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体检指标与真正健康之间:存在哪些差异?

体检指标与真正健康之间:存在哪些差异?

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身体似乎有些许不适,然而体检报告却显示一切正常。这一现象甚至催生了一个广为流传的词汇——“亚健康”,许多人热衷于寻求改善之道。

然而,当自己感觉健康状况不佳,而体检指标却一切正常时,这究竟是何原因?难道仅是个人感知的偏差?

或许,这并非简单的错觉。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体检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如何理解真正的健康。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讨“体检结果正常就意味着身体健康吗?”这一重要议题。
01,体检的本质更接近“常规疾病筛查”
尽管我们通常将体检称为健康体检,但深入思考后不难发现,体检过程中所提供的各项指标并非完全聚焦于“健康”的定义。更具体地说,这些指标实际上与医学临床上的疾病诊断指标高度一致。它们源自相同的检测仪器和标准,旨在发现疾病过程中的异常变化。只有当某些指标达到疾病诊断标准时,才会触发提示,而低于该标准的则被视为健康状态。

然而,疾病并非一蹴而就,它们往往经过漫长的演变过程。以众所周知的代谢类疾病为例,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它们都是逐渐发展并最终形成的。在疾病明确诊断之前,这些指标虽然已经升高,但尚未达到临床诊断的标准,因此仍然被归类为“健康”范畴。这便暴露出一个问题:体检往往忽视了疾病从“健康”到“疾病”的“发展”或“过渡”阶段。
02,空腹体检能否真实反映我们的身体状态?
体检通常要求空腹,然而这并不能全面反映我们日常的非空腹状态。大多数人每日都会进食三餐,甚至还有加餐,这意味着我们的身体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食物摄入后的状态。因此,仅凭空腹体检来评估进食后的代谢状态是不全面的。

03,内稳态健康评估体系

近期,汤臣倍健携手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及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共同探索的“内稳态健康评估体系”研究成果,已在全球权威科研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隆重发表。该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一种全新的健康评估方法,具有里程碑意义。

为深入探讨这一体系,研究团队广泛招募了111名受试者,他们的年龄从20岁到70岁不等,涵盖了健康、肥胖以及代谢高危等多种人群。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方案,团队分别对这些受试者在空腹状态和进食后状态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其中,进食后的评估状态持续了长达4小时,涵盖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和240分钟等多个关键时间点,这些时间点基本覆盖了正常人的一餐进食间隔。
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我们分别在空腹及进食后的五个关键时间点抽取了受试者的血液样本。这些血液样本随后被用于检测靶向代谢组数据和临床器官功能标志物,涵盖了诸如血糖、HDL-c、LD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生化指标。同时,还深入检测了脂联素、胰高糖素样肽-1等代谢指标,以及氨基酸、酰基肉碱等各类指标。
那么,这些详尽的血液检测结果究竟揭示了什么呢?

04,空腹与餐后身体指标的对比

通过对比空腹时的“健康表型评分 (HPS)”与餐后的“稳态弹性评分 (HRS)”,我们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通过对比空腹时的“健康表型评分 (HPS)”与餐后的“稳态弹性评分 (HRS)”,我们揭示了一个重要的发现:日常体检所依赖的HPS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我们在摄入正常饮食后的HRS状态。在健康指标的评估上,即使HPS评分相近,HRS却可能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代谢风险方面,HRS能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人体具有强大的稳态调节能力,每天摄入的食物种类和量都可能不同,这些复杂多变的食物会对身体产生不同的冲击。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的机体能够通过调整器官功能代谢来恢复和保持体内能量平衡,包括血糖、血脂和蛋白质等的代谢。然而,如果我们仅以空腹指标为依据,可能会忽视这种复杂的代谢应答过程和个体差异。事实上,空腹状态下代谢健康状况相似的人,在餐后的代谢应答稳态能力上也可能表现出显著差异,这反映了不同人在代谢健康恢复稳态能力上的差异。

05,健康状况图谱

———————————

为了更全面地评估个体的代谢健康状况,研究团队创新地整合了空腹与进食后的动态数据,从而构建了一个全新的量化模型——“健康状况图谱”(Health State Map, HSM)。这一模型不仅能反映个体在空腹时的健康状况,还能评估其餐后的代谢稳态恢复能力。通过综合分析这两种指标,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人群间的差异,并为个体提供更为精准的健康管理建议。

可以观察到,内稳态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强。有些年轻人虽然年纪轻轻,但他们的代谢状况却并不理想;而有些老年人,尽管年龄较大,但他们的代谢能力却依然保持良好。此外,当个体摄入相同的食物后,不同的代谢指标,如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反应,会显示出个体间的显著差异。因此,这样的指标能够更精确地反映人群健康水平的差异,同时也能更真实地揭示不同人对不同营养素的代谢健康状况。

事实上,这种更为全面的“健康状况图谱”为人们提供了更具有参考价值的健康信息。

06,这项研究的重要性

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了日常饮食与健康状况之间的复杂性。由于每个人的饮食偏好、饭量以及饮食规律都存在差异,因此,即便是内稳态能力相似的人群,在进食后对不同营养素的代谢恢复能力也各有不同。例如,有些人糖代谢稳态能力较强,而脂代谢稳态能力则相对较弱。若仅凭传统的体检指标进行单一判断,便可能忽视这些个体差异和多元性,导致营养推荐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每个人的独特需求。这种偏离个体实际的方法,最终可能损害我们的健康。

过去,我们的关注点常常是“距离疾病有多远”,然而,我们忽视了疾病的发展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疾病,这中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更明智的做法是在疾病尚未到来之前,就密切关注我们的健康状况,即“距离健康有多远”。这样,我们能够更早地发现器官功能受损和代谢异常的迹象,从而为早期的干预和疾病逆转提供宝贵的时间。
此外,这项研究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即如何更针对性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挑战。研究揭示,不同人的内稳态存在差异,这意味着我们在餐后的身体代谢恢复能力各不相同。即使内稳态总体相似,我们对不同营养成分的代谢恢复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我们需要更加精准地应对这些挑战,以确保我们的健康得到最佳的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重要研究成果是由汤臣倍健营养健康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等多个高水平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他们历时6年,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对内稳态概念的多维度量化评估,为健康评估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视角。
当然,目前内稳态健康评估体系尚处于研究初期,尚未广泛普及,医院仍主要采用传统的空腹和疾病检测指标来评估健康状况。然而,随着未来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推动体检模式的变革,更注重人们在正常状态下的身体指标,从而更全面地衡量我们的健康水平,为健康维护和改善提供新的指导。

相关知识

健康证体检粪便检测哪些指标
身体真正健康的指标有哪些?
体检无恙即代表真正健康吗?
【健康解码】孕妇有哪些注意事项?检查指标异常怎么办?
同样是饱餐一顿,但餐后炎症在不同健康个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儿童体检,异常指标是这些
有些体检指标异常不是病,专家教你读懂体检报告
有些体检指标异常不是病!专家教你读懂体检报告
体检指标正常就是健康?“内核稳定”不止心理更在身体
体检表中的车辆健康指标有哪些?如何根据这些指标进行车辆维护?

网址: 体检指标与真正健康之间:存在哪些差异? https://m.trfsz.com/newsview1479546.html