兴兴短信扬,关心朋友不迟疑,淡淡定定过三伏。

2、冬三九,夏三伏,人生的道路是漫漫征途,精诚至,金石开,事业的辉

煌不靠苦苦等待,莫迟疑,莫等待,朋友的牵挂总在茫茫人海,祝你生活愉快。

3、三伏天,要开颜,烦心事,莫挂念,防暑气,靠自己,多喝水,多排汗,

要记得,补点盐,有活力,身体健,安稳稳,过伏天。

4、初伏不是夏天开初,初伏开始炎热酷暑;身体照顾不可疏忽,勿顶烈日谨

防中暑;水果蔬菜多有益处,绿茶西瓜多吃防暑。7月14初伏之日,愿你健康快

乐时时!

5、三伏天要注意防暑哦,为测试预防中暑,特发测暑表一份:夏雨阵阵消

暑,多喝清茶降燥,预防虫文子叮咬,心境乐观逍遥,身体力口强锻炼,京尤能

度过酷暑。如果您能不停顿阅读并理解,那么恭喜你中暑了!

相关知识

防暑必备的十种用品 夏季防暑降温好物有哪些→十大品牌网
夏季防暑降温的物品清单.pdf
夏季防暑降温用品清单
防暑降温必备的十种用品
上海高温夏日降温必备:冰爽一夏解暑降温大冰块推荐
夏季防暑降温紧急预备案
夏季防暑降温的安全常识
防暑降温用品有哪些 常见防暑降温用品
夏季防暑降温小常识
夏季防暑降温常识

网址: 2023夏季防暑降温必备用品.pdf https://m.trfsz.com/newsview1475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